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HR手把手教你从有证书到会干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管理技能五 劳动合同管理

技能点1 劳动合同核定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必须参加到用人单位的劳动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或工种、岗位的工作,服从用人单位的领导和指挥。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内部劳动规则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同时享有用人单位的工资、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

起草劳动合同草案,必须掌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当事人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所达成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条款,包括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

一、法定条款

法定条款是依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款,不遵守法定条款,劳动合同不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时间。劳动合同期限分为三种:一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时明确约定合同生效和终止的时间,也称定期劳动合同;二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终止日期,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三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是一种特殊的定期劳动合同,当事人把完成某项工作或工程作为劳动合同的存续期间,约定工作或工程完成后合同就可以终止。

2.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是指劳动者应当为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即承担何种工作或职务,包括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和场所。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标准,若不宜具体规定,做出原则性规定即可。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劳动条件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应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必要条件。

4.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此项条款应明确员工适用的工资制度、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周期、工资计算办法、奖金津贴获得条件和标准;如有必要,还可以明确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办法、支付时间,以及下岗待工期间的工资待遇等,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的工资标准,同时也不得低于本单位集体合同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5.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劳动者在其生育、养老、疾病、死亡、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本项条款应明确双方当事人各自的社会保险缴费项目、缴费标准和缴费办法等。

6.劳动纪律

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秩序,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规则和用人单位按照合法的程序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

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是指导致或引起合同关系消失的原因,包括法定终止条件和约定终止条件。合同期限届满、约定义务完成属于法定终止条件。约定终止条件,即双方当事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经对方协商一致,将一定情形的发生作为合同终止的法律事实,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劳动合同自行终止。

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约定条款

一般常见的约定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当事人分别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所介绍的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对于两年期以下的短期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半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一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

2.培训

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培训的条件、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培训费用的支付方法、服务期限等。

3.保密事项

劳动过程涉及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的,当事人应当对有关保密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成为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的一项基本义务。

4.保险和福利待遇

双方可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及企业效

益,选择协商确定补充养老、医疗等保险和适应企业特点的福利待遇。

5.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具体要求千差万别,如住房、班车、子女就学等问题都可成为劳动合同内容,这些内容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一经双方商定,均为合法有效,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