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农人的新农活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要把农村发展好,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农村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的农民。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尊严、有追求、值得向往的职业,是摆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59岁“带货王”的新农活
村里人怎么也想不到,作为一个普通果农,张加成大爷竟然通过直播卖苹果,短短1年增收了20多万元,还给家里添了三轮车、电动车、小汽车。不仅如此,经历了2020年国庆小长假直播带货的火爆,59岁的张大爷现在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10年靠电商挣到100万元!”
张加成是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镇龙槐村人。在这个素有“秦皇故里”之称的秦文化发祥地礼县,他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了。那个年代,为了生计,张加成放过羊、做过木工、盖过房子,18岁外出打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当建筑工。异乡的饭吃得越多,张加成却越怀念家乡那香甜粉糯的大苹果。
张加成出生的时候,礼县已经种了近10年的红元帅苹果,苹果也成了当地特产。这里平均海拔1350米以上,年平均光照1900个小时,长出的苹果饱满红亮、果肉香甜。然而,由于交通和当地人观念的限制,礼县的苹果业一直没什么发展,仍然延续着低价打包出售的落后方式,几毛钱就能买到一斤又大又圆的红苹果。
在外漂泊了20多年,张加成愈发想念家乡。2004年,西安果友协会到礼县进行苹果树栽培培训。听到这个消息,张加成赶紧回乡参加。这一次培训,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学习了苹果的栽种方式后,张加成决定返乡创业。
第二年,张加成流转来11亩地,开始种苹果。他特地从外地引进新品种树苗,一共800多棵。为了种好苹果,他自掏腰包到北京昌平、山东烟台等地到处学习,靠翻字典写下10多本《苹果日记》,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关于种苹果的知识和经验。
2013年,适逢陇南市提出“433”发展战略,其中有一条是在电子商务上集中突破,礼县也在全县范围内多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在礼县园艺站举办的苹果树修剪班上,张加成第一次听说了“网络销售苹果”,他也想试试。听到张加成要在网上卖苹果,好些村民都笑话他。要知道当时在礼县,网络可是新鲜事物,要说这玩意儿能把东西卖出去,谁也不信。
没想到,就在那一年,这个在村里人看来“不安分、爱折腾”的男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真的开起了淘宝店铺,成了礼县为数不多的开网店卖苹果的农民。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初试网店的张加成居然小获成功。2014年,赶上阿里巴巴启动农村战略,礼县苹果“进城”的道路更顺畅了。那一年,张加成的淘宝网店卖出了1.5万斤苹果。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卖出了3万多斤。随后,张加成的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到了2018年,张加成一家顺利脱贫了。村里人心想:这下张大爷该放心养老了吧?没想到一转头,张加成又捣鼓起了新花样。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派驻礼县特派员尹贻盼针对当年秋季礼县苹果线上销售举行了一期淘宝直播培训班,张加成参加了。
别看张加成一股冲劲,他其实也有些担心,毕竟年纪也大了,学不会可怎么办?好在特派员给了他许多鼓励。
开通直播之后,张加成认真刻苦。一开始,朴实的张大爷并不习惯面对镜头,一到果园里就只记得埋头干活,忙着忙着,经常是人换地儿了、手机落下了,直播间里播了大半天都没个人影,粉丝更是没几个。
张加成大爷(左)和脱贫特派员尹贻盼(右)
