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在美国跑步 在日本跑步

在日本的时候也好,在美国的时候也好,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天都跑步,有机会还参加赛跑什么的。若问我在日本跑和在美国跑有什么区别,我还只能回答“有的”。当然,不是说跑这一行为本身有什么不同。左右脚交替迈出,尽可能迅速有效地将躯体移向前去——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这都是“跑”这一行为的基本形式。但若说到对“跑”这一单纯行为提供怎样的人为环境,则场所不同就会有很大差异。造成差异的最大原因,不用说,在于营造环境的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着差异。

假定你是业余赛跑运动员,对老是一个人在家附近跑感到单调,想在十公里比赛中一试身手。若在日本,只要买来专门讲赛跑的刊物,查一下后面的比赛日程表,就能知道每个周末日本全国都有为数不少的越野赛。在美国,只要去一下街头巷尾的体育用品店,关于近郊举行赛跑的小册子即可手到擒来——上面有篇幅不大的讲赛跑的地方专页。参赛费日本大体两千至三千日元,美国十至十五美元。整个看来美国的似乎多少便宜些。参加赛跑并非日常性的,所以,不妨说款额上没有多大差别。

问题是参赛报名截止日期。在美国,如此程度的业余赛原则上不存在截止日期。大半比赛当天当场跑进去也可以。当场跑进去的,参赛费一般高出三五美元,有时候还领不到T恤(或者领不到所要号码的T恤)。但如果对此不介意,情愿多花五美元又不稀罕什么T恤,那么赛前十五分钟赶到出发地当场交费就OK了。简单至极。早上睁眼醒来心生一念:好咧,今天跑上一场!那么马上就能跑上。

而日本则不然。细小的不同固然难免,问题是大凡赛事都一个月前就报名截止,要当天参赛简直是开玩笑。至于何以那么看重截止日期,原因是——我是这样猜想的——必须编印选手名册。在日本参加赛跑,一般在领号码时要领一本选手名册。名册上一个不少地印有参赛选手的姓名。若是四十二公里远距离马拉松倒也罢了,而充其量五公里十公里跑着玩儿的把戏,何苦特意搞什么名册呢!然而日本的赛跑主办者就是那么认真。把所有参赛者的名字一一排列印成小册子当然要花相应的时间,正因如此,报名日期才一个多月之前即告截止。这么着,就算你下决心“好咧,跑上一场”,而实际跑上也要等一个到一个半月。何必不厌其烦搞什么名册呢?我是不大明白。莫非没有名册就会有选手表示不满,说什么“没有名册到底寂寞啊”,就像世间存在着看电影必买小册子(又贵又空洞的小册子!)之人一样。也许,这其中还涉及当地印刷专业户的利益吧。

选手名册上另外一点叫我心烦的,是必须标明所属团体。例如我,就要写成“村上春树 ××岁 东京 无所属”。不料细看名册,像我这样属于“无所属”之范畴的人寥寥无几。别人大体都正儿八经属于某个团体。属于“陆上自卫队”者有之,属于“东京电力跑友会”(不知是否实有其物,比方说)者有之,属于“东京都政厅”者有之,属于“国立跑步协会”或“西宫赛跑俱乐部”者有之。什么也不属于的人委实屈指可数。每次瞧那名册,我的心情都挺复杂的,再次深切感到“噢,说到底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所有地方的任何组织!”老实说,我真不希望在晴朗得令人浑身舒坦的星期日从一大早就一一感觉这玩意儿。

美国就不存在此类名册。报名、领号、跑,这就是了。当然喽,若是波士顿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那样的大赛的确是有名册的,也的确有截止日期。不然的话人数太多无可收拾。不过名册上没有“所属团体名”这个栏目。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所属团体”那样的意识。远距离赛跑基本上是以个人资格参加的,至于那个个人属于何团体在何处任职,那是了不相干的。对于我来说,当然是这样快活得多。

据我所知,美国几乎不存在什么“跑友会”之类。近来在纽约中央公园跑步时有意观察了一下,发现纽约的跑步差不多都是一个人跑,两个人跑的大体上不是夫妇就是恋人。大概没有日本那种一到星期日众人就聚在一起跑、跑罢一起去哪里喝啤酒的团体。我倒不是说众人一起跑就不好,只是说人家美国人不那么跑。我想这恐怕是日本人和美国人的mentality(精神状态)有所不同。顺便提一句,住在意大利时,看见意大利人常常结伙一起跑,星期天早上沿台伯河跑步,有时能看到好几伙——一伙十人左右——身穿同样T恤的老伯。我不知道为什么意大利人喜欢聚堆跑步,有可能因为一个人跑时不能交谈,感到寂寞。

