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柏辽兹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1803.12.1~1869)出生于法国南部一小镇——拉科特—圣安德列。父为医生。少年时代未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18岁遵父命入巴黎医科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喜听巴黎上演的歌剧(歌剧艺术为当时法国的一种时尚),并在巴黎音乐院图书馆埋头钻研总谱,受格鲁克影响较深。后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师学乐。直至1826年方得到父亲的许可,入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学习期间,迷上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并博览文学、哲学等著作。1830年创作了著名的《幻想交响曲》,同年他创作的清唱剧《沙达那帕》获罗马大奖,遂于翌年赴罗马进修。在意大利期间,与门德尔松、格林卡等人相识。
1832年返回巴黎后,创作进入旺盛期,并从事音乐评论、指挥等工作。1832年应帕格尼尼之托,创作了为中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四乐章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哈罗尔德为拜仑所作叙事诗中有着不幸遭遇的主人公)。1844年完成管弦乐序曲《罗马狂欢节序曲》,同年并出版所著《管弦乐法》,是号称配器大师的柏辽兹对管弦乐法的重大贡献。1846年完成大型戏剧合唱《浮士德的沉沦》(根据法译词脚本谱曲),1852年在魏玛上演了他的歌剧《切里尼》,1858年创作了歌剧《特洛伊人》。50岁后,接连丧妻丧子,在孤独寂寞中病逝于巴黎。
《幻想交响曲》是他最大的杰作。这部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由5个乐章组成: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这部交响曲使用一“固定乐思”代表曲中女主人公,并在各个乐章中加以变化发展。《幻想交响曲》是标题交响曲的范例,为柏辽兹所首创,亦开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之先河;它以固定乐思的手法贯穿全曲,也为后人所效仿。他还是一位管弦乐法大师,以色彩斑斓的配器,以及庞大的乐队编制,展现了音乐巨大的表现力和大胆的革新精神,给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以强烈的影响。他的音乐评论在19世纪欧洲的音乐生活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