尹贻盼经常跟着张加成一块到果园里,实地给他指导,使张加成逐渐掌握了直播的门道,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一连3个月的时间,张加成每天都坚持直播10个小时以上,整个80多人的培训班只有3个人做到了这个程度。
每天清晨5点半,山间的雾气还混合着残留的夜色,张加成就已经出现在镜头前,开始为一天的直播做准备。透过张加成的镜头,农村的生活被原原本本地呈现。他天天都会到果园里逛一逛,检查一下苹果的生长情况,接下来便是一阵常规而真实的忙碌:剪枝、采摘、分拣、套袋、装箱、运输……张加成也渐渐习惯了对着手机说话,这给他省下了不少拍照和打字的功夫。他开始熟络地称粉丝为“宝宝们”,随后又憨厚地笑道:“我还不太习惯称宝宝,你们都是我忠实的客户。”
在张加成的直播间里,除了苹果,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本地花椒、粉条、核桃、胡麻油、木耳、中药材的身影。原来,张加成不光卖自己的苹果,还联合了周围二三十家农户,把他们的土特产放进自己的直播间里,让大伙儿一起搭上了直播电商的快车。
两个月下来,张加成的直播平均每天有四五千人观看,有时多达1万人。曝光量上来了,订单也逐渐稳定,平均每天都有四五十单的销量,多的时候还能达到100来单。一段时间下来,所有商品的毛收入大概有20多万元,张加成和周围的农户们都高兴极了。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忙,张加成一个人忙不过来,经常需要全家人一起出动。疫情期间,在外打工的女儿也回到了老家,跟着张加成学起了电商。2020年国庆小长假,礼县苹果正值大丰收,老张家更是儿子、女儿、儿媳妇一齐上阵,全家一起做起了淘宝主播。张加成很自豪:“‘十一’长假期间,全家人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12点,孩子们换着播,装货的装货,播的播,效果特别好。7天卖掉了5000多斤苹果,直播间的粉丝也翻倍了。”
俗话说,水涨船高。张加成的这艘直播船,在礼县苹果的蓬勃发展中行得越来越好。过去礼县苹果只靠人工简单分选、打包出售,品质不一,价格不高。后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协调对接下,县里引进了智能分选生产线,对苹果进行分级分价销售。礼县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定点扶贫县,总局还帮助礼县苹果实现标准化管理。阿里巴巴集团的扶贫项目也深入产业基地,通过新零售渠道及营销资源,对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助力礼县苹果形成成熟品牌。
标准建立了,品质保证了,市场找准了,品牌也就更响了。2020年,礼县苹果每箱最高售价达到198元,大山里的好苹果终于卖上了好价钱。
2020年“双11”促销期间,礼县苹果进一步在网上拓宽销售渠道,不仅参加了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和“双11”晚会,还创下了3小时销售苹果1.5万件、15万斤的销售纪录。
从2019年到2020年,靠着直播卖苹果,老张家在这一年里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全家人辛苦一年,收入满打满算不过2000多元钱。现在通过直播电商,一年收入10多万元。致富之后,热心的张加成没有闲着,每天除了自己直播,还叫同村人一起进到了直播间。他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最朴实的经验告诉村民:“从家里到果园,摘苹果、包装、发货,我都在直播,所以客户相信我。”
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一起才叫好。张加成打定主意,他要继续在家乡把直播卖苹果做下去,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海归“新女农”
王淑娟,一位80后海归美女,竟跑回深山卖蜂蜜,从不被乡亲信任到做出了年销2200万元的好成绩,成了青川县远近闻名的致富“新农人”。
2014年,王淑娟跟着马云敲响了上市钟,被称为“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女孩”。聚光灯外,人们不免感到好奇:音乐系大学生回乡养蜜蜂,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河悲恸、举国同哀,位于四川广元市的青川县,在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中,王淑娟永远地失去了最爱的爷爷,那位用蜂蜜甜蜜了她整个童年的老人。