日本赛跑同美国赛跑的另一大区别,是开幕式的有无。即便是波士顿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也不搞什么开幕式。在波士顿,确实有人在即将起跑时站在起跑线附近的高台上无伴奏地唱《美丽的阿美利加》,随即开始倒计时,一声枪响。何以唱《美丽的阿美利加》呢,是因为这天正值马萨诸塞州的“爱国日”。但没有大人物紧接着搞什么致词。大家聚在一处,“砰”一声即算了事。可是日本比赛开始前必有像模像样的仪式:市长致词、教育委员长致词、大会委员长致词、县议会议员致词。同小学运动会的致词如出一辙——想来,小学运动会的运作方式大约是日本远距离赛跑的雏形——都是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没有人听那玩意儿,无非政府方面人士围作一圈“吧唧吧唧”鼓掌而已。陪伴着这些人,日本的赛跑主办者差不多已把选手们忘个精光——我对此可是深有感触。当然,对于星期日一大早就顶寒风冒冷雨站在路旁维持交通或热心供水的工作人员,我是深怀感谢之情的。但另一方面,我常常心想,主办方上面的人脑袋里恐怕大多装的是“弄得像那么回事儿”或“别出洋相”什么的,而“跑”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提供便于选手跑的环境这些本来一开始就应具备的基本念头却很淡薄。

几年前参加东京郊外F市主办的“F马拉松”时,开赛前几天市政府职员就往家里打电话,要我提前三小时到起跑地点集合,否则可能取消参赛资格。我说作为集合时间提前三小时无论如何太早了,问其缘故,得知目的似乎是让尽可能多的选手参加开幕式。这马拉松大会(准确说来马拉松是指四十二公里距离,此外应称为“远距离赛跑”——不说也罢)有几种距离,从短的开始依序起跑。第一批九点开始,我跑的是在偏午时分。所以,开幕式比我开始跑的时间提前了许多。开幕式照例有市里头面人物致词,届时若凑不够一定的人头数,作为主办部门想必不好交代,以致工作人员要挨门逐户往参赛者家里打近乎威胁的电话招兵买马。说是和平光景也行,反正我觉得日本的衙门可真是有闲工夫,先上来的不是火气,倒是敬意。如此情形,与其说是“上意下达”,恐怕不如说成“上意下溯”。问题是,较之往这上面操心费力,更该设身处地为提前三个钟头之多被赶出家门的普通选手着想才是。赛跑到底为的是什么?是为谁主办的?至少我对这“F马拉松”是不想参加第二次了。较之办赛跑,这家市政府说不定更适合办赛马(这样就晓得在哪里了)。

我倒不是袒护美国,但若让我作为一个参赛者畅所欲言,我看至少在赛跑方面日本恐怕到底比美国落后一大截。从主办者角度来说,模式大概是这样子的:国土狭小→取得占路许可不容易→必须向政府和警察点头哈腰→所以难免成为看上头脸色行事由上头主导的比赛。可是问题不仅仅在这里。我在美国参赛每每尝到的是类似“手工操作”、“小民为主”的味道。比赛大多由各地小社区操办,基本目的是促进当地居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或者有时由本地“防止幼儿虐待会”那样的团体主办,目的一是募集资金,二是宣传(每人发一件写有“不许虐待幼儿”字样的T恤)。不管怎样,举办宗旨都是较为清楚的,有不少明确提出“本赛收益捐给……”从事会务的全是自愿聚在一起的志愿者。跑的过程中也很有一种“爽快”感,用不着争先恐后,轻轻松松跑完,就好像日常跑步的延伸。当然日本也并非没有这类令人开心的小规模赛跑活动,我有好几个因为开心而想年年参加的国内赛事,但总的说来这属于例外。在日本,大多时候无论如何都要由衙门——大部分是市或镇的教育委员会——念开场白,因此整体上总有虎头蛇尾的印象。尤其在有旅游景点的地方,由政府和旅游行业携手举办的比赛往往出问题。从经验上说,参加这样的比赛很少让人欢天喜地,主办方也只是作为买卖确保圆满收场,几乎感觉不出其中应有的心意——或许那玩意儿一开始就无从谈起。唯独礼品袋、参赛奖和名册日见豪华,而对于参赛者的关心却日愈淡薄。至于比赛的收益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人晓得。

国内这种商业化比赛固然叫人不满意,而负责海外马拉松旅行团的旅行社的做法也有让人纳闷之处。例如有这样一件事。我认识的M君和我一同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时,告诉我他是在东京报名的,因为大旅行社K社代理此项申请。不料去K社时,对方递给一张调查表,让他先回答上面那些问题。倒也算常有的事,问题是调查表上排列的是只能说是莫名其妙的提问。例如“参赛前一星期你性交么”云云。真有其事,不开玩笑。或许我想象力不够,也可能仅仅是脑子反应不过来。可我怎么想都理解不了:参加马拉松前一星期性交不性交这样的事对于旅行社能有什么意义呢?这个调查结果打算用于什么目的呢?莫非他们以为“距离比赛前一星期我必定性交”这一坚定而一贯的信念之人世上为数可观不成?赛前也好赛后也好,性交那东西愿意来则来,不愿意来则罢,不是么?这种事难道还要一一讲给别人听?如果我这样的想法作为社会公理有问题,那么我道歉就是……M君也瞠目结舌,问道:“这个也必须一一回答?”对方说:“当然。因为是正式文件,不回答所有提问不好办。”

