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方言语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 动词重叠

“晋语各区都有动词重叠式,单音节动词重叠与双音节动词重叠整体上看与普通话大同小异,只是有些读音和格式与普通话不同。”“晋语动词重叠式从构成形式上看,有AA(儿)、ABAB、ABB、AA”式[13]等,其中还有一类是词嵌的构成形式,例如在晋方言中最常见的“圪”“不”“忽”等,他们可以构成“圪AA”“圪A圪A”等。这一类词的出现,使晋方言中动词的重叠更加丰富,也更加生动。在辉县方言中,这一类词的重叠与其他晋语区相比则更加丰富多彩,虽然也有一些重合的地方,但在整体上仍有自身的特点。

辉县方言的动词共有八种形式,相对较丰富。重叠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除量少时短外,有时也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长、动作次数多的意思,有的重叠式还具有摹状的作用;从基式和重叠式的关系说,本书只探讨有基式的重叠式。

3.3.1 重叠形式

辉县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AA式、XAA式、XAXA式和XXAA式;二是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式、ABAB式和述宾式AAB式;三是有辅助成分的动词重叠式。

①单音节重叠式

在辉县方言中,AA式、XAA式、圪A圪A式同时存在,互相补充,各司其职,丰富了辉县方言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

A.AA式

这一重叠式的基式A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节动词,AA是由A通过构形而成,第二个A语音会弱化,读作轻声。这种重叠形式与普通话用法类似,此不赘言。例如:

瞧瞧 想想 听听 歇歇 揉揉

坐坐 晒晒 耍耍 挠挠 修修

这类重叠式与普通话动词重叠相同,与其他晋语区(例如山西长子、平遥、原平、晋源、五台等地)[14]不同的是,辉县方言中没有AA与“A一A”并存的现象,而是使用非重叠式“A(一)下[ɕyəʔ21]”来表示,例如“看看——看(一)下” “想想——想(一)下”等。此外,当表“尝试义”时,普通话用“AA看”式,而辉县方言常用“A个/下试试”的结构。

B.XBB式

在“XBB”式中,基式为“XB”,“X”主要为“圪”,此式又可以称为“圪BB”式。例如:

圪歇歇 圪说说 圪走走 圪看看 圪试试

圪挑挑 圪捣捣 圪泡泡 圪吃吃 圪吹吹

圪涮涮 圪搓搓 圪掏掏 圪晃晃 圪瞅瞅

这一形式是在“XB”的基础上重叠音节B构成。“圪”与单音节动词组成的词语并没有改变词性,只是在意义上和色彩上有变化。

C.XBXB式

这一形式由派生词“XB”的重叠式,X为“圪、忽、不”等,重叠式为“圪B圪B”“忽B忽B”或“不B不B”等。例如:

圪挤圪挤 圪摇圪摇 圪扭圪扭 圪爬圪爬 圪蹦圪蹦

忽闪忽闪 忽挑忽挑 忽撂忽撂 忽掀忽掀 忽歇忽歇

不溅不溅 不捋不捋 不捏不捏 不喃不喃 不啧不啧

此类重叠式的基式都可单独使用,有较高的能产性,具有动作幅度小,持续时间短的语法意义。我们认为,与前一类“XBB”式不同的是,这里的“X”用来构形,“XB”在语义上有指小的意味。

D.XXBB式

这种重叠式在辉县方言中的使用相对较少。X仅为“圪”“忽”“不”,X在此为构形语素。所以,“圪圪BB”“忽忽BB”“不不BB”分别是“圪B”“忽B”“不B”的重叠式。例如:

圪圪挤挤 圪圪摇摇 圪圪晃晃 圪圪闹闹

圪圪爬爬 忽忽闪闪 忽忽吓吓 不不溅溅

②双音节重叠式

双音节动词的完全重叠形式有两种:AABB式和ABAB式。

A.AABB式

AABB式是动词重叠式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形式。我们只讨论基式AB能够独立成词,单独使用的重叠形式,而通过叠语素AA和BB组成的AABB重叠式我们不予考察。例如:

挑挑拣拣 嘀嘀咕咕 骨骨蛹蛹 吆吆喝喝 晃晃悠悠

喜喜欢欢 缝缝补补 指指点点 摇摇晃晃 摔摔打打

扑扑来来 勾勾搭搭 拾拾翻翻 唠唠叨叨 唧唧哝哝

以上例词中的基式AB只限于联合式合成词,常用来描摹人的行为、状态,动态性较强,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时短、反复。变调模式为“原调+轻声+原调+轻声”。

除此之外,我们还常用“AA停停”式,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较少。例如“吃吃停停、走走停停、哭哭停停”。这里AA和BB是同时或交替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前后相连,它们的语序也比较稳定,例如“唱唱跳跳”一般不说“跳跳唱唱”。

B.ABAB式

从内部结构上看,此重叠式的基式“AB”绝大多数为联合式动词,偏正式、补充式和动宾式动词也能进入此格式。此类重叠式的变调模式是“原调+轻声+原调+轻声”。例如:

计划计划 将就将就 担待担待 拾掇拾掇 鼓捣鼓捣

清点清点 安置安置 照应照应 拆洗拆洗 合计合计

收拾收拾 打扮打扮 伺候伺候 走动走动 打听打听

③不完全重叠式

AAB式

此形式是由双音节词AB重叠音节A后形成,这里的AB为述宾式离合词,AA与B之间是述宾关系。例如:

理理发 洗洗澡 算算卦 烫烫头 操操心

转转圈 刷刷牙 洗洗脸 帮帮忙 喘喘气

该重叠式的语音特点通常为“原调+轻声+原调”,但最后一个音节B要重读。这种重叠式中的动词后面都可以加上“了”,例如“刷了刷牙、理了理发、算了算卦”等。

④有辅助成分的动词重叠式

这种重叠式的结构往往会产生新的意义,而不是组合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比如普通话里的“V着V着”。单、双音节的动词重叠式中间都可以加“一”,语法意义基本一致。这种现象主要是与当地人的习惯有关,多用于表示缓和语气的语境中。通常在语气急促的情况下,人们就会省略“一”,尤其表现在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中。

上述重叠式中的“AA式”“XBXB式”“ABAB式”均可加入辅助成分“一”,形成新的重叠形式,即一A一A式、一XB一XB式、一AB一AB式,重叠式不变调。例如:

一拱一拱 一闪一闪 一摇一摇 一扽一扽 一捞一捞

一擀一擀 一撂一撂 一扭一扭 一压一压 一拽一拽

一圪挤 一圪挤 一圪蹦 一圪蹦 一圪摇 一圪摇

一忽闪一忽闪 一忽摇一忽摇 一骨涌一骨涌

一不溅一不溅 一扑来一扑来 一鼓捣一鼓捣

能进入这一形式的动词一般都是表示可以反复进行的动作动词,这类重叠式中“一”的语义已经虚化,更像一个词缀,这三种重叠式在辉县方言中也很常见,用来描写反复进行的动作的状态,重叠式不变调。辛永芬(2006)提到浚县方言中也有类似重叠式,并且指出“浚县方言动词重叠式‘一A一A’式和‘一AB一AB’式中的‘一’跟数量短语重叠式中的‘一’性质不同”[15]。辉县方言支持这一论断,因为能进行这种重叠的动词语义上的限制和浚县方言中的相同。

另外,AA式还可以加入辅助成分“紧”“慢”形成“XAYA”重叠式,目前只搜集到两个。例如:

紧说慢说 紧赶慢赶

3.3.2 语法意义

对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既考察说话人的态度,又注重说明动作行为的短时和反复。

①表示“量”范畴

关于动词重叠式的具体语法意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有这样一些解释,比如“尝试、反复、持续、轻量、短时、不定量、少量、强化能动性”等,但在表“量”范畴这一点上,基本上都与朱德熙的观点一致,即“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朱德熙,1982)。基式“A”或“AB”表示动作的一般过程,重叠式则给基式增添了“量”的意义。一般来说,若基式为持续性的动词,其重叠式多表示持续的时间短;反之,重叠式多用来表示反复的次数少[16]

