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04—2021年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回顾
2.1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觉醒与行动(2004—2008年)
2004—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从16万亿元增长到32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0.5%的快速增长态势。但我国经济在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面对的是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日趋脆弱的生态环境。21世纪初,时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率先提出成立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可以把更多的中国企业组织起来,与跨国公司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企业对国际社会的生存发展是负责任的,同时推动企业开展相关工作”。2004年1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斯蒂格森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大型领先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专注于引领、推动、督促中国企业应对生产经营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挑战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正式成立。
中国经济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2006年,中国的工商业与可持续发展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全球联络代表会以“聚焦东方”为主题召开了年度大会,提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节省资源和能源,已经不仅仅是政府、科学家和民众关心的事,更是中国企业界一致的共识。
随着可持续议题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讨论,以及全球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和严重问题日益凸现,2007年,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迅速传播。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消耗过快、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失业增加和社会保障缺乏等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强烈不安。国际社会广泛关切可持续发展,这使得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中,特别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精辟阐述。胡锦涛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社会的需要,造福社会。中国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验、范例和改进措施等方面,既要借鉴国际领先企业,又要防止“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既要体现国际先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趋势,又要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特点与企业发展特征。以编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抓手,使中国企业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各界开始反思追求高回报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政府、企业、NGO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更多的工商企业接受,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正在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