M君到底气恼起来,没填写那玩意儿就回来了(理所当然。若在美国做同样的事,笃定事情闹大。没准负责人就一下子被炒掉了)。我听后也久久陷入深思。M君自然除外,可其他报名者对这种毫无意义可言的愚蠢提问莫非也毫无怨言地填写“性交”或“不性交”不成?想到那样的场景,我不由得一阵黯然神伤。用自己双脚跑步——世界上最个人的也必须是个人的行为居然被以如此形式扭曲、居然因组织的力量而受到如此无谓的不必要的制约和强迫。我认为这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极为可悲的。

日本的参赛者们,我要向你们认真建议:不妨对很多事情多生些气!不妨大声疾呼:“我不是寒冬一大早冷得浑身直发抖来听什么市教育委员长的无聊讲话的!”不妨厉声抗议:“参赛前性交也好不性交也好跟别人毫不相干!你们本来就没有问这个的权利!难道你们不知道个人隐私的尊严吗!”不妨向装腔作势的比赛主办者高喊:“我属于哪个团体不属于哪个团体怎么都无所谓!跑步的是我个人!”或者说对其他参赛者来说这种事莫非无可无不可?也不怎么生气?我反正是每有什么就发牢骚,但近来觉得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抱怨,渐渐寂寞起来。

还有一件事。去年檀香山马拉松之际,我正好去夏威夷办事。因为刚跑完纽约的,当时就没跑。只见夏威夷的报纸上说日本人参赛者太多了,问题相当严重。太多有多少呢?总数一半以上是日本人。准确数字忘了,记得大约两万参赛者中日本人有一万二千左右。檀香山马拉松原本是以防治心脏病为目的举办的,谁想参加都可以,时间限制也一概没有。几乎没出现一流选手,目的不在于创纪录而在于让更多的人尝到跑步的乐趣。比赛的操办委托给人数众多的本地志愿者,由市民共同协助办成轻松愉快的赛事,此乃能让人觉出市民热情(气温亦有些过热)的“家乡活动”。一九八三年我也参加过,的确其乐融融。

可是如今本地一般市民对檀香山马拉松的形式似乎相当心怀不满。报纸上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读者来信:“我们何苦特意协助操办日本人占一多半的活动?”“限制参赛人数!大半的日本人光走不跑。”当然有这么多日本游客赶来,旅游行业是赚钱的,但对于不得不忍受一天交通管制的不便的普通市民来说则什么好处也没有,只落得麻烦罢了。甚至有这样的读者来信:“虽说旅游行业赚钱,但怀基基的旅游业百分之八十都是日本人经营的。归根结底日本参赛者是从事旅游业的日本人叫来的。赚钱?赚的钱还不又寄回日本了?总之是日本人利用我们的地方我们的比赛赚钱,不是么?”这种心情我也不是不理解,那么多人跑四十二公里——就算多少走一段——本身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为数超过一万的人专门从日本乘飞机拥来参加外国的马拉松大会,的确可以说是“脱离常规”。也可能你说反正日本人有钱,原因就是如此。是的,如果没钱,绝不会有一万多人飞来夏威夷跑马拉松。这点毫无疑问。但原因不仅仅是这个,我想。

说到底,恐怕大多数赛跑者也认为日本的马拉松没意思吧?你以为如何?

后日附记

有一说认为长跑的人多是平庸无聊之辈。我本身也长跑,觉得此说颇有可信性。例如,每次看跑步专门杂志上的读者来信栏目,都深感的确枯燥无味。世上有无数专门杂志,而在文章的无聊程度上跑步杂志相当领先,就连牙体技术师专门杂志的文章都多少比它生动有趣。一次听人说(终归是听人说的,不知真假。错了请原谅)主持人在电视上讲:“一看见早上跑什么步的家伙就想伸腿把他绊个跟斗,问他难道你们就那么想长命百岁?”这种心情我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过有一点可以断言:跑四十二公里绝非无聊的行为,它的确富于刺激性、非日常性和想象力。即使平日无聊至极的人,一跑也会变成“别的什么”。只是,一旦要将这“别的什么”用语言表达,便不知何故会变得极其平庸无聊。

此外,某主持人在电视上的意见(假如他真是那么说的)里有一个误解:我等绝不是为了长命百岁才跑步的。就算活得短暂(人生这东西尽管多少存在误差,但终究是短暂的),也要为这短暂的一生而全神贯注地奔跑。所有男女统统跑步的必要当然没有,可是选择如此活法的权利是有的。况且,偶尔知晓一下自己乃彻底无聊平庸之辈,不也是必要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