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约束视域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摘要

随着中国逐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逐步解决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的能源效率低和环境保护不足问题,能源安全和环境承载能力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在充分吸纳和借鉴国内外关于能源效率、环境约束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并获得了一些重要判断和经验支持。本书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相关创新如下:

(1)研究不同收入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征,并对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性进行分析,从侧面初步探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PSTR)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效果逐渐消失;中国人均收入在3000元、9000元和1.4万元时,产业结构、最终消费率、贸易开放度和城乡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发生平滑转移;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效果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而最终消费率和城乡收入分配的公平化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效果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即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要警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2)为了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性,并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本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均GDP的PSTR模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当产业结构升级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居民收入水平的积极作用效果将会显著下降。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均GDP的作用受到控制变量最终消费率的影响,而不受控制变量经济增长与贸易开放度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与国内消费需求提升的协同推进将会对人均GDP的提高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但这种协同效应是暂时的,缺乏效率提高和价值链攀升的产业结构升级将会导致中国产品结构的低端化趋势,不能满足本国居民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进而提高本国居民对国外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从而对本国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最终不利于本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3)考虑到能源投入和非合意产出对生产过程影响的外在约束条件,我们基于松弛的超效率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显示,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处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前沿,而其他各个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差距较大。基于此,我们对以全国所有省份为样本的情景一模式和分别以东、中、西部地区省份为样本的情景二模式的节能减排进行基本测算和比较,并检验回弹效应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情景下的能源节约规模在弥补完能源缺口后尚存在较大的剩余;从影响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上看,2007年之前回弹效应不显著,而2007年之后回弹效应显著,且影响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发生变化;回弹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无显著影响,情景一模式下的工业废水排放松弛始终大于情景二模式下的工业废水排放松弛,表明能源效率始终是影响工业废水排放的重要因素。这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一。

(4)多数文献在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特征问题时,基本采用本质上仍为线性的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研究克服该不足,建立非线性的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并进行研究。中国各个省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指标的散点图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和散点分布状态,表明了我们所设定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不能成立,环境问题将形成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现实约束条件。

(5)为了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直接研究,我们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基础。在构建包含劳动、资本、能源三要素经济计量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理推导,将中国TFP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其他冲击三个部分,通过包含三类冲击和TFP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三类冲击对TFP的动态作用路径。估计结果显示,供给冲击相对稳定,对TFP影响不大;需求冲击是影响TFP的主要因素,其他冲击也对TFP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供给因素相对稳定;而中国实施刺激内需的相关政策对TFP产生了积极影响。估计结果显示,给三类冲击一个正向的刺激,均会导致TFP的提高,这表明采取积极调整中国供给冲击即技术创新的手段将对中国TFP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二。

(6)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研究。我们通过构建包含能源和环境约束、要素使用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性、福利与资源分配以及TFP等变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综合指数进行合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和能源及环境约束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表明现阶段中国能源及环境约束指数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趋势。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落实到提高中国能源使用效率和改善环境状况方面,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

(7)综合以上相关研究,我们进一步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并深入研究能源及环境约束、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关系和发展趋势,得出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结论。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和能源及环境约束指数的估计分析结果,我们选择1995年第三季度、1998年第一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3个时点作为研究的样本点。基于估计系数的时变特征,我们估计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和时变脉冲响应函数。时变脉冲响应趋势基本一致,表明了我们模型设计和估计的稳健性。时点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能源效率提高和环境改善均会对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一个正向的动态作用路径,不同的是,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而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正向影响却是长期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会为能源效率提高和环境改善提供一个积极的影响路径。这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三。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效率较低、环境污染逐渐严重的现实问题。综合以上模型与实证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节省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但是随着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将会产生回弹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节能减排潜力的挖掘;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会自动随着经济增长而消失或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合理的政策支持,环境污染问题将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约束瓶颈;狭义经济增长质量表明,供给冲击对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尚存在较大的潜力空间,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广义经济增长质量表明,能源及环境约束指数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较高的相关度;实证分析表明,能源效率提高和环境状况改善对于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具有双赢效果,同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环境改善,从而使中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