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光绪帝曾经险遭废黜

光绪帝(1871—1980年),名爱新觉罗·载湉,醇亲王奕之子。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死,无子,故由其继之。即位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亲政后,朝廷实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起用康有为等人,广开言路,改革科举,废罢旧臣。同年八月六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将其囚于瀛台,变法失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病死于涵元殿,谥景皇帝,葬崇陵。

光绪皇帝之所以登基为帝,完全是慈禧太后一手操纵的。光绪帝的生母醇亲王福晋是慈禧的亲妹妹。

光绪成人以后,其父醇亲王常常告诫他:我们一家百口人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老佛爷的恩典。然而光绪仍然不改变他憨直的性格。上书房总师傅翁同龢时常向光绪讲述民间疾苦和外交上的屈辱,勉励他做一个忧国忧民的仁君。光绪也公开宣称:“不愿作一名亡国之君。”此话自然侵犯了慈禧的尊严。从此以后,废黜光绪,另立新皇的念头就产生了。光绪和隆裕皇后夫妻感情冷淡,隆裕常常向慈禧告状。因此,废立的事态就越发紧迫了。

甲午之战,清兵溃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当时为抗拒日军入侵,湖南巡抚吴大澄、甘肃新疆布政使魏光焘督师于关外,两江总督刘坤一则督师于关内。翰林学士文廷式素来清楚宫中内情,他明白外忧再加上内患,国家必将覆灭。于是文廷式前往请见刘坤一,请他为中日条约力争。刘坤一不明白他的用意,认为弱国无权力可言,争也无济于事。文廷式请刘坤一屏退左右,将宫中要废立的内幕告诉了他。文廷式说:

“此事宫中蓄谋已久,只是因为荣禄(时任步兵统领,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提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很可能会反对,事情才没有最后决定。慈禧太后每有重大举措,必定要咨询封疆大吏们的意见,可见宫中重大的顾虑就是你们这些人。如今,封疆大吏中德高望重的只有阁下一人。我明白,力争条约内容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如果你们为条约内容都争论不休,太后就会明白废立之事难以如愿。这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刘坤一采纳了文廷式的建议,当即请文廷式代他起草奏折。就这样,废黜光绪皇帝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第二年,又发生了立溥为大阿哥事件。此前,慈禧就此事征求荣禄的意见。荣禄却认为必须看一看外国人和封疆大吏们的反应。于是慈禧命李鸿章去试探外国使节。法国公使首先表示反对。外国报纸也就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李鸿章再去电征求刘坤一的意见,刘坤一回电称:“君臣名分早已定下,而中外的舆论不得不顾虑。如今须共赴国难,扶大厦之将倾,正是在朝诸公的职责。”

慈禧废除光绪、另立新皇的计划就这样在内外压力下被迫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