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刘备成了大唐皇帝
“怎么还没有动静?”
魏王李泰已经安排人去行动,准备先控制皇宫,然后再控制长安城。
可是安排的人去了许久,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李泰心中十分不安。
“魏王不好了,太子来了!”
有人慌忙跑来。
太子李承乾,他怎么来了!
事情暴露了吗?
李泰面露惊慌,但很快镇定下来:“慌什么?本王还在!”
没多久,李泰在魏王府大堂见到了李承乾(刘备)。
此刻刘备是带着一队兵马前来的,还有火器火铳。
而且刘备的人押着不少人,这些人都是李泰一派的,文武都有。
“九弟!”
刘备平静的看着李泰:“父皇驾崩了,长安城不能乱,大唐不能乱!”
李泰突然觉得这个大哥变得陌生了,平静得可怕,平时都是装的吗?
心中莫名的恐慌。
但依然狡辩道:“大哥,我也是刚得知父皇仙逝,只是想让人去安稳各处,怕有人趁机作乱,你怎么把他们抓起来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造反,可不能承认。
“是吗?”
刘备反应依然冷淡平静,没有和李泰争论的意思:“现在王府外不安稳九弟就别出去了,等事情稳定后我再来看你。”
说完转身离开。
被抓起来的人自然是带走了,至于李泰,没有刘备的命令前,不能出王府,整个王府已经被包围起来。
“……”
李泰突然瘫坐在地,双眼无神,面如死灰。
他知道自己完了,等李承乾登基后可能不会放过他!
“魏王还有办法的,对了,还有皇后娘娘在,有她在,魏王就不会死!”
一个谋士说道。
李泰猛然一震,是啊,还有母亲在,她不会让大哥杀自己的:“想办法让母后知道这里的情况!”
这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他想把消息传出去很难,但魏王府出事了,这消息终归是瞒不住的。
有心人很快就知道了。
数日后,唐太宗的遗体回到了长安城,然后秘密进入了皇宫。
得知此事,长孙皇后直接悲痛晕了过去。
扁鹊,孙思邈被叫进了宫。
房玄龄,嬴政(长孙无忌),侯君集,唐俭,高士廉等朝堂重臣全都到了宫里。
商议给唐太宗发丧,让刘备(李承乾)登基的事情。
至于李泰的事情,暂时搁置一边,当前维稳朝廷最重要,一切都太子登基后再说。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忽然病故,让许多人始料未及,这位皇帝不到五十岁,年富力强啊,突然就倒下来。
天下同悲!
丧事顺利结束,紧接着就是登基大典。
刘备(李承乾)成了大唐第三个皇帝。
长孙无忌(嬴政),房玄龄是唐太宗制定的辅佐大臣。
只不过房玄龄老了,今年就七十了,岁月不饶人,身体和心力都支撑不了多久了。
登基结束后,房玄龄提出大赦天下,同时对李泰等人从轻处理。
对于李泰的事情长孙皇后已经知道,这两天没少提及让刘备别杀李泰。
这些人长孙皇后对刘备一直很好,刘备不忍心让她伤心过度,不然恐怕就活不了多久。
于是就在大赦的同时,将李泰贬为庶民,其他人也都从轻处罚。
贞观十九年的最后几个月,都在忙着唐太宗丧事和刘备登基的事情。
此外,在刘备登基后不久,白起传来捷报,已经将高句丽攻下。
唐太宗打了半年,而白起只打了不到两个月就打败并控制住了高句丽。
进入第二年,贞观结束,改年号为:永昌。
房玄龄依然是首宰兼任礼部尚书,嬴政(长孙无忌)成了次宰兼任吏部尚书,庞统(长孙家庆)成了中书舍人。
侯君集晋升三公之列,把兵部尚书位置让了出来,由白起(李世绩)回来后担任。
朱元璋被调入了兵部,为兵部右侍郎,负责火器制造和火器军的训练。
李白(程怀亮)也升官,成为了弘文馆的二把手。
扁鹊在太医院地位排在第二,仅次于孙思邈。
江峰做了户部右侍郎。
武则天,上官婉儿想要做官,不可能现在就给她们,需要做一些准备,要做一些文章。
这里不是说宫里的女官,而是朝廷的文武官职。
女人做官,尤其是文官,这才大唐之前是很少见的,很难实现的。
今日是大朝会。
坐在龙椅上的刘备还有一些不习惯,但表面却泰然自若,俯视着下方的文武,开口说道:
“今日有三件事要议!”
“第一件事,对高句丽的处置方法!”
“第二件事,科举改制!”
“第三件事,户部设置工商司!”
除了第三件事听起来是小事,其他两件事是大事,但第三件事也很重要。
刘备继续说:“这三件事,事先朕与两位宰相已经议论过,有了一些应对方法,现在说来与众爱卿商议,定下最终的结果。
关于对高句丽的处理方法,就由长孙爱卿来说。”
嬴政(长孙无忌)出列,先是对皇帝行礼,然后侧身看向众文武,开口道:
“高句丽,冒犯我大唐,害得先皇不幸病故,不可轻饶。臣以为,应该将高句丽纳入大唐版图,设置州府县进行管理!”
这是要灭国啊!
虽然这些年大唐先后灭了东突厥,高昌等国,灭国已经不少见,但现在要灭高句丽还是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有人反对,认为高句丽偏远,弹丸之地,贫苦之地,就是鸡肋,可能会拖累大唐。
天高皇帝远的,还是刚灭的番邦,短时间肯定会有动荡。
反对的人只是少数,而且还都是文人,武将都是支持的,这可是开疆扩土,是天大的功绩,至于以后如何治理是文官的事情!
经过一番争议,最终决定覆灭高句丽,震慑四周番邦,谁敢再侵犯,惹怒大唐高句丽就是例子:敌寇虽远,但必诛!
科举改制的事情由房玄龄提出来具体方案:“科举,选拔才能,治理国家,是治国根本,不能忽视。贞观年间,通过科举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辅助先皇治理大唐,开创贞观盛世……
如今科举已经出现一些弊端,需要进行改制,如此才能保证不断为大唐选拔优秀的人才。
从今年,即永昌元年开始,科举将施行糊名制,封卷时须要遮住考生姓名进行批改,彰显公平公正。
此外,科举考试科目也要进行调整,着重考察考生的策论,看他们对时事政治的看法……
还有一个新的规定,自永昌元年开始,允许女子参与科举,入仕为官。”
女子可以参加科举入仕为官!
这下直接轰动整个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