A.表示“量少”

AA式表示动作的时短、量少。例如“你问问咱爸啥时候回来”句中的“问问”这个动作不表示反复多次,基本上一次就能达到要求。“你喝喝这汤甜不甜?”中的“喝喝”这个动作也是如此,只需要把馍放到嘴里尝一下知道咸淡就可以,并不需要细细品尝。又如“你听听是谁家叻喇叭响哩?”中的“听听”并不是表示“听”的持续进行,而是达到听清谁家的喇叭响的目的即可。

XBB式相对于AA式来说,表示的“量”更少。晋语区有一种特殊的“圪+动词语素”类词,这类词“带有明显的指小意味,以指称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动作为常”[17]。辉县方言中也存在大量由“圪”组成的前缀动词及其重叠式。“圪”强调了动作行为的随意性、无目的性,并且常与“胡乱、随便、瞎胡”等类似的词语搭配出现。例如“挪衣裳胡乱圪搓搓就中了,不用洗恁干净”。“我就是去外头随便圪晃晃,哪都不去。”“他今年就是瞎胡圪试试,谁知道嚄考上了。”

XBXB式表示动作轻微、量少,但是比AA式稍长。这是因为词缀“圪”“不”“忽”表微量,“圪B”“不B”“忽B”重叠后,又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其中,“圪”“不”“忽”缀动词的重叠式不仅表示动作的短暂,而且还带有随意、轻松等感情色彩,有时还用来强调动态性特征。比如散步时可以对路边的景色“圪瞅圪瞅”,看到家里的灯泡“忽闪忽闪”,树被风刮得“忽摇忽摇”,以及水池里的水太满的状态“不溅不溅”。

AAB式表示轻微和尝试,并伴随着动作的力度小、幅度小。例如“你明个来给俺帮帮忙吧”。“去洗洗澡,理理发,打扮叫精神点!”

刘丹青(1986)把苏州方言中的ABAB式与AA式并称为“轻指式”,认为它们“主观方面,指说话人对动词所表达的行为不看重的态度;客观方面,指行为的短暂持续或少量反复”[18]

B.表示“量多”

能重叠的动词主要是可控性动词,动词重叠最常见的作用是表示“量少”,即赋予基式所代表的动作行为以反复次数少、持续时间短的意义,但也有“加大动量”的现象[19]。辉县方言中就有表示“加大动量”的动词重叠。

XXBB式表示动作反复多次。例如“并H‘不应’的合音给这圪圪挤挤叻”。

AABB式可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长,动作的反复持续等意义。例如“缝补”表缝东西这个动作可长可短,但“缝缝补补”则强调的是不停地缝补,不仅动作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动作发生的次数频繁。又例如“嘀咕”是小声说话的意义,表示一个动作,重叠式“嘀嘀咕咕”不仅表示小声说话的动作,而且还表示这种动作反复多次地进行。

ABAB式表量多,例如“她小叻,不懂事儿,你好多担待担待昂”。“今个去串亲亲,我得好好儿打扮打扮。”

XBYB表量多。例如“俺俩人买叻十点多叻车票,紧赶慢赶,到那儿还是没坐上”。

②表示状态义

XXBB式具有描述作用。“圪B”原本是动词,重叠以后具有摹状的作用,形容某种状态。例如:“圪圪挤挤”用来形容挤来挤去的状态;“忽忽BB”跟“忽B”比较,表义上重在加强对客观事物状态的描写。例如“忽忽闪闪”重在描述忽明忽暗的状态;“不溅”用来指液体溢出的动作,“不不溅溅”则是比较明显地描述液体将要溢出但又没溢出的这种状态,表义上更加丰富,并且能够突出时间上的持续。

