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平叛!平叛!
刘启不因爱一人,而弃天下。一心为了汉家天下长久考虑的御史大夫,被骗到刑场,身穿官服,在长安东市被斩。
刑前,他做的削藩之策,被判为误国、祸国。
晁错没有见到皇帝,也没有经过司法机构按照流程审判,也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晁错不但死得很冤,死得很惨,还死得稀里糊涂,十分窝囊。晁错死了,诸侯王反叛的事情还在继续。
刘启杀了自己的老师后,以袁盎为太常、宗正刘礼为使者,前去吴国,宣布皇帝赦免诏书。
刘礼是刘濞弟弟的儿子,他奉命出使吴国,宣读皇帝的诏书。刘濞听闻,第一个反应:皇帝真狠啊!为了自己,连老师都杀。
同时,刘濞也明白,他反汉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晁错。现在,皇帝杀了晁错就是在告诉他。你们不就是要“清君侧”吗?晁错已被诛,君侧已清,你们还反什么反?
他辛辛苦苦高喊的口号,就被皇帝化解。事到如今,刘濞只有一个选择:坚持反到底。
皇帝连晁错都杀,他举兵造反,皇帝也会清算。趁着诸侯王都加入反汉行动,且声势浩大。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造反之路,一旦踏出,也没有回头路。同时,刘濞从诛杀晁错这件事,看到了皇帝很怕,很软弱。这样的人,不配当皇帝。
刘礼拿出皇帝的诏书:皇帝诏书,请叔父跪听。
刘濞一把夺过诏书,扔在一边,大笑: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
刘濞丢下这句话,就离开了。他听说袁盎也奉命来劝说,且当了朝廷的太常。这小子不想当我的吴相,却选择当朝廷的太常。他若加入我反汉,那就留他一命。若拒绝,杀。
刘濞知道袁盎那张嘴很厉害,派将士把他围起来,扣留军中,并拜他为将军,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共同反汉。袁盎拒绝了,还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刘濞见袁盎不肯合作,派一名都尉去杀了他。
按照剧情发展,袁盎将成为刘濞反汉杀的第一位朝廷高官。袁盎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然,剧情发生了改变。这位都尉,不肯执行刘濞下达的命令。又一个袁盎在吴国的故事,被记录下来。
袁盎在吴国担任国相期间除了喝酒不干实事躲避祸患,他做了一件事:成人之美。
袁盎身边的从史喜欢上了袁盎身边的婢女,且私通。在汉初,这种行为,属于大罪,要被杀头。袁盎知道了这件事,没有维护自己的颜面,杀了从史,赶走女婢。他也没有泄露这个情况,对待从史仍跟从前一样。
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告诉从史,他犯下的罪行,袁盎已经知晓。从史得知,十分害怕。人,一旦害怕就会选择逃跑。且家是最好的避风港。
袁盎得知从史跑了,亲自驾车去追赶,还把女婢赐给了他,依旧让他当从史。从史也被袁盎的行为,感动不已,想着有一天报答他的恩情。
袁盎辞官,回到长安。从史也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得了一个官职:校尉司马。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执行刘濞军令,来杀袁盎的人,正是当初的从史。校尉司马为了还袁盎的恩情,将随身携带的全部财物卖了,用这钱购买了两担酒。
校尉司马的运气也好,碰上天气寒冷,围困的士兵又饿又渴。校尉司马用酒灌醉了围困的将士,从西南角而入,乘夜放走袁盎,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走了,吴王约定明早杀你。
袁盎不相信,刘濞会杀了他,问:吴王要杀我,你却放我。你这是干什么的?
司马只能说出实情说:我是原先做从史与您的婢女私通的人。我放了你,是为了还昔日的恩情。
袁盎有些吃惊,问:你的父母尚在,放了我,会连累了你。
司马说:你走了,我也会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来,你何必担忧?
