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铁丘之战(上)
公元前494年秋,自认为作足了准备的齐景公亲率齐国、卫国、鲁国和鲜虞军全面进攻晋国。
当时,晋国的反叛军士吉射、中行寅被团团围困于朝歌,另一路反叛军赵稷被围困于邯郸。
联军进展神速,先是攻占了晋国重镇棘蒲,给晋国中军将赵鞅率领的晋军造成极大的压力。
但赵鞅不为联军之为所动,他只关心围困着中行寅和士吉射的朝歌。
赵鞅命大军继续围困朝歌。但有一个地方,一直是赵鞅的心头大患,必须早点解决。那便是邯郸。
邯郸的赵稷怎么没见动静?因为邯郸军在一开始追随范氏、中行氏进攻晋阳和新绛时受到的损失最大,此时赵稷只能龟缩在邯郸,天天盼着朝歌早点解围。
但赵鞅没给邯郸任何希望,公元前494年4月,赵鞅亲率一部分晋军包围邯郸。邯郸守军兵力不足,赵稷急向齐国求援。
邯郸离卫国最近,邯郸若被晋军拿下,势必影响卫国安全。
齐景公只好率齐军,会同卫灵公,并联合鲜虞国军队,向邯郸进发,并攻占了邯郸不远处的五原。
按照齐景公的意思,联军进攻五原,你赵鞅肯定来救。
但你赵鞅兵力有限,一半兵马在围朝歌,一半兵马在围邯郸,随便你派哪支军队来,势必解除一处之围。
只要解了一处之围,那这场仗就算取得了战役目的,也就意味着对晋军的重大胜利。
联军只要有一场象模象样的胜利,那一定会提拔各诸侯国的士气。象鲁国这种首鼠两端的诸侯国一定会积极加入进攻晋国的行列。
但齐景公想错了,他面对着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个叫赵鞅的名将。
赵鞅根本不为所动,他与齐景公最大的不同便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次他的目的并非五原,而是邯郸。对邯郸,赵鞅采取的战术也是围而不攻,就困死你。
所以,齐卫两军及鲜虞武装进攻晋国的五鹿也好,占领乾侯,甚至攻占棘蒲,赵鞅根本理也不理!
齐景公冷静了下来,他总算摸清了赵鞅的战略思路,原来你赵鞅是想把邯郸和朝歌困死啊。
那行,你围困朝歌和邯郸,寡人就不断攻取你晋国城邑!
对了,朝歌现在怎么样了呢?
朝歌自公元前496年被围困,到公元前493年,已经足足三年了,这三年对朝歌来讲那就一个字,苦。
范氏在朝歌经营多年,已然成了范氏大本营,朝歌城高墙坚,粮草充足,赵鞅的晋军确实一时攻取不下。
但是,毕竟被围困长达三年了。三年下来,你朝歌还有几粒粮食?
中行寅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与士吉射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突围。
但是,他们面对的敌手太强大了,这个敌手叫赵鞅,是这个时期晋国最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
赵鞅冷冷看着朝歌,这几年来,他在对朝歌和邯郸两城的围困中,已经有了一个全盘计划:对朝歌也好,对邯郸也好,都是围而不攻,因为攻城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如果两城想要突围,那也只留一个方向给你突。朝歌想要突围,那便放你去邯郸;邯郸想要突围,那便放你去朝歌。
随便你突至哪里,最终还是陷入包围!
此时赵鞅见叛军出城,立即组织猛烈阻截。
结果是中行寅在折损大量兵马后,好不容易突围成功,但正按赵鞅所设计的逃跑路线,一路逃到了邯郸。到了邯郸,继续被围。
朝歌的兵力越来越小了,尤其是朝歌粮食告急,形势越来越不利叛军和联军了。
齐景公豁出去了,他立即在齐国筹备了一千车粮食,由于齐军主力均在晋国境内,那就交给已经休养了两年的郑国护送至朝歌吧。
公元前493年8月,根据齐景公的命令,郑国负责将由齐国紧急调拨的一千车粮食运往朝歌。
负责押运的,正是春秋号称打不死的小强之称的郑军,主帅为郑国上卿子姚、子般。
子姚和子般当然知道这批粮食的重要性,只要朝歌、邯郸坚持住,随着齐国大军在晋国境内不断攻取晋国城邑,赵鞅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最终压死赵鞅的,肯定是外力打击下的晋国内部力量。
中行氏、范氏可不是一般的大家族,尤其是范氏,树大根深,家族势力遍布全晋国。
虽然赵鞅率领晋军主力围困朝歌、邯郸多年,但时间越长,已经受到沉重打击的中行氏、范氏势力一定会东山再起。
郑国接受了齐国的这个命令,倾全国之兵护送这些粮食。那双方大约有多少军队呢?
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军队规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两百乘、三百乘这样的小规模了。
一百四十多年前,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双方的兵力大约各六七万。但现在的楚国,单单是在楚灵王时期,便可以征发至少四千乘规模的兵力,即四十万!
晋国是与楚国总兵力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那晋国的总兵力到了现在,毛估估也得有三四十万!
晋国三军,中行氏、范氏至少占了一军,那也至少带走了十万叛军。留了半军由智跞守新绛,那至少留下了五万。
也就是说,赵鞅手头可用之兵大约是十五六万至二十万!
这些兵力,要包围朝歌与邯郸,中行氏、范氏在几次战役中损失算一半,那尚有五万。
按一比三的围敌比例,赵鞅至少需要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去围朝歌,再分出个三四万去围邯郸,赵鞅手头已经几乎无兵可派!
郑国是中原一个军事强国,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没有千乘兵力,也至少有八百乘。
八百乘,那也有六万兵力!
六万兵力,八百乘战车,我子姚还送不到朝歌?
不用说你赵鞅手头无兵可调,哪怕是有兵可调,咱郑军也不是好惹的。
这几年,郑军分别取得了灭许、取周邑、伐鲁、伐宋等数场战役的胜利,士兵的战斗素养并不低,士气也旺盛。
赵鞅得知郑军运粮至朝歌的情报后,顿时紧张起来。围困朝歌的目的就是要让朝歌粮尽军散,但如果粮食得以补充,那还围困个毛线?
必须堵截!
可以估计的是,赵鞅最多能抽调的兵力只有万把人。因为其他的兵力必须用于邯郸和朝歌两城的围困。
赵鞅也一定是估计错了形势,你就一个运粮的辎重队,能有多少野战军护送?郑国最多也不过两三万人。
但令赵鞅目瞪口呆的是,当他率着勉强调出来的万把人赶到郑军运粮队必经之路戚地时,情报显示,郑军总兵力是自己的六七倍之多!
戚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当时属卫国城邑。但如果放任这千车粮食至朝歌,整个平叛形势将会逆转。
赵鞅心急如焚,怎么办?
就是凉拌了,也得阻截这支粮队!
赵鞅铁了心,他率几名随从在戚地附近仔细查看地形,最终选定铁丘作为阻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