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5章 夺嫡风波

贲赫逃出淮南,前往长安,告英布反汉。刘邦先将他羁押,后暗中派人入淮南调查情况。很快,刘邦收到一个信息:英布真的反了。

接着,两个噩耗传来。

1.荆国被灭,荆王刘贾被杀。

2.楚国战败,楚王刘交逃亡到薛。

刘邦召集大臣,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打与不打。

刘邦先说了一句话:英布造反,对他该怎么办。

朝臣群起激愤,一致主张打。

刘邦没有表态,而是很沉默。这些将领都说打,却没有说排谁去打。天下间,还有谁是英布的对手。

刘邦在想两个问题:

1.英布为什么要反。

2.派谁去平定英布叛乱。

这时,又有两个人登上舞台。

一个是滕公夏侯婴,另一个是原楚国令尹(相当于大汉丞相)。

这个楚国令尹具体叫什么,没有明确记载。根据楚制,对德高望重的人,称为公。因为这个人姓薛,所以叫薛公。

薛公的出现,为大汉皇帝刘邦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英布为什么要反。

薛公是楚国令尹,但,不知道他是楚王韩信的令尹,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令尹。在楚汉争霸时,彭越反楚,攻打下邳,击败项声、薛公。

薛公,有可能是西楚霸王时代的人物。

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安项定楚,薛公投靠大汉,当了夏侯婴的门客。

夏侯婴召见薛公,问了一个问题:英布会不会反。

薛公给出了明确答案:他会反。

夏侯婴说了这样一段话: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

大汉皇帝待他不薄,英布为什么要反。

夏侯婴想不通,但,薛公看的很明白。夏侯婴要理由,薛公就给,说了这样一段话:英布、韩信、彭越,被称为汉初三将,裂土封王。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韩信被杀、彭越被诛。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夏侯婴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入宫把这些话上报给了大汉皇帝刘邦。

夏侯婴见了刘邦,先说了薛公是谁:我的门客。

又说了,薛公人生中最显赫的简历:原楚国令尹。

接着,说了薛公的优点:富有韬略。

最后表明一个观点:有什么疑惑,可以问他。

尤其是刘邦最关心的问题:英布为什么要反。

就这样,薛公出现在刘邦的面前。

刘邦开门见山地问:英布为何反我。

薛公说了一句话提高刘邦的关注度:英布造反不足奇怪。

刘邦听了,也认可薛公的话。

刘邦又问了一个很关心的问题:英布将会如何反叛。

薛公根据对淮南国四周的情况,以及对英布的了解,他说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向东夺取荆国(太史公时期,这里叫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

后果:函谷关以东不再归大汉所有了。

中策: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

后果:胜负难料。

下策: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

后果:陛下安枕无虑了,汉朝江山无祸。

刘邦问:英布会选择那种计策。

薛公很肯定的回答:英布会选择下策。

薛公给刘邦解释,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英布从骊山刑徒,两度裂土封王,成为万乘之主,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

刘邦听到这个答案,相当高兴。

薛公的出现,不仅替他解决了英布为什么会反。还安定他心,说了英布会如何打?听到这样精彩的论述,刘邦一边说好,另一边送出掌声。

刘邦很高兴,也不吝啬爵位,封薛公为千户侯。

接下来,刘邦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派谁去打。

此时,刘邦病重,不想打。据史料记载,刘邦病了不想见任何人,下了一个诏令: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时,樊哙站了出来,干了一件事:闯入宫门。

群臣紧跟其后,却看见刘邦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这一幕太尴尬,樊哙做了一个举动:哭。

他一边哭,一边说。

樊哙先说了过去的辉煌:陛下和我们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何等的壮举。

随后,话锋一转: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

接着,话锋又变,指出现在外面的情况: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

最后,樊哙来了一个反问句:陛下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

刘邦听了,一笑了之。

他病了,不能出征,就将这个任务,交给太子刘盈(汉惠帝)。

刘盈,出生于公元前210年。

现在,他已经十七岁了,足以抵挡一面。

刘邦选择刘盈出征,有两种观点。

1.刘邦病了,不能出征。让刘盈代他出征,能够早点建立功勋,树立威信。

2.排挤刘盈出权力中心,扶持刘如意上位。

至于,刘邦是什么想法。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留下的信息。大汉朝廷内部,正在上演夺嫡。