司马用刀把军营的帐幕割开,引导袁盎从醉倒的士兵所挡住的路上出来。
司马与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节旄揣在怀中,拄着杖,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时,碰上了梁国的骑兵,骑兵奔驰而去。
袁盎因为成人之美,得以逃出生天,回到长安。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做好事,积善成德。
七国兴乱,朝野震惊,舆论哗然。大汉朝臣一边调兵遣将,另一边商讨对策。一个人的归来,让刘启明白一件事: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诸侯王反叛的问题,和谈,是行不通的。
这个人,叫邓公。
邓公是成固人,他有个特长:善出妙计。
此时,他有个官职,谒者仆射邓兼任校尉,是负责平叛的将领。出去平叛后,他回来向皇帝汇报工作。
刘启见到他,立刻问了一句:晁错已经被我杀了,吴楚叛军退了没。
邓公摇头,表示吴楚联军没退,回答了这样一句话:刘濞想要造反,已经准备了二十多年。陛下削他封地,他举兵造反,还打了一个旗号清君侧,诛晁错。但,他的目标不是晁错,而是夺取陛下的天下。陛下杀了晁错,我担心天下人从此都将闭口,不敢进言。
刘启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反问:你为什么这样说。
此时,没有人敢为晁错的死鸣不平。谁替晁错说话,就会被当同党。轻者,罢官入狱。重者,被杀。邓公没想那么多,他要站出来替晁错说话。晁错性格古怪,不结党营私,朝中没有朋友。但,他是一个忠臣。
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势大,危害朝廷。所以,他主张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壮大朝廷,这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可,削藩才开始实行,主张削藩的大臣竟然遭到杀戮。陛下杀了晁错,对内杜塞忠臣之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不足取,晁错不该死。
景帝闻言看,沉默了很久,他知道晁错不该死。但,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目前的局面。
对外,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对内,朝臣皆说晁错削藩误国,该杀。
他能怎么办!
该怎么办。
他为了晁错一人,得罪天下人。江山社稷,就会毁于他之手。如今,刘启杀了晁错,也没能让诸侯王退兵,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说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
不久后,袁盎等人出使吴国归来,告诉刘启:刘濞不愿退兵。
刘启听到这个消息,也明白了一个事实:他的忍让,只会诸侯王的嚣张气焰。
事到如今,只有用武力平叛。
你们说晁错削藩误国,是小人,蒙蔽了我。
好,我听你们的话,杀了他。而,你们却步步紧逼,认为我软弱。你们要打,我也不能认怂,那就打到底。
刘启召集朝臣,商讨如何打。
这次讨论,刘启还选出了几位带兵作战的将领。
首先,就是大将军人选。
刘启见刘姓皇族和窦氏子弟,没有谁比窦婴贤能。决定让窦婴担任大将军,驻守荥阳,为长安构建第一道防线,正面阻挡叛军西进。
将军权交给窦婴,刘启放心。毕竟,吕太后去世时,诸侯王反叛,吕氏没有用自己人去驻守荥阳,导致吕氏满门别灭。
刘启吸取教训,不会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以有病为借口,不能胜任。
刘启知道窦婴推辞的真正原因:他在为窦太后做的那些事生气。
话说,窦婴劝刘启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破坏了窦太后立梁王为储的计划。窦太后很生气,直接废除了窦婴进宫的资格。刘启知道那件事,他受了委屈。但,还是用强硬的态度对他说:国家有难,你怎可推辞。
窦婴有大局观,诸侯王联合叛乱,长安很危险,不再推辞。但,窦婴提了一个要求:要用栾布等名将。
刘启同意了窦婴提的这个条件,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窦婴将皇帝赏赐给的黄金,摆列走廊,让军官酌量取用。却,没有一位军官去拿皇帝赏赐的黄金。
接着,就要选出谁负责正面平叛。很快,这个人被选了出来。他就是条侯周亚夫。
刘启问周亚夫如何平叛?
周亚夫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他是这样说的: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
刘启同意了这个这个计划,以周亚夫为将军,率领三十六位将军,东出平叛。
叛军主要来自这四个地方:吴国、楚国、齐地和赵国。
所以,刘启还要选出两个将领。这两位是曲周侯郦寄、栾布。
郦寄是功臣郦商之子,诛吕安刘,迎接汉文帝时,他也出了很大力气。故而,留下了一个卖友求荣的骂名。
现在,刘启以他为将,给他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栾布,在《西汉那些事: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介绍了他是如何从被人贩卖的奴隶到封侯的故事。
汉文帝时,栾布被提拔为燕相,兼任将军。现在,他闲赋在家,等待皇帝任用。
平定叛乱的人选,刘启选出来了,接下来,他对这些人是这样分工。
窦婴驻守荥阳,监督齐赵。
周亚夫正面出击,平定吴楚。
郦商,平定赵国。
栾布,平定齐地诸侯王。
就这样!长安与诸侯王战事全面升级。
刘启与刘濞,一个造反,另一个平叛。刘濞赢了,就将夺取刘启的天下。刘启赢了,就能守住天下。
这场战争,无论是刘濞,还是刘启,他们都要全力以赴。
来吧!战斗吧!
为了大汉的江山,刘启,你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