AABB式从表示动作频繁延绵、反复多次进而引申为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可以形象地描写事物呈现的一种状态。例如“嘀嘀咕咕”。

一A一A式、一XB一XB式和一AB一AB式均表示反复进行的动作的状态。试比较:

(24)他走路一瘸一瘸叻。

(25)他走路一圪瘸一圪瘸叻。

(26)挪虫一骨蛹一骨蛹叻往前爬。

显而易见,重叠式比原式的形象性更加凸显,它们在表示动词动作的同时,侧重突出描述这种动作行为持续进行的状态。我们可以发现,辉县方言中动词重叠的语音特征表现为“重读+轻读+重读+轻读”,重读的一般读音稍微拖长;用法上,重叠式后需加助词“叻”,常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状态。

XBYB式用来描写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观上努力,但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侧重对这种状态的描写。

有些学者认为动词AB经过重叠后转化成了形容词,例如王春玲(2011)认为四川西充方言中的AABB“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相当于状态形容词”[20];辛永芬(2006)也指出河南浚县方言中的AABB“是描写状态的,语义特征跟状态形容词相同,句法表现也跟状态形容词接近”[21]。事实上,从具有描述性这一角度来看,AABB动词重叠式与形容词重叠式的确有共同之处,但是从语法性质上来看,仍然是动词。就其语法意义而言,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持续和反复”,而且在很多方言中它进一步引申为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状态。

③表示主观义

在实际口语中,动词重叠式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强调行为的轻松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多用AAB式、AABB式表示行为轻松、自在。例如:

(27)俺妈给家得劲叻很,成天喷喷空儿聊天、打打牌。

(28)他走动路背膀个手儿,摇摇晃晃叻。

B.强调委婉的祈求

主要表现在AA式中,例如:

(29)你给我改改这一篇文章呗。

(30)我把你身上叻土打打吧?

C.强调行为的变化或延续

AA式表达动作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这时可在重叠式前加“再”,或者用在“叫”字使役句中,隐含说话者对人或事物顺其自然的态度。例如:

(31)你再长长就跟恁爸一般高了。

(32)叫垄沟□[liou53]H“里头”的合音叻水往外流流。

(33)叫他哭哭就中了。

辉县方言中动词AA式重叠,除了“尝试义”“可控量”之外,根据语境可表示“完成”。例如:

(34)你吃吃饭再去地农田。

(35)叫我看看再说去不去。

(36)把盖地晒晒再放到柜□[liou53]H“里头”的合音

以上三例句可改为:

(37)你吃叻/完饭再去地农田。

(38)叫我看完了再说去不去。

(39)把盖地晒好了再放到柜□[liou53]H“里头”的合音

以上例句在辉县方言中都指的是动作——吃、看、晒的完成,而不是所谓的“自然的终结点”[22]。这些动作是非现实性的,它相当于英语中的将来完成式。

AAB式可以表示过程的延续。例如:“我一路小跑,使死了要,叫我先喘喘气。”朱景松提出,动词重叠式只能容纳动作、行为呈现为过程的动词和作为过程展开的变化意义的动词,这些动词的意义提供了过程延续的可能性[23]。另外,陈立民也赞同动词重叠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结束[24]

D.强调行为的尝试性

(40)你猜猜看,今年咱家打了多少斤粮食?

(41)你念念,这句话写叻通顺不通顺?

(42)你尝尝□[tsuo21]这个菜咸不咸?