刘邦宠爱戚夫人,也爱三儿子刘如意。

刘邦时常说一句话:刘如意像我。

刘邦还做了一个举动:经常将刘如意抱坐在大腿上。

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刘邦废太子的决心。

其中有一个大臣劝谏刘邦被记录下来,他就是周昌。

周昌有两个特点:

1.直臣。

他敢说刘邦是夏桀商纣,深得大臣敬畏。

2.口吃。

当刘邦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周昌站出来在朝廷中极力争辩。

刘邦问他,为什么反对。

周昌博学古今,知道废掉刘盈会带来什么影响。但,他想说的话,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再加上,他很生气,更不能完整的表达。

周昌说了一句话: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知道这样做是不行。陛下想要废掉太子,我……坚决不能接受诏令。

周昌反对,朝臣都反对。

刘邦不能力排众议,为了平息朝臣的反对声,只能暂时作罢。周昌保太子刘盈这一幕被吕后听见。吕后为了儿子,做了一件事:跪谢。

吕后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这说明,吕后为了儿子,能够做到这一步。

用两个字来形容:母爱。

周昌立争,暂时保住了太子刘盈的地位。但,吕后深知,刘邦不会就此作罢。所以,吕后要行动起来。

她不仅是刘邦的妻子,大汉的皇后。她还有力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吕后凭借皇后的影响力,以及借助吕家的势力,做了两件事。

1.擒杀淮阴侯韩信。

2.诛杀梁王彭越。

吕后以铁腕的方式,告诉刘邦。

你想要废掉刘盈,我,吕家,以及支持太子的人,都不答应。

我们有能力,保住太子。

吕后一边用强,另一边用软。

吕后的二哥建成侯吕释之,听说刘邦要废掉外甥,第一个不答应。其兄吕泽,死于战祸。但,具体死与什么没有记载。据估计,是死于韩王信造反的战事。

来看看,吕泽、吕释之那些事。

诸侯反秦,这两兄弟以客将的身份加入刘邦阵营。进入汉中,吕泽被封为周吕侯。

吕泽郎中冯无择,在雍丘大战,斩杀三川郡守李由。吕泽护卫郭蒙,杠里击败王离军,曲遇大破杨雄军。还定三秦,其部将丁复,逼降翟王董翳。

郭亭、虫达,也参加定三秦之战。

东进反楚,吕泽第一个先行攻回砀郡。

彭城惨败,刘邦在下邳投靠吕泽,东山再起。还有部将丁礼、吕马童、蔡寅等人。这些人都是汉初被封侯的人,食邑几千户。

吕释之参加反秦之后,没有进入汉中,而是返回沛,保护刘太公和吕太公。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吕泽被封为周吕侯,吕释之被为建成侯。

汉初功臣列表,一大半封侯的人,出自吕家。

这些人与吕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不仅是为刘邦打天下,也是为吕家打天下。刘盈刚好是刘邦和吕雉所生,是最好的代言人。

刘邦废掉刘盈,吕雉不干。

吕释之不干。

吕家的部将不干。

还有诸多朝臣不干。

吕后得知刘邦有废掉刘盈的想法,惊恐万分。这时,有个人站出来对吕后说:留侯张良,善于出谋划策,皇帝也很信任他。皇后不如请留侯出个主意。

大哥吕泽去世,就只能依靠二哥。

吕释之站出来,拉拢吕家的部将,以及支持刘盈的人。吕释之做了一件事:胁迫张良献计。

历史总是有出奇的相似。

汉初,有吕泽挟持张良问计。

汉末,有刘齐挟持诸葛亮问计。

史料记载,建成侯吕释之先用了一种手段:胁迫。

后,说了一句话:留侯一直是皇帝身边最得力的谋臣,现在皇帝打算废掉太子,你怎么能置身事外。

张良是聪明人,不想插手刘邦的家务事,说了两句话:

1.表明刘邦什么时候采纳他的计策:危机之时。

现在,天下安定,他站出来说话,也没用。

2.表明自己不是不想说,而是无能为力。

如今,天下安定,刘邦偏爱第三子想更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之的家务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也没用。

