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资源获取过程中的资源依赖与国际化战略调整
在进入全球市场时,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由于其后来者身份,与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企业相比,不得不面对后来者劣势(Luo and Rui,2009)。因此,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在战略层面有探索式的获取资源以及对已有资源进行利用的战略导向。此类跨国企业不应仅仅保护其已有的市场份额,还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知识和技术来获取国际化过程中的利润,更应该探索资源,通过在发达国家并购目标企业的方式获取先进的技术、优势资源和品牌(Luo and Tung,2007)。基于对战略导向的这两点考虑,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开始使用并进型(ambidexterity)战略作为其国际化过程中的海外战略。并进型战略强调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不断探索海外的新资源(Raisch and Birkinshaw,2008)。然而,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如何基于限定于区位的公司特定优势来推进并平衡国际化过程中的并进型战略仍不清晰,这也成为相关研究中的一个挑战。由于商业孵化器这种商业模式是以提供中介服务为基础的,中介服务提供者的模式必然导致其发展出来的公司特定优势是基于某一个特定的经济和制度背景的,也就是说这些商业孵化器的公司特定优势被限定在母国的区位环境中。因此,上述挑战对于向海外市场扩张的新兴市场商业孵化器而言尤为关键。事实上,受区位限定的公司特定优势无法被直接复制到其他区位中,这也使得商业孵化器无法在其他区位中向初创企业直接提供服务。然而,由于新兴经济体中自由市场的逐步发展,这些新兴市场中的商业孵化器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孵化器一方面要保护已有市场,减少外资跨国企业进入母国运营的威胁;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全球竞争力,在新的海外市场中寻找发展机会。
对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战略调整而言,外向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被认为是组织面对母国市场受到约束和限制时的一种逃离战略(Cuervo-Cazurra and Ramamurti,2015;Witt and Lewin,2007)。新兴市场中的跨国企业通过外向对外直接投资来寻求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获取资源的独立性(Choudhury and Khanna,2014),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地管理本地冲突,并通过突破组织的已有边界来更好地应对约束和限制。与此同时,组织也会与其他相关组织建立联系,搭建桥梁,由此减少对母国相关资源和机构的依赖(Choudhury and Khanna,2014)。因此,国际化通常被认为是获取关键资源并管理关键资源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新兴市场的跨国企业能够获得那些核心战略资源,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具体来讲,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RDT)能够体现上述国际化战略的逻辑。资源依赖理论指出,国际化改变了一个组织对外部环境和外部机构的依赖方式(Gaffney et al.,2013;Pfeffer,1987)。然而,在资源依赖理论中,逃离战略难以很好地解释新兴市场的商业孵化器如何采用国际化方式来应对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原因在于,这些商业孵化器是本地服务的提供者,这也就意味着关键性的当地资源都嵌入在其母国环境中,也就是说一旦离开母国的环境,为孵化器带来关键竞争优势(例如固定于某个区位的公司特定优势)的资源将难以被复制到东道国的环境中,因此,通过逃离战略来摆脱母国资源依赖并非明智之选。同样的,在资源依赖理论中,除了逃离战略的逻辑,另一种逻辑为吸收逻辑,也即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将那些组织过于依赖的机构吸收成为组织的一部分。然而,该逻辑对新兴市场的商业孵化器也不适用。原因在于,商业孵化器对外界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是多样化、多层面的,其对接的关系网络和资源主体并不局限在一个行业或一个范围内,甚至包括海外和国内的相关资源提供者,因此,商业孵化器如果通过吸收逻辑来降低对外部资源控制者的依赖度,那么其要面临高昂的成本。因此,在新兴市场商业孵化器国际化领域,本书认为新兴市场中的商业孵化器在其国际化进程中,通过战略调整来杠杆式利用并管理对外界资源的依赖是这些服务业跨国企业应对国际化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