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九十年:文学战线“普通一兵”自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心甘情愿跑龙套

我从没有写过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不是儿童文学作家,只是偶尔写过几篇评论,同儿童文学沾了点边。近十多年,服从工作需要,在儿童文学界“打杂”,做组织工作,也就滥竽充数,算是儿童文学队伍里的一员了。

我有机会为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摇旗呐喊,是在1985年初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之后。由于当时新产生的作协书记处成员中,没有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评论的,同事们考虑到我50年代曾涉足儿童文苑,进入新时期后也偶尔写点儿童文学评论,就断然决定让我联系这方面的工作了。我深知自己在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研究上都没有什么建树,占据这个位置很不合适。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凭着我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和热情,也就勉为其难而又心甘情愿地跑起龙套、敲起边鼓来了。

走马上任之后,参与策划、组织的头一件大事是:1986年春中国作协和文化部在烟台联合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儿童文学界前所未有的一次“四世同堂”的盛会,是儿童文学队伍的大会师、大检阅。新上任的文化部部长王蒙在会上发表的长篇讲话和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所致题为《为创造更多的儿童文学精品开拓前进》的开幕词,得到广泛赞同。这次会议对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起了鼓劲、加油、倡导的积极作用。一眨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与会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今相聚在一起,谈起烟台会议,仍记忆犹新,激动不已。而深深刻在我心坎上的是文化部少儿司司长、儿童剧作家罗英大姐在闭幕式上一席感人肺腑的话:“许多做少儿文学艺术工作的同志流过眼泪,我自己也不知陪大家淌过多少同情的泪水。所以我经常说,做少儿工作的同志是汗水加泪水,还要磨破嘴跑断腿。”“你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锲而不舍地为孩子们写作,把一颗火一样炽热的心奉献给孩子们。我们打心眼里喜欢这支队伍,尊敬这支队伍,心甘情愿继续跑断腿磨破嘴,为改变目前存在的不重视少儿工作的状况呼吁。”她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暗自下了决心: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我也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加入这个“跑断腿磨破嘴”的行列。

从那以后,我充分利用自己分管儿童文学的作协书记这个位置,抓住一切机会,在各种场合,反映儿童文学作家的呼声,为改善他们的创作、生活、学习条件和社会地位而呐喊,为被视为“小儿科”“弱小民族”的儿童文学争一席之地。日子长了,同事们摸透了我的性格、脾气,对我的执着、絮叨也都谅解了,往往半开玩笑地说:“你三句不离本行,在会上只要一张嘴,就知道你又要为儿童文学叫喊了”,“你一说就是上面的指示精神,或作协主席团的决议,我们哪敢违抗,只有遵命照办了”。

我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别的本事,除了一张笨嘴,还有一支秃笔。缺乏创作才能,不能为孩子们写作品,但起草文件、报告,还算是我的强项。也真是一种缘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总共通过两个关于儿童文学的文件,即《关于发展少年儿童文学指示》和《关于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文学工作的决议》,我都有幸参与起草了。199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夜,作协第三届儿童文学奖颁发之际,在作协书记处的支持下,我还自告奋勇地写了一篇为亿万孩子鼓与呼的《让儿童文学繁花似锦》,作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发表了。当我亲眼看到写在纸上的这些方案、计划、措施、意见,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些年来,总算办成了几件有利于儿童文学发展的实事:作协儿童文学奖举办了四届,推出了107部(篇)优秀作品和一批批儿童文学新秀;《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出了119期,艰难地走出困境,守住了一块阵地;从事儿童文学的作协会员由新时期之初不足200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中青年作家名副其实地成为创作的中坚力量……所有这些,都是热情关注、支持儿童文学的同仁辛勤劳作的结果啊!我在里面仅仅起了一点上传下达、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多年来一直由我的第一个上级、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挂帅,我是他的一个助手。几年前,由于文井同志年届耄耋,乃把我推上了主任委员的位置。既然挂着这个头衔,我当然还得抖擞精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儿童文学大舞台上活跃着一批当红的名角,他们在精彩纷呈的大戏中挑大梁、唱主角。我仍然扮演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只是毕竟我也年近古稀,跑不了几圈了。我将力争早日把从文井同志手中接过来的接力棒,传递给年富力强的人。

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打杂”、跑龙套,做组织联络、后勤服务工作。我心甘情愿在儿童文学界跑龙套,为繁荣当代儿童文学,做一点擂鼓助威、拾遗补缺的工作。我深切地感到,能为塑造未来一代美好心灵这个伟大工程添砖加瓦,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200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