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鉴定评估基础与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二手车鉴定评估基础

第1节 汽车概述

一、汽车的认识

(一)汽车的定义

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汽车的定义是: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

汽车是一种现代交通工具,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的英文为“Automobile”,由希腊语“Auto(自己)”和“Mobile(会动的)”组成,英文直译为“自动车”。汽车在日本也称为“自动车”,其他国家也多使用“自动车”一词。

世界第一辆汽车于1886年问世,图1-1所示为两个座位和三个车轮的奔驰1号汽车,搭载四冲程单气缸发动机,最高转速400r/min、功率0.55kW,钢管式车架,最高车速16km/h。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由多个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的行走机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也将要出现。部分汽车商标如图1-2所示。

图1-1 奔驰1号汽车(仿制品)

图1-2 部分汽车商标

(二)汽车的分类

为了满足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实行的新的车型统计分类方法基本与国际通行的称谓一致,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1.乘用车

乘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人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狭义上包括基本型乘用车、多功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广义上还包括交叉型乘用车,即微型客车与小型客车。

(1)基本型乘用车

基本型乘用车通常以排量、车轴前后距离等相关的重要技术参数作为基准,分成A00、A0、A、B、C、D六个级别。

1)微型车。微型车也被称为A00级车,其轴距在2.0~2.3m之间,车身长度在4.0m之内,搭载的发动机排量在1.0L左右。图1-3所示为奔驰公司生产的Smart微型轿车。

2)小型车。小型车也被称为A0级车,其轴距在2.3~2.5m之间,车身长度在4.0~4.3m之间,发动机排量在1.0~1.5L之间。图1-4所示为一汽丰田公司生产的威驰小型轿车。

图1-3 奔驰Smart微型轿车

图1-4 丰田威驰小型轿车

3)紧凑型车。紧凑型车也被称为A级车,其轴距在2.5~2.7m之间,车身长度在4.2~4.6m之间,发动机排量在1.6~2.0L之间。图1-5所示为一汽丰田公司生产的卡罗拉紧凑型轿车。

4)中型车。中型车也被称为B级车,其轴距在2.7~2.9m之间,车身长度在4.5~4.9m之间,发动机排量在1.8~2.4L之间。图1-6所示为一汽奥迪公司生产的奥迪A4L中型轿车。

图1-5 丰田卡罗拉紧凑型轿车

图1-6 奥迪A4L中型轿车

5)中大型车。中大型车也被称为C级车,其轴距在2.8~3.0m之间,车身长度在4.8~5.0m之间,发动机排量超过2.4L。图1-7所示为一汽奥迪公司生产的奥迪A6L中大型轿车。

6)大型车(豪华车)。大型车也被称为D级车,其轴距超过3.0m,车身长度超过5.0m,发动机排量超过3.0L。图1-8所示为奥迪公司生产的奥迪A8L大型轿车。

图1-7 奥迪A6L中大型轿车

图1-8 奥迪A8L大型轿车

(2)多功能车(MPV)

MPV可以看作是英文Multi-purpose Vehicl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多用途汽车,它是集轿车、旅行车和商务车于一身的车型,拥有良好的舒适性、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的空间。图1-9所示为上海通用公司生产的别克GL8多功能车。

图1-9 别克GL8多功能车

(3)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SUV是英文Sport Utility Vehicle的简写,中文意思是运动型多功能车,一般是指那些以轿车平台为基础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轿车的舒适性,又具有越野车通过性的车型。图1-10所示为上汽大众公司生产的大众途观SUV。

图1-10 大众途观SUV

(4)交叉型乘用车

交叉型乘用车是指不能列入上述三类车型的其他乘用车,这部分车型主要指的是9座及以下的客车,即旧分类中的微型客车与小型客车。微型客车由微型货车演变而来,俗称微面包车,如图1-11所示,长度在3.5m左右,发动机排量为1L左右,座椅数为8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比微型客车尺寸大,座椅数为9座及以下。

图1-11 微型客车

2.商用车

商用车主要指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例如客车、货车等。

(1)客车

客车主要指用于运载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驾驶人座位在内的座位超过9座。

(2)货车

货车主要指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同时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三)汽车产品型号与车辆识别代号

1.汽车产品型号

在采用国际标准的车辆识别代号(VIN)之前,我国汽车的产品型号由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要参数代号、产品序列号组成,如图1-12所示。

图1-12 汽车产品型号

1)企业名称代号。企业名称代号用两位或三位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如FV表示一汽大众。

2)车辆类别代码。车辆类别代号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乘用车用7表示。

3)主要参数代号。主要参数代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轿车用发动机排量(L),并以0.1L为单位表示,如16表示1.6L。

4)产品序列号。产品序列号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表示基本车型。

5)企业自定代号。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的代号,如捷达车的CIFG。

2.车辆识别代号(VIN)的含义

VIN是英文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的缩写,由17位字符组成,因此俗称17位码。VIN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13所示。

