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行动起来
17
成人舞蹈班休息间歇,学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
陶欣妍这个班里都是女性学员,年龄在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之间,有十来个人,一半是在校的大学生,另外有一个24岁的小李,一个28岁的邓姐,两个三十一、二岁的全职太太。
邓姐性格友善,个子比陶欣妍矮一头,身材微胖,她来参加舞蹈班的原因是要减肥。她给陶欣妍看手上的戒指,悄悄地说:“我订婚啦,今年十一结婚,来跳跳舞,争取到时候能穿上小一号的婚纱。”
小李对于自己刚刚结婚的事非常得意,隔着很远都能听到她语气得意、嗓门嘹亮地跟别人说:“我24岁,我结婚啦。”她很喜欢在人群中炫耀式地给她老公打电话,要么撒娇,要么佯装训斥她老公哪里哪里做得不对。对人们的侧目而视浑然不觉。她爱向大学生传授婚恋秘籍,爱跟全职妈妈“讨教”育儿办法,爱打听邓姐婚礼筹备的情况,更爱有事没事问陶欣妍什么时候结婚,有没有男朋友。
邓姐拉着陶欣妍躲着小李,小李仍然不识相地凑过来,展示新买的水杯:“看,我老公给我买的。”她眼皮向下,斜着眼睛,歪扬着头,下巴冲着陶欣妍,似笑非笑地露出四颗牙齿。
“挺好看的。”陶欣妍礼貌地回应。
“好看什么呀,他就这审美,改不了。”小李矫情地说,明显着是炫耀,是得意。
邓姐笑着说:“杯子里泡的是什么呀?也是你老公给你泡的吧?”
小李嗲声嗲气地说:“是啊,他自己给我配的花草茶,乱七八糟放一堆,非要我喝,真是难喝死了。”
邓姐说:“你老公对你很用心嘛,你挺幸福的。”
小李嘟起嘴吧:“幸福什么嘛,他就是黏人,烦都烦死了。”边说话边用眼睛瞟着陶欣妍:“还是陶姐好,没有我这样的烦恼。”
陶欣妍一笑,起身去把杆处压腿。
小李对邓姐说:“不过陶姐都26了,还没有男朋友,也是个问题。”
邓姐说:“男朋友还不好找么,我26的时候也没有男朋友,这不很快就要结婚了吗?”
小李问:“邓姐,你男朋友有多高呀?”
邓姐说:“1米96 。”
小李不吭声了,她经常跟别人说:“我老公也就一个优点吧,长得高,1米80 。”
邓姐起身去找陶欣妍。她站在陶欣妍身边一边压腿一边说:“欣妍,别理她。我22岁的时候就有人嘲讽我岁数大还没有男朋友。那时候我刚毕业,在打工城市里的城中村租了个民房,同一栋楼里住着几个二十来岁的女工。我知道那几个女工经常讨论我,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对象。”
陶欣妍摇摇头笑了。
邓姐接着说:“同一栋楼里还有个17岁的女孩,跟着同居男友租住一起,都怀孕了,说到了法定年龄就领结婚证,她们觉得这个女孩才是人生赢家。”
陶欣妍说:“我晕。”
邓姐说:“我根本不理那几个女工,但有我在场的时候,她们就会故意说,看人家,才17,娃儿都有了,大事完毕了。人家22的时候娃儿都会打酱油了。然后起劲儿地讨论自己的工友男朋友,大声小气地说结婚计划。”
“愚昧。”陶欣妍评价道。
邓姐笑说:“我当时听了这些话还是很生气的,现在想想,真没必要跟那些人生气。她们那认知也就那样。后来有一天,那个17岁的女孩和她的男友趁夜里跑了,欠了一个多星期的房租和水电费。她们又议论人家娃生下来没有钱养怎么办。”
这时舞蹈教室嘈杂的声音突然安静下来,一个女学生的说话声清晰地传来:“天哪,26了还没有男朋友。”
邓姐回头瞪了一眼。
那个女生慌忙捂嘴。
和那个女生聚在一起的五六个人互相拍拍打打,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她们压低了声音说话,但陶欣妍仍然能听得清清楚楚:
“哎,感觉26都好大年龄了,都快三十了,我都想象不到我26岁是什么样,我要是到那时候还没有男朋友该怎么办?”
