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周郑始恶
公元前720年,当了51年天子后的周平王终于崩了。在郑国作为人质的太子姬狐,就被郑庄公送回洛邑,准备接任新一任周天子。
郑国世子郑忽也顺利从王室回归到郑国,周郑之间的人质事件,总算圆满结束了。
但周王朝太子姬狐心理素质差到极点:听闻父王过世,不知是实在太过伤心呢,还是大哭作秀作得过分了,居然哀痛致死!
这下好了,天子与太子的丧事一起办理了,周王室还节省了不少丧葬费。
姬狐的儿子姬林便成了连一天太子也未当,便直接成了周天子,即周桓王。
姬林很小时便对郑庄公看不惯,感觉自己的爷爷虽然是君临天下的周天子,但貌似经常受制于一个王朝卿士。
特别是当自己的父亲姬狐居然作为人质久留于郑国,而且死在郑国回来的路上时,他便对郑庄公恨之入骨。
姬林继位为周天子后,马上表现出了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气概。他不顾大臣周公黑肩的反对,对郑庄公寤生表现出了相当的厌感。
在刚上任的第一次朝会中,周桓王冷冷地对郑庄公说:“予一人这儿庙小,养不起郑伯你这尊大神,请郑伯自便吧!”
郑庄公万万没有想到周天子会在朝堂之上,面对如此多的诸侯臣子,居然如此呛自己这位执掌朝政多年的卿士!
郑庄公愤而归国,临别时撂下一句话:“孺子负心,不足辅也!”
意思就是:既然你小子如此薄情寡义,也就不值得寡人来扶保你了。
得知郑庄公在朝廷碰了一个大大的壁,郑国上下群情激愤。
大夫高渠弥认为,天子无道,本国兵强马壮,干脆出兵教训教训这个黄毛小子,最好是废了天子,另立新君。
此建议得到了大夫颍考叔的反对,他说:“主公,臣认为此时我们应忍气吞声,毕竟天子如父母,臣子如子女,哪有子女攻击父母的道理?
况且,主公您刚刚掘地见母,此番孝心之良苦,全天下人都知道。如果此时攻打天子,那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坏了主公一世英名,不划算。
臣建议,我们静观其变。天子只是此时年轻气盛,虢公德威能皆不如主公。主公您忍个一年半载再去朝见天子,到时候他一定会有后悔之心的。”
这个颍考叔前面我们讲过,此人以孝著称,此番话讲得是头头是道。
群臣听了连连点头。很多人等他一讲完便在心里说:果然跟自己的意见一致。甚至不少人还在暗暗后悔:为何自己不早点出班讲这番道理呢?
这种人呢,叫马后炮,平时毫无主见,不敢积极发言,等人家的意见建议表达了,便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意见。
这种人在朝堂上叫吃干饭,附和派。
但郑庄公本来是挟一肚子火气而来,堂堂七尺男子肚量再大也要有一点火气的,你颍考叔讲得是对的,但他犯了一个糊涂:不是时候!
明显郑庄公此时是要教训一下周桓王的,出朝廷时还忿忿说了一句“孺子负心,不足辅也”。
寡人都向全天下人说不足辅了,你还叫寡人过一年半载去见他?犯贱呐?
但颍考叔的话又确实在理,而且貌似群臣也基本赞同他的建议,这下郑庄公真头大了。
正在郑庄公犹豫不决的时候,真正厉害的人出现了,他便是大夫祭足。
祭足道:“主公,臣看两位大夫的建议都有道理,但都不可行。攻打天子,于情于理不妥;忍气吞声,让人家觉得咱郑国是软蛋。
所以,臣建议,把他俩的建议综合起来,在情理允许范围内,给天子一点点教训!”
“怎么个在情理允许范围内,给天子一点点教训?”郑庄公来了兴趣。
祭足说:“到我们与王室管辖地段的交界处搞点小动作。就以今年我国收成不好,粮食欠缺,我们去借点粮食,以借机来观察天子对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天子派人来责难我们,那我们便这样答复:每年那么多诸侯国朝贡给你的粮食,你是吃不完的。郑国因遭灾,没饭吃了,那只好到你那里弄点饭了。
如果天子不管不问,那就如颍大夫所说的,我们过一年半载去看看天子,他应该会从中有所反思。”
这确实是妙计,祭足也不愧为郑国第一谋士。所以,真正厉害的人,肯定不做这几件事:
第一,不率先表态。一般情况下,任何率先表态由于考虑时间不足,总会有不足,比如这里的颍考叔和高渠弥。
第二,不随便附和。万一附和错了便成了傻蛋,比如这里的大部分郑国文武官员。
第三,不轻易得罪别人。比如颍考叔提出的建议便否决了高渠弥的,便也得罪了他。祭足可不,他先说两人都有道理。
第四,揣摩领导意图。这至关重要,只要按领导的意图去办事,一定会获得领导的赏识,得到领导的支持。
看看结果吧,郑庄公听后是眉开眼笑,立即同意,并给祭足一支兵马:去吧,就按爱卿所言,给那小子一点颜色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