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物流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参考文献

[1]吕雄鹰,余静,王显璞,等.国内外物流通道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33(2):5-8.

[2]孔月红,章良.对物流通道内涵的再认识[J].中国市场,2011(49):40-41.

[3]刘洁,付新平,何瑜莎.物流通道产业黏性测度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74-79,96.

[4]王海灵,孙雪莲.区域物流通道容量预测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13):135-136,176.

[5]关雪凌.综合SFA与DEA方法的中国资源型产业效率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6):63-66,85.

[6]李聪,王超杰,王承武.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下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9,31(11):146-150.

[7]Pastor J. T, Ruiz J. L. and Sirvent I., A statistical test for dectecting influential observations in DEA,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15, (3): 542-554.

[8]丛颖睿.基于DEA模型的第三产业能源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9]王水娟,柏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率问题与政府责任[J].教育与经济,2012(3):4-8.

[10]李明月.基于改进DEA模型的油田企业效率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1]梁文艳,杜育红.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中国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04):22-34,187-188.

[12]潘健,宗晓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大学科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5):101-110.

[13]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978, (2): 429-444.

[14]敖梦娅.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D].成都:西南大学,2016.

[15]山社武,刘志勇,张德生.劳动力自由流动是阻碍传统产业区域转移的根本原因吗?——基于27个产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21(05):17-23.

[16]戴宏伟,田学斌.区域产业转移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45-50.

[17]张弢,李松志.产业区域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8(01):49-53.

[18]付新平,刘洁,张逸轩.基于耦合模型的物流大通道产业黏性研究——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为例[J].物流技术,2018,37(9):46-51.

[19]范月娇,权春妮.物流通道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基于中国11条物流通道的实证[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18(01):37-43.

[20]皮建才,薛海玉,殷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6(06):37-49.

[21]张建伟,苗长虹,肖文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03):106-112.

[22]贾兴梅,刘俊杰.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01):14-18.

[23]成祖松,王先柱,冷娜娜.区域产业转移黏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11):73-83.

本章作者:梁 晨 郭冬蕾 刘程功 黄倩倩 刘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