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何谓自由?
自由是人类独有的禀赋,古今中外,一直受到追捧。譬如,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将自由视为人的重要天性,并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此后,孟德斯鸠更是将自由视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词汇。卢梭提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拥有自由,人与自由是等同的。”注131在卢梭眼里,自由是一种绝对权力,是丝毫不能让渡的,这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同样重要的品质。如果因为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放弃了哪怕“一点点”的自由,人就等于是死亡。更进一步说,这样一来,人的本性也就毫无意外地丧失了。注132一旦人丧失了其本性,就不称其为人。此外,卢梭还说,“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注133在自然界,人之所以独立于动物,成为地球主要的“掌控者”,是有其根由的,而这根由最大因素便在于,人一直在追求自由的路上,或者说在拥有自由的状态中。“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于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的资格。”注134这也是人的精神独立性的体现,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没有灵魂、没有丰满的精神生活,那和行尸走肉就没有什么分别了,更与很大程度上只注重生存的动物没什么区别了。所以,对于人来说,自由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精神的饱满的向往,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是一种灵魂深度的象征,更是人之为人之“格”。
此外,不同学者对于自由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在诸多作品中都能看见自由的身影。可以说,自由在许多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论述,尤其是政治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都有关于自由的描绘和自由对人的精神的影响力。从自由一词的使用语境来看,可以归纳出八种典型的用法:
(1)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2)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
(3)“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
(4)“自由”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
(5)“自由”是按规律办事意义下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
(6)“自由”是自律意义下的自由。康德在此意义上使用自由一词。
(7)“自由”是人在自己所拥有的领域自主追求自己设定目标的权利。
(8)“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在不同领域,自由一词都被各自语境赋予丰富的涵义。譬如政治学家罗尔斯和霍布豪斯就分别曾在《政治自由主义》《正义论》及《自由主义》中对自由的内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
罗尔斯认为,个人或集体拥有政治自由、平等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思想和良心的自由、道德和宗教的自由等。霍布豪斯提出,将自由区分为“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人身自由、社会自由、经济自由、家庭自由、地方自由、种族自由、民族自由、国际自由、政治自由等”。注135两人对自由的界定从政治学上来说,相当丰富,包括了人处在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权利。所以,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人天生就是享有自由的权利的,这种自由既是政治制度必须保障的,也是人这一生必须捍卫的权利。可以说,在人为自由拼搏的时候,也因此而导致了法律,因为在法律的保障下,人才得以保卫自己的自由,并且被要求不去侵害他人的自由。
罗尔斯进一步指出,自由总是可以参照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解释:自由的行动者、自由行动者所摆脱的各种限制和束缚、自由行动者自己决定去做或不做的事情。因此,对自由的一般描述可以具有以下形式:这个或那个人(或一些人)自由地(或不自由地)免除这种或那种限制(或一组限制)而这样做(或不这样做)。注136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注137麦克卡伦说:“自由总是什么主体的自由,从脱离什么障碍中获得自由,从而能做或不能做和能成为或能不成为什么,这是一种三维关系。”注138密尔认为:“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每个人是其自身健康的适当监护者,不论是身体的健康,或者是智力的健康,或者是精神的健康。”注139因而,“自由”公式是:X对于Y而言去做或成为(或拒绝做或拒绝成为)Z时是(或应当是)自由的。其中,X代表自由的主体,Z代表自由的行动,Y代表阻止自由行动的障碍。
自由的外延有很多,比如政治自由、文化自由、言论自由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1年1月6日的美国国会演讲中阐述,自由的外延主要有:(1)表达自由;(2)信仰自由;(3)免于匮乏的自由;(4)免于恐惧的自由。表达自由即言论自由,公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不受别人威胁或限制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信仰自由就是每个人有选择自己信仰或者不信仰的自由,有选择信仰任何一个宗教信仰的权利,政府、组织、个人不能干涉免于恐惧的自由即个人的身心是不受压迫的,可以自由支配自己,而不受他人的恐吓。罗斯福论述的自由外延在《联合国人权宣言》中被重申。从这样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可以发现两条自由的原则:
第一自由原则:只要个人行为仅关一己利害而与他人无干,个人就无须对社会负责。如果有人觉得有必要维护自身利益,不妨对其进行忠告、规诫、劝导乃至回避,社会能够正当地对其行为表达厌恶与责难。
第二自由原则:对于其任何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个人都应对社会负责,并且如果社会觉得为了自身安全必须施予某种惩处,则行事者还应受到社会舆论与法律的惩罚。注140
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如果每个人都维护自己的自由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社会的秩序就无法维持。所以,每个人都要让出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利他人,日后,他人也能为你的自由而提供便利。任何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和个人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无论是政治学意义上的,还是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抑或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对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也是引导人类社会得以继续前进的火把,有了自由,人类的灵魂才得以洞察世间烟火,体味人生百态。提起“自由”二字,凡是人类,都似乎有相同的自由认知,自由就是不受拘束。但是,就每个人生活的不同角色而言,自由又对他们意味着不同的意义。自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抽象的含义就是说它的意义不是到任何具体领域都能说得通的,到任何一个具体的领域他都有另外一个具体的意义。比如说在政治领域,自由的含义是民主。在经济领域,自由的含义是平等竞争。在文化领域自由的含义是超脱世俗,追求真理。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一生追求人生真理,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将自我的人格完美化就是真正的自由。用一个伟人说过的话就是,当我发现了自由的时候,就决然无法与奴役为伍。因为有自由的存在,我的生命才开始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