“没有就没有,每个人选择不同,也不是都必须结婚。不过,还是像小李姐那样早早结婚了好,别人也没话说。”
邓姐看看陶欣妍,说:“这帮人真是够了,要不我们俩转班。”
陶欣妍说:“算了,换一个班也不知道能遇上什么人,跳的是舞,她们不过是陌生人而已,课间休息就十几分钟,不理她们就行了。再说我就这一个时间段可以上舞蹈课。”
邓姐说:“你不往心里去就行。我是去年,27岁才认识的我老公,看对眼了很快就订婚了。不要着急,只要有对象,结婚是很快的事。我就是从你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你遇到的这些讨厌的人,我可能遇到的比你还多。”
陶欣妍笑笑说:“邓姐,谢谢你。我真没事儿,上课了,我们跳舞去吧。”
邓姐说:“对,好好学,老师不说期末要编排一个舞蹈吗?你争取去当领舞。我觉得这个班里你跳得最好。”
陶欣妍摆出一个加油的手势:“嗯,我一定要跳得最好!”
下了课,陶欣妍找了一家甜品店,一边喝奶茶一边休息。
她想起刚才小李的神情和那群女学生的话。
嘴上和邓姐说没事,事实上心里却不是滋味。
明明是自己的生活,明明没有妨碍到别人,却无故被人议论。
陶欣妍感觉自己好像比人矮了一截似的。
相亲网站不定期推送网站活动信息,客服每个星期都给陶欣妍打电话,陶欣妍从来不接,今天她接了,同意参加五一的相亲活动。
颜信佳和杨盛站在法院门口发名片。
杨盛一边观察着来往的行人,一边说:“能发名片的法院门口有限,中院和高院不用去,一是门口管理严,二是一般来说这里的当事人都有了一定的诉讼经验,已经选定律师了,接到案子的几率小。
去基层法院也得选那些还没有搬到新办公楼,法院门口街道管理比较差的地方。就剩三四个了,发名片的机会已经进入倒计时。”
颜信佳问:“我经常能接到法律服务网站的销售电话,让我交钱在网站上买广告位。还有代理发送法律信息朋友圈的服务。推广渠道不少,为什么非要站到法院门口发名片呢?”
杨盛说:“因为要精准定位呀,在网上发广告,可能看到的人有1000个,但是都没有一个要打官司的。”
他看着从法院出来进去的人,有机会就上前去递一张。
还有其他人和他们一起发名片和传单,有不少是附近法律服务所的人。
法律服务所收费比律所低了不少。里面的工作人员是没有拿到律师资格的法律工作者。颜信佳遇到过一些不错的法律工作者。
但有的法律服务所纯粹以低价吸引当事人,再加以“专门跑这个法院的案子十几年了”、“和法官关系熟”、“你这个案子保赢”等话术忽悠当事人办理委托代理手续。这些法律服务所出来发传单的人就和街上的销售没有区别。
颜信佳感觉非常的不适应。她从来没有想到律师工作里还有这一项内容,此情此景,和她理想中的工作状态相去甚远。
电视里的律师要么坐在明亮宽敞的独立办公室里接待当事人、要么在装修气派庄严的法庭上慷慨陈词,衣着光鲜,风度翩翩。
颜信佳知道,好多朋友也是这么认为她的。
谁能想到颜律师正在灰头土脸、畏手畏脚地发名片?
杨盛游刃有余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利用发名片的间歇说:“在法院门口发名片要隐蔽地发,自然地发。如果明目张胆,一会儿就被撵走了。”
果然,隔一会儿,法院的门卫就来驱散那些拿着传单堵在法院门口的人。
不过那些人也不在意,被撵走过一会儿又回来,站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继续发。
他们的眼睛似乎特别好使,不放过每一个从法院出来的人,还能看出哪些人是要走进法院的,发现一个就往人家手里赛传单。
还要借机和人搭讪,问问人家有什么需求,介绍介绍自己的服务所。
杨盛催颜信佳:“发呀,你怎么一张名片都不发呀?”
颜信佳说:“我,我不知道跟人家说什么。你心理素质真强。”
杨盛笑:“刚开始我也不好意思。后来我想开了:不管做什么生意,销售都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把产品推向市场。我们现在做的是独立的法律服务,自己既是技术员又是销售,没办法,必须得把自己推销出去。”
颜信佳说:“可是,从街上找来的律师,当事人会怎么想?不会觉得不可靠吗?”
杨盛自信地说:“随他怎么想,他在律所认识我和在别的地方认识我都是一样的,当事人在选定一个律师之前肯定会咨询好几个律师,我只要把他见过的律师都比下去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