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乐而读书
昨日一朋友来访,言及最近身体不太好,前段才做了一个小手术,目前身体虚弱,医生建议休养半年,等健康起来之后再进行稍有强度的锻炼。又说在家闲来无事,就想读些书,让给推荐一下。因为是好友,也就没介意,直接给他说,这就要看他的兴趣点在哪儿了?先拣自己感兴趣的去看。若是没一点儿兴趣,哪有读的欲望呢?当时,某学院的教授魏哥也正好在,他也有同样的建议,就是爱好哪些方面就读哪些书。读书不是强迫自己去读,而是乐意去读,喜欢了才去读,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如饥似渴地去读,或者至少说要有读书的冲动。我还开玩笑地说他,读书也不是单靠一时冲动的。有的人干啥事都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的,这样的人干什么也不会有所成就的。读书也一样,要养成长期读书的生活习惯。读书是滋养人生的灵丹妙药,它是人类精神的给养。读书是富足自己的,给自己的灵魂寻一方安身立命之地。读书是读给自己的,不是炫耀让别人看的,更不是那些裸露在外的招牌噱头。
提起了读书,就会想起古人。自上学的时候,就被教导道,古人读书是“头悬梁锥刺股”之类,这显然是彰显了古人抱负的远大,为了仕途而刻苦用功,其志向弥坚固然可敬。然而这种发奋读书却明显地带有功利性,而恰恰失去了读书之乐。其实书是净化和慰藉心灵的最佳之物,读书也是世上最为舒心愉悦和快乐的事情了。如果把读书当做任务和工作来完成,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与其这样,那书不读也罢。
说到古人,就又想起很多有关读书的典故来。苏轼的“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广为流传,正是说出了读书对于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几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了,更何况常年不读书呢?那岂不是面目狰狞没法去面对了么?虽然这说法有些夸张,但用意无非就是说读书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人长期的影响作用巨大。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表现在性格脾气与气质上,某些时候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类”与“群”,就应该是时下所谓的圈子吧,不同的圈子会成就不同的人生,而读书恰恰是难能可贵的,它对于提升个人修养与素质却是至关重要的。这好像又回到了功利主义的范畴,但这显然不是读书的重要之处,只不过是因读书而产生的好处之一,是读书的衍生品罢了。
读书其实是一门大学问,且不说书籍的门类繁多不一而足,单就用途来说就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所以读书者就众而广。有学技艺的爱好自然技术和工具书,文艺爱好者偏重于喜欢哪些经史子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书籍,还有现代人士更爱时下正迅速崛起的电子科技与人工智能之类的时尚前沿文化。而传统的读书可能泛指那些社会科学或者人文哲学方面的吧,因为这些书最能直击人类的心灵,最快改变人的心性与精神状态,而不是像其他那些科技工具书一样用于实用。但不管是哪种书,若是读了起来,都是一种学习,进步与成长。还得是苏轼,在友人临别之时也不忘嘱托读书上进:“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来,读书虽不是开启人生飞黄腾达的万能金钥匙,可也是能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个人修为的有效途径。
读书虽有万般好,可读书却毕竟得有欲望。如果是被迫去读,便没了半点乐趣。有了读的欲望,那怕是挤时间,抽时间去读,都是满足与幸福的。但无论如何,读书还得是有时间的,最好是有大把的闲散时光能用来尽情挥霍的。所以,自古读书都是文人墨客们的闲情雅致,品读批文自然也就成了他们信手撵来的拿手好戏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郑板桥对竹的痴爱。而何妨改一下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呢?读书何其乐也!与书为伴,自甘其乐。与书中事牵肠挂肚,与书中人同悲同欢,与书中曲哀怨情长。如此这般,那不成了书呆子一个了么?世上痴人有多少?多一个痴书之人又何妨啊?自古就有读书发奋的痴人,当代也有很多废寝忘食读书做学问的大家们。既然如此,何妨学一下何妨一下楼的主人,闭坐在家,数月不出,专注读书岂不美哉?举目而望,又是该做饭吃的中午了,手脚不动,连午饭都没得吃!哪有这静心专注读书的闲情逸致啊?哎,看来,读书也是蛮奢侈的,对于吾等工薪人,那也只能成为痴人说梦的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