吕释之读过书,知道张良说的话很有道理。按理说,懂礼节的人就会说一句:打扰了。

或者,哭哭啼啼寻求拿主意。

但,吕释之不一样,他的妹妹是皇后,侄儿是太子,妹夫是皇帝,自己是建成侯。所以,吕释之霸道地说:你必须给我拿主意。

看上去张良没办法,只能献策。其实,张良也是支持吕后、太子。

张良先表达了一个观点:口舌争辩没用。

随后,张良说了四个字:商山四皓。

张良又说了为什么要提这四个人:刘邦很敬重这四位老人,但,又请不来。

接着,说了请不来的原因:刘邦看不起读书人。

这四位老人有傲骨,宁可得罪大汉皇帝,也不愿出来做官,还隐居山林。这四位老人的高风亮节,不仅得到了刘邦的称赞,还成为读书人的楷模。

吕释之心想,刘邦都请不来,他们能行。

张良给他出主意,怎么请,如何请,请来之后该干什么。

张良告诉他要想请商山四皓出山,就要做这几件事:

1.不惜金玉壁帛。

2.让太子亲自写书信,言辞要谦恭。

3.预备安车。

4.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

跟着,张良告诉他,商山四皓来了之后要怎么做?

1.尊重他们,抬高他们的地位。

2.让他们陪伴左右,想尽办法让刘邦知道商山四皓的存在。

张良知道,如果刘邦看见四位花白的老年人,就会好奇。一旦好奇心,就会问他们。问他们,就会知道这几个人的存在。

刘邦请不动的人,太子请动了。那么,刘邦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太子受到天下人爱戴,一旦,他想要废掉刘盈,就会早到所有人反对。

吕释之听到张良这个计策,立马回去告诉了吕后。

吕后、吕释之按照张良谋划去做事。

商山四皓答应出山,辅佐太子刘盈。

这四位老人住在吕释之府邸,好吃、好喝供着,得到应有的尊敬,享受高规格对待。太子刘盈,也来跟着四位老者学习,相处十分融洽。

刘邦患病,想要太子亲征,这四位老者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太子刘盈出征这件事,引发了内部讨论。

有的人认为,这是好机会。刘盈利用出征的机会,树立军功,扩大影响力。

但,商山四皓看到的不一样。他们不仅年纪大,阅历丰富,还博学多识,通晓古今。于是,这四个人站出来反对。

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反对也有条理性。他们先表达了一个态度:出山,只有一个目的,保住太子刘盈的地位。

然后,给建成侯吕释之分析厉害。

太子率军出征,立下大功,权位高不过太子。相反,还会被人借题发挥,功高震主。如果出征,无功而返,不好的事,就会接踵而来。效忠刘如意的人,就会加大攻击。

轻者,被刘邦训斥,重者被废。尤其是刘邦有废掉刘盈之心。

商山四皓说了不能去的原因:

1.太子驾驭不了汉初战功赫赫的老将。

2.远离长安,太子地位会被刘如意取代。

毕竟,刘邦嘴上常说一句话: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他们还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爱其母必抱其子。

商山四皓认为不能去,这是智者的眼光。同时,他们还要用智者的智慧,如何做太子才能拒绝出征。

太子直接说不去,会招惹刘邦不快。于是,商山四皓出了一个主意:让吕后出马。

并且,他们还出了一个点子:哭诉。

也就是说,他们要吕后拿出女人的弱,以及常用的武器哭。

光是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还要说,现实问题。

比如说英布是天下的猛将,会用兵。

又比如说太子年幼,不通战事,很难让老将信服。也指挥不了,这些老将。

或者说,英布得知是太子出征,就会大张旗鼓的发动进攻。太子抵挡不住,汉家天下就会危险。

然后,抬高刘邦的地位,他亲征会有什么好处。

比如皇帝出征,众将不敢不尽力平叛。

又比如说,当爹的人,就要为儿子、妻子辛苦打江山。

刘邦病了,还是可以统率亲征。

为了大汉安危,刘邦只能辛苦点。

吕释之听后,立马入宫将商山四皓的话,告诉给了吕后。

为了感谢帮助她儿子说话的周昌,吕后不觉得下跪是屈辱,有损身份。现在,她儿子的地位面临危险,她只需哭诉就能解决问题。

吕后没有半点犹豫,见到了刘邦,开始了精彩表演。

吕后哭的伤心,说话感人,再配上丰富的表情,一哭二闹,刘邦拿他也没办法。

刘邦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就认为他不行,还是老子亲自去。(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大汉外部有陈豨叛乱余波未尽,又有英布起兵造反。内部又形成以赵王刘如意和太子刘盈夺嫡风波。

这场风波参与者有吕后、吕释之、张良、商山四皓等人。最终以刘邦亲征,夺嫡风波暂且结束。

刘邦带病亲征,他要守卫汉家天下。

英布,我要消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