AA式在祈使句里语气变得缓和,并且隐含亲切、商量的口气。例如:“你听听呗,看他啥心思。”“来看看吧,俺织叻布中不中。”

在实际的使用中,一种语法手段可能会涵盖多种语法意义,这也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辉县方言中动词的这几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也不例外,往往兼而有之,完全独立的用法很少,例如,时短量少的意义常常可以兼具尝试性或者委婉祈求。

李宇明指出,动词重叠主要起的是调整动作量的作用,即重叠式与基式比较,有些重叠表示动作反复的次数少、持续的时间短,有些重叠表示“多量”;至于“轻微”“不经意”“尝试”“惯常”等语法意义,都是由“次少时短”或多量引申、派生出来的。他还指出,“量”具有不兼容性。动词重叠所表现出的“量”,是语言心理观念上的量,而不是客观物理观念上的可用数量词语(实指性的)标示的量。正因如此,动词重叠所表示的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25]

3.3.3 语法功能

①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A.在句中的语法位置

动词重叠以后,往往失去了基式动词的许多功能,例如基式动词可以加“的”作定语修饰名词;基式动词可以加“的”名物化;主谓结构中的动词是基式,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的”,使整个结构名物化,但如果动词是重叠式,就不能这样[26]。具体表现为,重叠式动词不能再加动量词,其宾语也不能用动量词限定。例如:

(43)我看了看书。

(44)*我看了看两遍。

(45)*我看了看三本书。

但是,在失去基式动词许多功能的同时,重叠式在句子中的位置却更加灵活了。这一点辉县话和普通话是相同的。例如可以单独说:耍耍就学昂。但不能说:*耍就学昂。可以单独说:我耍耍。但不能说:*我耍。除非后面有数量短语“一下”或出现在上下文语境中。

AA式可以作主语,一般要与连词“就”同现,但这时作谓语的动词都不能是动作动词。例如:

(46)光说说是不管用叻。

(47)哭哭就没音儿了。

AA式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并且可以跟宾语、状语相搭配。例如:

(48)我尝尝就中了。

(49)我瞧瞧你叻新衣裳唻。

(50)你哄哄她,说不定就不使性了。

(51)你好好儿寻寻[ɕin53·ɕin]找找,说不定□[tsuo21]这个寻着了。

(52)每回佮气[kɣ41ʨhi31]闹别扭,你不去她娘家叫叫,她就不会回来。

XBB式、XBXB式和XXBB式可以在句中作谓语,但不能像AA式那样受“不”的修饰。例如:

(53)俺都瞎胡圪晃晃妥了,也没啥可转了。

(54)咱俩人往戏台前圪挤圪挤吧,要不看不见呀。

(55)这两天灶火叻灯老是忽闪忽闪叻,是不是要毁了?

(56)鱼儿给缸□[liou53]H“里头”的合音不不溅溅叻,要窜□[ʨh31]“出来”的合音哩。

XXBB式具有描述性,因此还可以作定语和补语。例如:

(57)圪圪晃晃挪人是谁唻?

(58)将才把我使叻累得忽忽吓吓气喘吁吁叻。

B.否定形式

重叠式动词在现实句中都不能被“不”或“没”否定,只能出现在虚拟句、条件句中[27]。辉县话的AA式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只能出现在表示建议的反问句、祈使句中,且重叠式后加表尝试义,已虚化了的“试试”[sɿ21sɿ],向别人建议时常用“你+不+AA+试试”格式,用来表达语气委婉的特点。例如:

(59)你不穿穿试试,看能罩上不能?

(60)你不开开□[tsuo21]这个车试试,看相中相不中?

(61)你不考考试试咋知道就不中叻?

而在其他晋方言中动词重叠式与其他成分的关系却要受到许多限制,例如可以说“不看、不捆、不撩逗、不商量、不坐”,不能说“不圪看看、不圪捆捆、不撩逗逗、不商量量、不要圪坐圪坐”[28]

②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AABB式常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和补语。例如:

(62)你成天缝缝补补叻,咋恁些做不完叻活儿叻?

(63)你用绳系紧它不就不扑扑来来叻。

(64)她今个使性叻,摔摔打打叻做了顿饭。

(65)俺妹儿喜喜欢欢叻往家跑叻,肯定考叻可好!