这件事情成了王淑娟一辈子的伤痛。当王淑娟辗转从成都回到了满目疮痍的家乡,站在爷爷家门前废墟横亘的尘烟中,女孩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写。
王淑娟永远忘不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她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爷爷身后,农村人家里少糖果,爷爷疼她,总是带她一起去掏蜂蜜。年幼的小淑娟手里拿着一个馒头,躲在一旁眼巴巴地等啊等,终于等到爷爷把割下来的蜂巢放进桶里,她顾不得周围还有几只不甘离去的小蜜蜂,赶紧把馒头蘸到金黄的蜂蜜里。浓厚的蜂蜜被洁白的馒头挂起来,小淑娟赶紧用嘴去接住一口的甜蜜,爷爷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她。等到小淑娟心满意足地连手指头都挨个嘬了一遍,爷孙俩这才拿起桶儿晃晃悠悠地向家里走去。
也许是山间的灵气滋润了王淑娟的灵魂,从小她就是一个艺术天赋很高的孩子,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如果没有这场大地震,王淑娟将会过着安稳的生活:毕业后在大学当一个老师,平时上上课、练练琴,拥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
田间地头、风吹日晒、养蜂农,这几个词语怎么看都和这个家族五代内唯一的女孩、从小备受宠爱的掌上明珠连不到一块儿。
出乎所有人意料,2009年6月,当王淑娟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毕业后,她放弃了上海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没有选择留在近家的绵阳市当音乐老师,毅然回到家乡青川,捡起了爷爷当年做的事情⸺养蜂。
王淑娟拿出了10万元,承包了两亩地,雇了几个工人,用了好几天时间组装起了200多个木箱子,就这样养起了200箱蜜蜂,又在县城开了一家店,专卖土特产。
每天,王淑娟都跟着木工师傅们一起忙上忙下,耳边的“叮叮咣咣”让她得以暂时逃离亲朋好友的一片反对声,更逃离村民们的流言蜚语。
女孩的倔劲儿上来了,任谁来都拉不住。谁也不知道,王淑娟一心想要兑现自己在地震中、在爷爷家倒塌的房子前许下的誓言:我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短短两个月,豪情壮志遭遇了滑铁卢,200箱蜜蜂跑了一半,损失惨重。性格要强的王淑娟没有气馁,爷爷就是她内心的铠甲,她暗暗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要把蜜蜂养好,希望爷爷在另一个世界看到。”
一天,王淑娟的土特产专卖店里走进了两位奇怪的客人,他们走走看看,好像并不是来采购的。王淑娟赶紧上前招待,原来这是阿里巴巴援建青川的两位工作人员,专程来到店里邀请王淑娟和附近的店主参加电商培训。
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走进青川并不是偶然的。当时浙江省对口援建青川,阿里巴巴和青川县政府定下了援建的7年之约,并在当地建立了“阿里之家”,培养年轻人从事电商创业。
王淑娟敏锐地意识到,电商,也许将成为青川蜂蜜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阿里之家”电商培训的指引下,王淑娟开始了自己的电商之路,网店刚起步就赶上了淘宝聚划算。王淑娟注册了淘宝店,入驻了成都淘宝创业园,成为青川最老的一批网商。
2010年,王淑娟再次筹集了20万元,建起300多平方米的蜂蜜加工厂,并与当地的蜂农合作,高价收购蜂蜜,帮助蜂农实现创收。
通过电商平台,王淑娟的蜂蜜打开了销往全国各地的渠道,事业渐渐做大,她成功地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整整80万元。
当时,在阿里巴巴的扶持下,青川,这个本地常住人口不过两三万的小县城,顶峰时期竟发展了100多家网商。许多青川人因此积累了财富,彻底改变了命运。
突如其来的财富,是天堂也是泥沼。王淑娟并没有沾沾自喜,她开始有意识地在市面上寻找对标,这一找就发现了问题:青川县的蜂蜜,缺少品牌化,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王淑娟深知,自己的网店之所以开办得风生水起,除了青川蜂蜜品质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国人民对青川灾后重建的关注度,这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这一点让王淑娟忧心忡忡:如果没有了热度,青川县的土特产又该何去何从?