图1-13 VIN组成

1)1~3位:汽车厂识别代号。

第1位:生产国家代码,例如1、4或5代表美国,J代表日本,L代表中国,V代表法国,W代表德国。

第2位:汽车制造商代码,例如1代表克莱斯勒、B代表宝马、M代表奔驰。

第3位:汽车类型代码,不同厂商有不同的解释。

我国有些公司使用第2位与第3位表示制造商名称,例如LVW代表一汽大众、LSW代表上汽大众、LS代表上海通用。

2)4~9位:车辆说明部分。由6位字符组成,说明车辆的一般特性,其中第4位到第8位是特征位,第9位是校验位。

3)10~17位:车辆指示部分。制造商为了区别不同车辆而制定的一组数字,由后8位字符组成,第10位为车型年份,2001~2009年为数字1~9,2010~2030年为字母A~Y,数字0及字母I、O、Q、U、Z因容易混淆而不用。第11位为车辆装配厂。第12~17位为车辆出厂顺序号。

4)车辆识别代号的位置。车辆识别代号的规定位置在前风窗左下角,以及车辆铭牌上。

二、汽车的组成与布置形式

(一)汽车的组成

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部分组成。

1.发动机

发动机的功用是使输入至气缸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现代汽车广泛采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如图1-14所示。发动机一般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等组成。

图1-14 发动机

2.底盘

底盘的作用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人的操纵正常行驶,如图1-15所示。底盘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组成。

图1-15 底盘

3.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如图1-16所示,主要包括电源装置、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照明、仪表及辅助电气设备。

图1-16 电气设备

4.车身

车身如图1-17所示,它是驾驶人的工作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地方。车身主要包括框架结构件、饰板覆盖件、开闭件(发动机舱盖、四车门、行李舱盖等)。

图1-17 车身

(二)汽车的布置形式

汽车按照发动机和驱动车轮的位置、驱动车轮个数,布置形式如图1-18所示。

图1-18 汽车的布置形式

1—FF 2—FR 3—MR 4—4WD

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在发动机排量在2.5L以下的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优点是省略了传动轴装置,减轻了车重,结构比较紧凑;有效地利用了发动机舱的空间,后排地板中央没有凸起,驾驶室内更为宽敞,并有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缺点是起动、加速或爬坡时,导致牵引力下降;前桥负荷比后桥重,并且前轮又是转向轮,故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2.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是最传统的驱动形式,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驱动形式。优点是在良好的路面上起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车轮的负荷增大(即驱动车轮的附着压力增大),其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形式优越,轴荷分配比较均匀,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缺点是由于采用传动轴装置,不仅增加了车重,同时降低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效率,影响了燃油经济性。

3.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是指发动机置于座椅之后、后轴之前,大多数高性能跑车都采用这种形式。优点是可获得最佳的轴荷分配、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缺点是发动机的布置占据了车厢和行李舱的一部分空间,车厢内只能安放两个座椅,对发动机的隔声和绝热效果差,乘坐舒适性能降低。

4.四轮驱动(4WD)

四轮驱动又称全轮驱动,越野车辆较常采用,可在较差路面稳定行驶,但是比其他类型车辆质量重。变速器后面装有分动箱,通过控制分动箱可以后轮驱动也可以四轮驱动。前后车轴各装有一个驱动桥,变速器输出的转矩通过分动箱和传动轴,分别传递至前后车轴上。现在有些高级轿车采用四轮驱动装置,加速时车辆重心向后轴移动,后轮驱动力增大,这样就避免了前轮驱动车辆在急加速时前轴轻飘,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会前轮打滑的现象。

三、汽车的技术参数与主要性能

(一)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汽车的主要外部尺寸

汽车的主要外部尺寸如图1-19所示。

图1-19 汽车的主要外部尺寸

1)车长。汽车前后最外端凸出部位两垂直面之间的距离。

2)车宽。汽车两侧固定凸出部分(不包括后视镜、转向指示灯、挠性挡泥板、折叠式踏板、防滑链)两垂直面之间的距离。

3)车高。车辆没有装载且处于可运行状态时,车辆支撑面与车辆最高凸出部位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4)最小离地间隙。汽车的最低点(除车轮外)与路面之间的距离,用以表征汽车无碰撞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

5)轴距。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

6)轮距。同一车轴上相邻两车轮的中心点,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垂线之间的距离。

7)前悬。两前轮中心垂面与抵靠车辆最前端垂直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8)后悬。两后轮中心垂面与抵靠车辆最后端垂直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9)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从汽车前端凸出点向前轮与地面接触点引假想线,此假想线与路面的夹角称为接近角。

10)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时,从汽车后端凸出点向后轮与地面接触点引假想线,此假想线与路面的夹角称为离去角。

2.汽车的质量参数

1)整车整备质量。指汽车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润滑油,但没有载人和载货的整车质量。

