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历程
1979年,著名的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我国教育部开展教育领域合作,截至目前,基金会合作的职业教育项目达14项,其中有湖北啤酒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山东-巴伐利亚职教师资进修培训中心、东风公司高级技工学校等单位,在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成果,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基金会仍在继续推进中德教育项目合作,开展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等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贡献。2007年,德国工商总会(DIHK)委托德国工商大会上海办事处(AHK Shanghai)在中国开展德国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同年7月,为满足江苏省太仓市及周边地区德资企业的用人需要,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率先与AHK Shanghai合作建设中德培训中心,每年为德资企业定向培养工业机械工20名、机电一体化工48名、模具机械工24名。2015年,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成都蒲江职业中专学校等先后成为AHK Shanghai职业教育的直接合作单位,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批“工业机械工”“机电一体化工”“模具机械工”等高素质专业技术工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AHK Shanghai和地方职业院校的主导下,国内一批德资企业为满足人才需求成立了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如博世公司在苏州、南京等地开展“工业机械工”“机电一体化工”“模具机械工”等培训;舍弗勒公司在太仓、南京和兰州等地开展“工业机械工”技术培训。在太仓,由于大部分德资企业为小型企业,政府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主动出资建立跨企业联合培训中心-德国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DAWT),一方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影响,此举受到各地方政府部门的认可并效仿。在AHK Shanghai的指导下,国内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德资企业等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形成了双元制本土化办学模式,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