第17章 拔麦子
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地带,十年九旱,雨水稀少,土质松软,地面很少发生僵硬,所以种的麦子大部分都是用手拔,很少镰割。
麦黄豆黄,绣花姐儿下床。拔麦子是农民最忙的季节,龙口夺食全民动员。没有包产到户之前大人小孩都得上地,家中就剩老弱病残,上工时大包小提,熙熙攘攘,有说有笑都到田间地头。人基本到齐,队长一声令下,“下趟”,趟官,是拔麦子带趟的,他是第一个下趟,谁也不能超越趟官。每人眼前四耧麦子,五人一组,四人拔一人捆。一般都有三十几组,那场面真叫一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趟官一下趟,为抢先机,燕翅形排开,大家争先恐后,都怕落后。但拔麦子是霸王苦,人下趟就无可奈何了,只能三折子一窝,想躲奸溜滑,四耧麦子一堵墙,堵得你无处可逃,又无人帮忙,只能头顶骄阳烈日炎,脚下土汤上蒸锅,面如瀑布无时擦,汗流浃背争上游。拔麦子的人鸦雀无声,只听拔的麦子嚓嚓响,只有队长在喊。拔净放好,麦建子绑牢。
拔麦子一是要有力,二是要有技巧。有力有技巧的就拔得快,无力无技巧就拔不动。有力有技巧,一把抓两耧一尺多长,能不快吗?无力无技巧,一是抓得少,二是抓得多拽不下来,所以就跟不上其他人。拔得慢的大多数都带着孩子给接趟,帮忙拔麦子。趟官的速度既保证数量,又让所有的人不要相距太远,以便保证质量。
大集体时地头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都长。一般都三四百步,趟官一出地头大家也相继都出地头。拔得慢的有连带关系的给接接趟,大家都拔完出地头。大人小孩都是弓腰驼背,腰腿一时很难撑直,但一片麦浪倏时不见,只见左躺右睡的麦垛子。每一个人都汗流浃背,真是满脸污渍无新鲜,大家相看各有千秋,捧腹大笑互相挤对,还好一趟麦子算是拔出头了。
这时大家都准备缓干粮。妇女一般都带手绢擦擦脸,男人大部分用袖子把嘴和牙擦一下就行,先是喝水补充水分,然后就吃起了干粮。早到的找个麦摞有阴凉,迟到的拉一个麦垛子坐下。一家一户一小攒,同舟共济共同缓餐。如果跟前有一棵大树那真是天赐良机,大家都凑在一起,一边乘凉一边补充营养。拿出的东西花样繁多,有馒头,有花卷,有四五寸长的面截子,还有锅盔等。大家都津津有味大口吃起来,再有一根葱或一骨朵蒜,那就是特殊的享受了。谁家要是送来黄米饭,里面再掺一些地里新刨的洋芋,再有炒的洋芋菜,那真是人间一绝,堪比美味佳肴,无比鲜美可口,想起现在还在流涎。
男人都吃得快,吃完有条件的抽支香烟,无条件的就拧一根旱烟棒子抽起来。休息一般都是半个小时,大家又要继续下趟劳作了。
周而复始的数十天超负荷劳作,人都是黑里透红脱皮脱样,晚上休息,浑身疼痛难忍。黄田在地,第二天接着干!现在思之共苦同生,苦中有乐,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