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得懂的极简音乐史](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70/41545870/b_41545870.jpg)
中世纪的歌声
欧洲人把他们的历史划分为三大时期,即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一般认为,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从兴起到繁荣,最后走向衰败,已经与古希腊大不相同了。这一时期,基督教会对世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当时的音乐也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19_1_m.jpg?sign=1739667929-oEimDxoKTvSEeNBPA1Yk9H0Hl5J6oBAw-0-14edb6f0c1b74df6073b128b86daac1b)
修道院:教士们修行的场所,包括教堂、餐厅、住房等建筑,以供教会组织自给自足。12—13世纪,欧洲各地建造了许多大修道院。
●合唱与重唱从这里来
在这一时期,“流行音乐”只有一种,那就是教堂里的圣歌。教会在举行各种仪式时,会唱不同的礼仪歌曲,由唱诗班专门负责歌唱。这是一种纯人声、无伴奏的音乐,歌词全部出自《圣经》。它听起来很不符合当今的音乐审美,声音强劲而缺乏缓冲,显得有些生硬。
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下令收集所有的教会歌曲,编成了一本《对唱歌集》,也被称作“格里高利圣咏”。《对唱歌集》是一本圣歌大全,教会为此设立了“唱歌学校”,专门训练歌手演唱,随后它在欧洲各地变得流行起来。
唱诗班:大多由教会的信众组成,负责在教会礼拜日的崇拜中唱诗及带领敬拜。
大约到了9世纪,人们开始尝试对这种音乐做一些改变。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是一种单声部的音乐,人们便尝试给它再加上一个新声部,形成二重唱的形式,它被叫作“奥尔加农”。
一开始,新声部就像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子,始终与它保持四度或五度的间隔,与之平行。慢慢地,人们变得更加大胆,对新声部进行花样处理,让它变得更加突出、独立,而格里高利圣咏反而变成了创作新曲的一个由头。在奥尔加农最繁盛的时期,诞生了巴黎圣母院乐派,它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作曲家莱奥南还整理出了一本《奥尔加农大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h_0_image_21_1.jpg?sign=1739667929-IrRe7t1A00xvvxEIl0d9d80HfjtPT34a-0-1a9e7cf04cad9ad3d5f417ea6bcc97da)
格里高利一世
第64任罗马天主教教皇。
巴黎圣母院:基督教教堂,哥特式建筑,里面收藏了13世纪至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
后来,在奥尔加农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多声部的“经文歌”,其中以三声部居多。不过经文歌的歌词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第一个声部先用法语唱“五月的斑鸫在歌唱,剑兰、玫瑰与百合盛放……”,第二个声部也是法语,唱的却是“再婚的男人哀叹身世……”,最后低音部的格里高利圣咏则唱着“主啊”。三种不搭调的歌词,被硬生生地凑在一起,就像在自说自话。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cutq_22_14259_l.jpg?sign=1739667929-eI10eR97qP2EbFlcKHint8QWV3DEh2RY-0-7672ce74d7ae30047aba7b960a34279f)
虽然这一时期的歌词有点难以理解,但是“二重唱”“三重唱”的形式,却对后世影响很大。合唱团就是由此而来的。在合唱团里,人们被分成多个声部,分别按照不同的旋律,同时演唱。听起来就像一层层海浪,踏着和谐的步调一次次向你涌来,气势恢宏,深深打动人心。
●追求自由浪漫的贵族歌手
中世纪后期,随着十字军东征多次失利,教会的影响开始减退,人们转而追求更加自由美好的世俗音乐。一些游吟诗人、恋歌诗人和名歌手逐渐走上舞台。
十字军东征: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号召下,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9次,持续时间近200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h_0_image_23_1.jpg?sign=1739667929-OXyWEDo5lzxpWpglnd0OrqKo01EJTvSM-0-40549e96469b88ccede7cd400602241e)
11世纪末期,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盛产游吟诗人。游吟诗人可不是流浪汉,而是一些有身份的贵族。他们写好诗、作好歌,就会骑着马到处巡游,拜访各地贵族,给他们唱自己的歌。有的也会雇用流浪艺人作为随从和乐师,为他们伴奏或代替他们演唱。这种富有浪漫色彩的生活方式,很快成为贵族们追捧的时尚。
受游吟诗人的影响,德国产生了演唱爱情歌曲的恋歌诗人,他们大多也是贵族、骑士。
发展到后来,德国还形成了音乐行会。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不再四处游荡,而是加入行会组织,通过参加歌唱比赛获得不同的头衔,最终成为一位真正有名的歌手,即名歌手。高等级的头衔是“诗人”和“师傅”。能够按照现成曲调填词的,叫作“诗人”;能够自己作曲的,叫作“师傅”。新人一般要从“学徒”做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24_0_m.jpg?sign=1739667929-xdluBRDACJDkkV9YfFmC3NXMg8erEVGQ-0-654d64cefc0f5c7acd9bca73d4e6ecbd)
游吟诗人:在法国南部被称为特罗巴多(Troubadour),在北部则被称为特罗威尔(Trouvere)。两词同义,意为“发明者”或“创造者”。
此时,在民间还流行一种礼仪剧。礼仪剧最开始是在教会中表演的,主要表现的是《圣经》中的故事。后来它离开教堂,来到广场上,一些职业艺人在里面加入了滑稽、搞笑的内容。从此它就成了民间的戏剧,表演时常使用竖琴、雷贝克琴和鲁特琴来伴奏。
纪尧姆·德·马肖:中世纪著名的作曲家、诗人,代表作有《圣母弥撒曲》。
竖琴: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大约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
雷贝克琴:10世纪从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弓弦乐器。
鲁特琴: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26_2_m.jpg?sign=1739667929-hGnF3BSPLn9y1BcC5E8TKVAJ676V32Pn-0-cc88691b1f8d25d412f660b4fc0a1d24)
竖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26_3_s.jpg?sign=1739667929-u1uAQFiwJJfTjR0Np7AAJqYem0cX7pak-0-10d6cfebf84360d4aff55c54f6b0c64c)
雷贝克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26_1_m.jpg?sign=1739667929-TWHDfSge7455lmzJVdrHaad28kuJ0TQc-0-1a4772db47a43dd580fe37003f6ef50e)
鲁特琴
中世纪的音乐大多为宗教而生。当教会的势力开始衰退后,当初流行的教会音乐也逐渐改头换面,甚至退出历史的舞台。不过,即使在这种禁锢思想的环境中,西方的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你问我答
什么是卡农?
我们熟悉的《卡农》是一首钢琴曲,由帕赫贝尔于1680年左右创作,现在经常在婚礼中使用。不过,其实卡农不是一首曲子的名字,它的字面意思是“轮唱”,代表一种曲式。演奏的时候,数个旋律一模一样的声部依次出现,一个声部接着一个声部,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
漫画音乐
五线谱的诞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cutq_27_2339_l.jpg?sign=1739667929-YnxWxRilwB6TvUjjFW7HZ2jaFs0II1I9-0-c6252db442c1694755fa89a87821a6ec)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D783/2166765770823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28_0_s.jpg?sign=1739667929-KqmzRLi6gC8N1WefeyC3LiCqzafGXwoE-0-c149b40aa2d083fa7a1dd68186869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