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六节气养生
立冬:进补要有方
立冬,是阳历11月7日或8日。
古人认为“冬”是“终也,万物收藏也”,所以,立冬就代表着冬天来临,万物收藏,躲避寒冷。
立冬补冬,补嘴空
民间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的时候,人们都会通过食物来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北方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这刚好印证了古书记载的“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意思就是冬天要吃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
进补需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迥然有别。
西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宜进补大温大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如果蔬、冰糖等。冬令进补之余,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如萝卜、青菜、木耳等,以避免缺乏维生素。
小雪:积极调整,保持乐观心态
小雪,是阳历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重视精神调养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应重视自我调养。
变被动为主动,参照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即“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增添生活的乐趣。
食物调养方面,可多吃香蕉,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帮助对抗低沉情绪;或将荸荠榨汁,兑入豆浆内煮熟饮用,或用羊心、藏红花、鲜玫瑰花一起煲汤,都有补心解郁之功效。
清“内火”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北方很多城市开始了供暖,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容易生“内火”。所谓“内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表现为脸上长疙瘩,口腔溃疡等。清“内火”可以吃些白菜豆腐汤、羊肉萝卜汤、菠菜汤、老鸭冬瓜汤、木瓜瘦肉汤等,可生津润燥、清润咽喉,食疗功效显著。
小雪喝白菜豆腐汤,清“内火”功效显著。
大雪:进补正当时
大雪,是阳历12月7日或8日。
“至此而雪盛也”,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
进补因人而异
不同体质的人“进补”有不同的讲究。
一般来说,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羊肉汤、香菇炖狗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体质好的人要“平补”,不要吃太多油腻食物,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可吃些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
大雪吃小鸡炖蘑菇,最适宜平补。
选用红色蔬果
大雪时节不宜食用生冷蔬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此时可选择摄入性温散寒的红色蔬果。红色蔬果富含碳水化合物,譬如大枣、红萝卜、苹果、洋葱、紫苏叶等,能增加人体热能,并抵抗感冒病毒,对风寒感冒有比较好的食疗功效。此外,多摄入根茎类如山药、土豆等,也能迅速提升人体抗寒能力。
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注意敛神藏身。起居宜早睡早起,注意养气。早晚温差悬殊,是脑卒中易发作的时节,尤其是老年人要谨慎起居,以免诱发疾病。注意适当保暖,保持四肢暖和,气血流畅。又要注意不要使皮肤开泄汗出,以免损耗阳气。
冬至:晒后背,补阳气
冬至,是阳历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冬至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
吃水饺
水饺不仅是我国一道传统的美食,冬至吃水饺更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的阳气生发,最容易吸收外来营养,水饺外皮里馅,不干不燥,无论什么滋补的馅料,都能被很好地吸收。
晒后背,补阳气
中医认为,太阳属阳,每天晒太阳可以增加人体的阳气。中医还认为,人体的前面为阴,后面为阳,所以晒后背可以补充阳气。而且,人体背部有很多腧穴,温暖的阳光照在脊梁上,会觉得遍体和畅。
冬至吃饺子,最易吸收各种滋补馅料的营养。
注意保暖
自冬至起,气温开始骤然下降,这时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身体阳虚的人,为了避免阳气外泄,可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人参等。同时注意经常活动,但不宜进行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可以适当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舒缓的有氧运动。
小寒:喝腊八粥,吃山楂
小寒,是阳历1月5日或6日。
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气象记录看,小寒比大寒冷,而且“三九天”又恰在小寒内,因此它是全年最冷的节气。
喝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是谷类,常见的有薏米、大米等。薏米能健脾除湿、清热利尿,还能增强肾功能;大米补中益气,和五脏,益脾胃。腊八粥的配料多为豆类,营养丰富,有健脾祛湿等功效。有些腊八粥里还会加入益智健脑的核桃、花生等。因此,小寒时节,喝上一碗腊八粥,既能健脾益肾、滋补虚损,还能利尿补肾、益智健脑,真是不错的选择。
小寒吃碗腊八粥,既能补肾又可健脑。
吃山楂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经过了春湿、夏暑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的进补既能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这时,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山楂最受欢迎,因为鸡鸭鱼肉吃多了,不少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煮粥时放几颗,做汤时放几颗,逛街时吃串冰糖葫芦,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寒:提前养肝,常搓手
大寒,是阳历1月20日或21日。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将开始新的一年。
提前养肝
春季养肝为要,那为什么大寒时节也要养肝呢?因为大寒过后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大寒是一个过渡的时节,因此,既要养护脾肾,也要提前调养肝血。
大寒养肝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肝喜舒恶郁,因此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生气或者发怒都不可取,容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而成疾患;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后是饮食,均衡营养,少吃辛辣,多喝水,少饮酒,适量吃酸。
常搓手
寒冷的冬天,人们会习惯性地搓搓手,其实,搓手有很多好处。冬天人体阳气不足,受寒后气滞血凝,搓手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预防冻疮。每天搓双手5分钟,尤其要重点搓热大拇指下大鱼际的部位,因为大鱼际处是肺经循行的部位,又是与心脏对应的全息穴区,能补肺气、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寒冷的冬季,每天搓手5分钟,可防治感冒。
防冻伤
从冬至至小寒、大寒前后,最容易发生冻伤、皮肤瘙痒症和脑出血等疾病。容易发生冻伤的局部,可以用辣椒煮水,擦洗患处。或经常做局部按摩,以预防复发。有皮肤瘙痒症的人要注意避风、避寒,居室保持一定湿度。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大意是说,我们学习养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古人觉得四时的划分过于笼统,所以为了划分方便,根据十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将一天划分为十个时辰。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随着十个时辰的变化而变化,与大自然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