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论真理
“什么叫真理呢”?
彼拉多嘲弄地问,且不等耶稣回答。注01确实有些人,以经常改变己见为乐,并视有固定的信念为束缚。他们在思考和在行动上,都喜欢有意志的自由。尽管那一派的哲学家们已经作古注02,但还是有一些思想散漫的智者,和他们一脉相承,只是他们的文笔,已不如古人那般有力了。(只是他们血管中所流的血液,已没有古人那么多了。)
人们之所以偏好谎言,不是因为找到真理的艰难和费力,也不是因为找到真理后它对人的思想所加的限制,而是因为对谎言本身的爱好,这虽然出自天性,但仍然是堕落的。
希腊较晚的一个学派的哲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注03,他对人为什么会为了谎言本身而爱好它迷惑不解,因为它既非如诗人的作品,会给人以快感;也不像商人撒谎那样,会带来利润。
我也说不明白:真理就像从一扇敞亮的窗户里照进来的日光,它不能像烛光那样,把各种假面舞会、盛装游行和凯旋仪式照得那么庄严和漂亮。真理也许可以值一颗珍珠的价钱,珍珠在日光下最美丽;但它贵不到钻石和红榴石的价格,它们在多变的光线下最璀璨。各种谎言的混合总是能给人增添快乐。
谁能怀疑这一点呢?那就是如果把错误的评价、无价值的意见、过分乐观的希望、一厢情愿的妄想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从人的头脑里拿走,那么许多人的头脑都会变成可怜的、萎缩的东西,充满了忧郁与不适,让他自己也感到厌烦。
有一位早期的先哲曾严厉地把诗称作“魔鬼的酒”注04,因为诗能充满人的想象,但它却不过是谎言的影子罢了。
但害人的并不是穿过人的头脑的谎言,而是渗透进去并盘踞在那里的谎言,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尽管这些东西存在于人堕落的知觉与情感中,健全的理性却只对它自身作出判断,它教导我们探究真理,也就是追求它或向它求爱;了解真理,也就是掌握真理;信赖真理,也就是享受真理,是人性中的至善。
在上帝创世的那几天,他首先创造的,是感觉之光;他最后创造的,是理性之光。从他的安息日以来直到如今,圣灵的光明一直照耀着所有造物。他先把光明吹拂到物质或混沌的表面;之后他又把光明吹入人的脸庞;直到如今,他仍在把光明吹到他的选民的脸上,启迪他们。
有个哲学学派在其他方面都逊于他派,但一位诗人美化了它。注05他写得很好:“站在岸上,看船在海面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城堡窗前,看下面两军对阵,互有胜负,也是一件乐事;但没有一件乐事,能跟站在真理的山巅上(能俯瞰所有其他山岭,而且那里的空气一直是清新和宁静的),一览下面山谷中的错误、彷徨、迷雾和风暴的快乐,相比拟的了。”只要能永远怀着恻隐之心,而不是带着自大与傲慢来观看这景色就好了。当然,一个人的心思如果都能出于慈悲,合于天道,并以真理为轴而运转,那他就是生活在人间天堂了。
让我们从神学和哲学上的真理,转到世俗事物上的真理来吧。行事正直与诚实,即便是那些不这么做的人,也承认是人性的可贵之处。而真假参半,就像是在金币和银币中加入廉价金属,它们虽使得金银变得易于加工,但降低了金银币的价值。
那些曲里拐弯的行事方式就像是蛇的爬行;卑贱的蛇因为没有脚,只能依靠肚皮走路。没有其他恶德,比被人发现说谎背信,更让人蒙受耻辱的了。蒙田曾探究,为什么“说谎”这个词,会让人那么丢脸,是那么严重的指控?他说得很恰如其分:“仔细衡量起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蔑视上帝,却害怕人类。”注06因为说谎者会畏避世人,但他终将面对上帝。对撒谎与背信之恶,肯定是找不到比这个说法更严厉的了。它将是把上帝对世世代代的人的审判召唤来的最后钟声;因为有预言说,在基督降临之时,“他将在世上找不到信德”注07。
注01 见《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8章第37-38节:“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
注02 培根在这里指的可能是古希腊的怀疑论者或皮浪主义者,他们认为人不可能掌握真理。
注03 指希腊讽刺作家琉善(Lucian,118-200)。在他的对话体作品《谎言爱好者》中,有一位人物问道,为什么相比真理,人会更喜欢谎言,并为了谎言本身而爱好它。
注04 圣奥古斯丁曾把诗称作“错误的酒”,圣哲罗姆又把诗称作“魔鬼的食物”。培根在这里把这两人的说法结合了起来。
注05 指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99-55)。他著有长诗《物性论》,在诗中阐述了伊壁鸠鲁学派的主要观点。下文即引自《物性论》第2卷的开头。
注06 见蒙田《随笔集·论撒谎》。其实蒙田的这句话是在引用普鲁塔克。
注07 见《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18章第8节:“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