(66)旗杆叫风吹叻扑扑来来叻。

李晋霞根据动词重叠AABB式的表义内容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表动作义,例如:蹦蹦跳跳、来来回回、摇摇晃晃;第二,表抽象义,例如:记记忘忘、缝缝补补;第三,表引申义,例如:偷偷摸摸、拉拉扯扯。她还特别指出,引申义的AABB式具有了形容词的某些特征,倾向于形容词。[29]胡孝斌在《动词重叠AABB式的语法化》中指出AABB式的语法化是由动词性向形容词性发展的过程,因而不少AABB式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和用法,同时也失去了某些动词的功能,例如:不能带宾语、不加状语等。对此,笔者赞同胡孝斌的解释:上述这三种情况其实是AABB式语法化的三个阶段,动词AABB式语法化的过程就是动词性的AABB式向形容词性的AABB式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AABB式的动词性不断减弱,而形容词性不断增强。在意义方面,动作义不断减弱,而描摹义不断得到加强。语法化程度最高的那些AABB式,其词类属性由动词转化为状态形容词,语义由表示动作转向描写状态,或者由动态的描写转向静态的描写,甚至还有的增加了指称的功能,或者指称某种活动,或者指称某种性质[30]

ABAB式在句子里只能充当谓语,并且在句中作谓语时,常与“就”搭配。例如:

(67)这两天没事儿,我把盖地被子都拆洗拆洗。

(68)拾掇拾掇就利洒干净利落了。

(69)你去拾掇拾掇挪板凳,要是能修好咾叻。

此外,还可以受否定词“不”和“没有”的修饰,例如:

(70)屋里头谮乱家,你也木有收拾收拾?

(71)就这□[io44]“一个”的合音闺女,她爹娘也不给她打扮打扮。

(72)你没有拾掇拾掇屋□[liou53]H“里头”的合音,亲亲们来咾不好看。

AAB式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谓、宾成分。例如:

(73)算算卦也不是啥见不得人叻事儿。

(74)恁妈成天给家做做饭、打打牌、跳跳操,多得劲。

(75)她光好喜欢去旁谁别人家串串门、说说话。

③带辅助成分的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一A(AB)一A(AB)中A为单音节动词,AB为双音节动词(包括圪B、忽B、不B),一A一A和一AB一AB只是音节数目不同,语法功能完全相同,故放在一块儿描述。它们在句子里充当谓语、状语和补语。例如:

(76)小狗儿用嘴一拱一拱,一会儿嚄把门拱开了。

(77)□[tsuo21]这个灯泡儿一忽闪一忽闪叻,估计要不中了。

(78)蚰蜒蚯蚓一拱一拱叻往土里头钻。

(79)小闺女儿屁股一扭一扭叻往前走,要能死咾叻。

(80)她高兴叻一圪蹦一圪蹦叻。

(81)风把红旗刮叻一扑来一扑来叻。

④余论——关于辉县方言中的动词多叠式

动词的多叠式包括重叠次数为三次及四次的重叠形式,主要出现在官话、赣、闽、吴、客、徽等方言共21处[31]。属于晋语区的辉县方言的动词多叠式主要表现为四叠AAAA式,它往往是AA式的再重叠形式,与其基式相比更强调动作持续的时间长,并强调动作在持续进行的过程中有了后面的结果或发生了某种变化。四个音节读成两个音步,语音段落是2+2。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后面不能够带宾语、补语。例如:

(82)作业多死了,做做做做就做烦气了。

(83)嚷嚷嚷嚷就嚷使慌了。

(84)有个小孩儿给外头瞎喊乱喊,喊喊喊喊,就把喉咙喊哑了。

(85)你小时候恁胖家,咋长长长长,就长谮瘦叻?

(86)这两天很下雨,下下下下,就发水了。

(87)俺奶可好看电视,看看看看就睡着了。

(88)我往黑板上写字,写写写写,就写歪了。

通过例句我们可以发现,AAAA式在句子中不能独立使用,必须跟有后续成分。一种是出现包含同一个A的动词短语来照应前面,例如前三个例句;一种是后续成分不重复前面的动词,而是用别的动词,例如后四个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