正当王淑娟苦于求变无门的时候,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有媒体爆出某地蜂蜜造假,舆论迅速发酵,严重影响了国内的蜂蜜加工业。那一阵子人心惶惶,王淑娟的淘宝店也受到波及,所有蜂蜜品类都被下架了。
怀揣着永不熄灭的斗志,王淑娟处理了剩下的蜂蜜,赔偿了蜂农的损失,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出国留学。她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学学国外最好的蜂蜜是怎么做出来的,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品牌的。
王淑娟毕业了
2011年,王淑娟成功申请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如果说玄奘西行为求知,神农尝百草是躬行,那么在国外的两年时间里,王淑娟带着中国人骨子里的踏实好学,学习了大量蜜蜂养殖的前沿知识,还几乎尝遍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各种品牌的蜂蜜,真正开始了知行合一的生活。
2013年,学成归来的王淑娟再次回到了青川,那个生她养她、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这一次,她有了更大的野心:要发挥电商与品牌优势,带动当地的蜂农一起致富!
回到青川的第一件事,王淑娟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还牵头成立了青川县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积极邀请当地的蜂农加入。
最开始的时候,蜂农们对这个年轻的女孩可是抱着十足的成见。许多人认为王淑娟不靠谱,是骗子,还有一些人觉得王淑娟成立合作社根本就是为了骗取国家政策性资金。
误会和诋毁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但王淑娟没有退缩。不服输的她独自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敲开了蜂农的家门,好不容易才说服了16位蜂农加入合作社。
拉到蜂农加入合作社后,王淑娟没有松懈,她对蜂蜜的质量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在她看来,品质才是成就品牌的基础。王淑娟不仅找来土蜂专家研究和设计了适合青川当地蜂农使用的改良式蜂箱,还成立了蜂农之家,请专家免费为蜂农提供技术培训。每次收购,王淑娟都会亲自到场验收。
王淑娟将蜂蜜按质量分级,收购价从蜂农自己出售的6―8元一斤涨到了60元一斤。不仅合作社会进行补贴,她还把村民没有渠道出售、囤积在家的散装蜂蜜悉数收回,这一做法降低了蜂农的成本,免除了蜂农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有信心去扩大蜂蜜的生产了。
为了拓展销售渠道,2014年,王淑娟成立了青川县智宸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这样一来,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同时,王淑娟还和阿里巴巴对接,成功申办了“淘宝特色中国·青川馆”,进一步扩大了青川农副产品的知名度。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营销,王淑娟成功实现了“农户+合作社+公司+电商”的新型经营模式,事业越做越大。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在王淑娟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王淑娟作为网商代表参加了敲钟仪式。
从此,“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女孩”成为王淑娟的身份标签,但王淑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总是自豪地说:“我的主业是养蜂,我是卖蜂蜜的!”她很清楚,敲钟的荣誉不仅是阿里巴巴向灾区重建的中国速度致敬,也是对无数像王淑娟这样致富后反哺农村的奉献者的鼓励⸺这是所有参与者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进程共同奏响的希望响钟。
现在,王淑娟每年的销售额稳定在3000万元左右,经过多年耕耘,她一人带动了青川3000多人进行中蜂养殖,1000多人脱贫致富。未来,王淑娟也希望把品牌“青川中蜂”和“念初心”蜂蜜做成行业标杆。
在青川,还有更多年轻力量正在闪闪发光。同样在2009年毕业后毅然回乡创业的,还有被称为“山货大王”的赵海伶。
赵海伶也是个敢想敢做的青年创业者。在进入“阿里之家”培训的第二天,她就立马创立了网店“海伶山珍”,做起了土特产销售。短短1年时间,赵海伶的淘宝店销售额突破了180万元。尔后,这位心系家乡的女孩用10年的奋斗,实现了从一家网店到省级龙头企业的转型,示范带动6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牵头与重庆大学返乡青年建设300亩标准基地,基地累计为留守贫困妇女、老人提供务工岗位1300多个,帮助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
2019年10月1日,在举国同庆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庆典上,赵海伶作为乡村振兴代表参加庆典并站上花车。2020年,因在脱贫攻坚中的杰出表现,赵海伶还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海归硕士养蜂人王淑娟、“山货大王”赵海伶……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克服万难,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开启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的新篇章。
那希望的钟响,正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