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武器大全:步枪与狙击步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火门步枪

前装步枪

步枪在经历了“早期火器”的发展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先进且拥有较高技术结构的“大发展时代”——那就是“前装步枪时代”。

由于弹药技术的限制,当时各种前装步枪基本都采用了滑膛枪管结构,根据结构设计或工作原理不同,又发展出火门步枪(handgun)、火绳步枪(match-lock)、簧轮燧石擦火步枪(wheel-lock)、燧石打火步枪(snaphance-lock)、燧发步枪(L形火镰)(flint-lock)、火帽步枪(cap-lock)等几个主要种类。

火门武器

火门武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范畴,尤其是使用其原理的部分轻便火器很多尚不具备步枪的基本形制,因此仍以“火门武器”统称。火门武器大约从14世纪初开始流行开来,其中就包括当时在中国明朝军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眼铳”,以及欧洲守城时常用的“钩枪”等。

今天看火门武器的图片或者文物会感到非常原始,但在它盛行之初,较同时代的弓弩却有着明显的战斗优势,因为火门武器通常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训练成本低(一个优秀的弓箭手或弩手需要很多年的训练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操控简单却威力巨大。就比如在欧洲,当时一个经过简单训练的农民就可以操作火门武器在一定距离内击穿贵族骑士的优良板甲。可见,火门武器的普及也反映了“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欧洲教会为维护骑士阶层禁止使用火药类武器,并将之称为“异端”。

但教会的禁令并不能阻挡火器的发展,火器成为人民推翻特权阶层的法宝。例如在欧洲的“胡斯起义”中,起义者们正是用各种各样的火门武器将前来进行镇压的骑士军团打得落花流水。而在中国,火门武器也曾在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的战斗中被广泛使用,并被认为是专门克制蒙古铁骑的利器,甚至为方便快速地装填火药还发展出了“定量药勺”等辅助装备。

◆15世纪拜占庭军队中的意大利火枪兵(右一)其使用的火门步枪已经很完善

◆后期采用铳床的火门步枪,铳床可以视为最早的枪托

最初使用火门武器时,因为当时并没有类似火柴或打火机的快速点火装置,所以在战斗前往往要在阵地旁生起一堆篝火,发射时用火钳将烧红的炭火或铁丝等引燃物放到火门处才能进行点火操作。很明显,这样的操作方式既不安全又比较麻烦,对守城方而言尚可接受,但对骑兵等机动部队来说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很快人们就想到将火绒用硝酸钾溶液浸泡后制成燃烧缓慢的火绳来用,使用时只要随手拿着点燃的火绳就可以将火器快速点燃了。据说质量好的火绳在一小时的时间里燃烧距离不到10cm,可见这样的火绳非常便于使用。

射手通常将火绳绕在帽子或手腕上来携带。战斗开始前,射手提前点燃火绳并拿在手边,在完成火药和弹丸的装填后即可随时点火射击,这大大提高了火门武器的实用性。后期的火门武器则将早期的木杆(枪柄)插接固定方式改为使用类似火炮的铳床(后期铳床后端加工有便于握持的握把和抵肩的肩托)固定,这不仅增加了身管长度,在提高威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射击的舒适性,使火器开始具备可供单兵使用的步枪雏形。

当时的骑兵用马上火门武器发射时还会采用简易的单脚支架,这类似于现代狙击步枪的单脚架装置,既便于瞄准又能减小后坐力。后来,随着火药配方的优化,少量的火药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火门武器也相应缩小尺寸,形制也更加便于操控,这才逐渐出现了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的单兵用火门步枪。

◆中国明清骑兵用的三联管手铳

◆早期欧洲的单管火门步枪,其身管下端铸造了一体式钩子,用于射击时钩住城墙等处来减小后坐力

◆双联管火门步枪

◆全金属铸造的火门步枪,在近战中来不及射击时可以当成长柄锤来击打敌人

◆欧洲出土的实物,带有S形杠杆的火门步枪

◆早期火门步枪如果不采用支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持枪瞄准,另外一人点火,射击时的后坐力全由人的双臂承受

在手持火绳的引燃方式基础上,意大利人最早在火门步枪上设置了一个绕轴旋转的S形杠杆(亦称“蛇杆”),其上端用于夹持燃烧的火绳,下端被一片弹簧支撑定位。发射时只需伸出握持手的手指扳动杠杆下端(扳机),其上端夹持的火绳就可以靠近药池并点燃引火药,继而通过传火孔引燃发射药。当时的意大利弩兵颇具威名,因此这种S形杠杆的结构设计与操作方式实际上是来源于同时期的十字弩。

◆骑士使用的火门步枪。在马鞍上设置一个单腿支架支撑枪身,左手握持枪柄后端调节瞄准,将该枪后端抵在骑士板甲上以抵消射击时的后坐力

◆瓶型管身火门步枪。注意图中士兵不同的持枪方式,但只用一只手操作和承受后坐力难度较大

此时的火门步枪还存在诸多缺点:发射管短、射程近、发射时操持不便,并且只能进行概略瞄准等。

◆更大型的火门步枪必须使用特制的三脚架来支撑枪身,以此在射击时抵消大部分后坐力

◆火门步枪的发展过程

◆土耳其火绳步枪细节图片,能看到当成照门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