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从巡捕到警察
清末巡防保甲局总巡告示
《上海研究资料》
上海华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的绿营,当时太平军占领了苏南地区,大量移民涌入上海,城市人口膨胀。[1]原有的一支200人的常驻军(称营巡或城巡),在一名千总的带领下把守7座城门,偶然也抓些有名的盗贼,现在却感到需要一支特别的执法队伍来维持秩序,对付近来充斥上海的大量移民。[2]结果清朝的道台就在1860年时成立了巡防保甲局,由一位总巡统领,局署位于南市道台衙门旁边的常平仓。这个巡防局及其分局的员弁从抚标防营抽调兵丁拨充,统归总巡节制。[3]
巡防局的责权自始就非常清楚——与后来的公安局的一项中心任务并没有太大区别:在一个吸引着拉帮结伙的流氓的繁华闹市建立秩序。尽管在功能界定上新的巡防局和绿营有些模糊不清,但上海巡防局在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段时期,对付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司空见惯的盗贼还是卓有成效的。[4]
注释
[1]城市是由县尉和巡检掌理巡捕盗贼奸宄事宜的。维克多H.李:《清末民初中国警察的发展》,第49页;《上海研究资料》,第89页。
[2]就当时特殊的社会失序状态而言,这是一种完善的机制。“当社会中集团的强制力难以应付社会的不安定时,社会化的警察就会代替私人的警卫。”贝利:《警察模式》,第34页。
[3]《上海研究资料》,第89页。第一位总巡是穆杼斋(校注:即穆湘瑶)。参见朱怡声:《上海警察沿革史》,第4页;维克多H.李:《清末民初中国警察的发展》,第209页。
[4]在总巡朱璜的率领下,19世纪末最终在浦东地区消灭了强盗。朱怡声:《上海警察沿革史》,第5—6页。“警察”一词是指:“在某一群体中被授权能够使用强力来协调该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人。”贝利:《警察模式》,第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