2)最大装载质量。汽车在良好硬路面上行驶时最大运输质量。

3)最大总质量。整车整备质量与最大装载质量之和。

4)最大轴载质量。前桥和后桥分别允许的最大承载质量。

(二)汽车的主要性能

1.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所具有的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和最高车速等性能,汽车的动力性越好,汽车的速度就越高,所能克服的道路阻力也越大。

1)最高车速。是指汽车满载时在平直良好路面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2)加速性能。汽车可能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常用汽车0~100km/h的加速时间(s)来评价。

3)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在良好路面行驶,汽车能克服的最大坡度角(θ),如图1-20所示。越野车的爬坡性能常用坡度i(%)评价:i=B/A×100%,A表示坡底长(m),B表示坡高度(m)。

图1-20 最大爬坡度

2.燃料经济性

燃料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常用每百千米燃料消耗量(L/100km)作为评价指标。工信部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所有最大设计总质量在3500kg以下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在销售时都必须粘贴“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并标注由国家指定检测机构按照统一的国家标准测定的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的燃料消耗量,如图1-21所示。

图1-21 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

3.制动性能

制动性能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1)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速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所需的制动距离。此外,制动效能指标还有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的大小。车辆年检时利用汽车制动力试验台,测量各车轮制动力来评价汽车制动效能。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汽车在繁重工作条件下制动时(例如汽车下长坡连续制动),制动器温度上升,制动器摩擦力矩显著下降,制动效能急剧降低,这种现象称作制动器热衰退现象。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跑偏、制动侧滑属于方向稳定性问题,方向稳定性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4.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包括操纵性和稳定性两个层面。操纵性是指汽车及时而准确地执行驾驶人转向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汽车受到外力后,维持或迅速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5.行驶平顺性

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客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6.通过性

通过性是指汽车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无路地带(如松软路面、凹凸不平路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四、新能源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

1.旧定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或使用常规燃料而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汽车,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指使用气体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或使用不用原油裂化得到的液体燃料,如乙醇、生物柴油等燃料的汽车。第二类是指以太阳能为动力源的汽车。第三类是指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汽车。第四类是指以电能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新定义

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新能源汽车范围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单次纯电行驶里程不小于50km)、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将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划归为节能内燃机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分类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非石油燃料驱动的汽车,具体分类如图1-22所示。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有三种充电模式:①内燃机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系统转化为电能输入动力蓄电池;②车辆减速通过电机(此时电机作为发电机)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入动力蓄电池;③通过车载充电机(慢充)或外部直流充电桩(快充),将外部电源的电能输入动力蓄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采用①充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①和③充电。但是,三种混合动力汽车都同时采用②充电,在车辆制动时将惯性动能转化为电能为动力蓄电池充电。

图1-2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1.混合动力汽车

1)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HEV)按现在划分不属于新能源汽车,但为方便了解其他两种混合动力汽车进行简单介绍。目前采用汽油/柴油内燃机与电机两种动力,按混合度分为微混合、轻混合、中度混合、重度混合型,当前广泛采用的是重度混合型。HEV一般采用混联驱动形式,如图1-23所示。

图1-23 混联驱动形式

2)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装备一个小功率汽油发动机,发动机动力不足以驱动车辆,只是驱动发电机,以备蓄电池电量不足时为蓄电池充电。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电,并不是只要发动机工作,就可以满足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电驱动所需电力。REEV均采用串联驱动形式,如图1-24所示。

图1-24 串联驱动形式

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是在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力蓄电池容量和充电接口,可获得更多的纯电行驶里程。PHEV可采用混联或并联驱动形式,并联驱动形式如图1-25所示。

图1-25 并联驱动形式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EV)是指以动力蓄电池为唯一车载能源,并由电机提供驱动转矩的汽车,如图1-26所示。优点是:无排放污染、噪声低、能源转化率高且多样化;使用与维护与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相比较为简单,动力传动部件更少,维护工作量更少。特别是电机本身,使用范围广、不易受所处环境影响,因此纯电动汽车的维修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纯电动汽车具有三电系统:动力蓄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图1-27为纯电动汽车驱动示意图。目前纯电动汽车一般动力蓄电池电压在300~700V之间,电池容量为30~70kW·h,工况法续驶里程为200~550km,最高车速为120~200km/h。

图1-26 纯电动汽车

图1-27 纯电动汽车驱动

3.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汽车有两类,一类是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另一类是氢内燃机汽车。两者有很大区别,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由氢气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驱动电力,如图1-28所示,氢燃料电池系统如图1-29所示。

图1-28 氢燃料电池汽车

图1-29 氢燃料电池系统

氢内燃机汽车是由氢发动机(类似于传统能源的汽油发动机)直接燃烧氢气从而获得动力的,目前仍在试验阶段。总之两者都是以氢气为燃料,排放物是水,没有污染,因此氢能源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也是被寄予希望的绿色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