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如果乘飞机由雅典飞往开罗,在越过地中海之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黑色冲积平原,呈三角形,正如希腊文中的Δ(Delta),三角形的顶部就是开罗。发源于东非高山区的尼罗河由远方蜿蜒而来,在开罗附近分支,流入地中海。从开罗以北,河面由于变宽而分支,形成所谓的三角洲,适合农业发展。希罗多德的说法是这样的:“任何亲眼看见埃及的人,纵使他在以前从来没有听人提到过埃及,如果他具有一般的理解力,他也一定立刻会知道,希腊人乘船前来的埃及,是埃及人由于河流的赠赐而获得的土地。”[1]这话的原意是,希腊人自北方而来,所见到的埃及就是尼罗河三角洲,而尼罗河是造成三角洲冲积扇的主因。自开罗以南,是狭长的河谷地形,河的两岸是绿色带状的冲积平原,可供农作。这冲积平原一般都相当狭窄,即使在最宽阔的底比斯西岸,也不过五十公里宽,有些地方至今仍然是沙漠,直接与尼罗河相接。古埃及农民就是在这片河谷平原发展出他们的文明。农田的外侧是不毛的荒漠,西边是撒哈拉沙漠,东边是一座带状的高山。如果由空中看下去,整个尼罗河流域就如同一株莲花。古希腊人从北方来,称三角洲为下埃及,三角洲以南的尼罗河河谷区为上埃及。在古埃及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三角洲和河谷是两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埃及王的头衔中有“上下埃及之王”或者“两地之王”的称呼,可以看出,在埃及人的观念中,上下埃及的分别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由于尼罗河谷是沙漠中的绿洲,对埃及人而言,河水是唯一的水源。所以古埃及人的宗教中,尼罗河成了被崇拜的对象。为了不占用珍贵的农地,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在沙漠边缘。又由于尼罗河几乎年年都带来大量的污泥,埃及农民很少担心土地不够肥沃。因为土地的颜色呈黑色,埃及人遂称他们的国家为“黑乡”(Kemi)。相对而言,埃及四周的沙漠则是“红土地”(Desheret)。
自开罗向南航行约一千公里,到今日艾勒方坦(Elephantine)所在的地方,会遇到一处急湍,河中乱石遍布、水流涌急,无法行船,称为第一急流区,是古代埃及南方的天然疆界。根据古埃及传说,尼罗河水在此由地下涌出。其实这类的急流区在上游还有五处,也是埃及势力南向扩张的标志。旧王国时代,埃及南方疆界在第一急流区,艾勒方坦为边境贸易站,由非洲中部输入象牙、毛皮和其他珍品。中王国时代的疆界南移,到达第二急流区。新王国时代,埃及文化传到第四急流区的那帕达(Napata),此地的小王国为埃及附庸,后来还曾经一度成为全埃及的统治者。
除了三角洲和尼罗河谷之外,埃及人的活动也延伸到沙漠中的绿洲。在尼罗河西岸的沙漠中有一些绿洲,自旧王国时代以来就有埃及人在当地活动,这些绿洲之间的通路有时也是埃及人与非洲中部地区进行贸易的路线。托勒密时代,巴哈利亚(Bahria)、法拉夫拉(Farafra)、卡尔给(Khargeh)等绿洲还是重要的葡萄酒产地。
[1]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97,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