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种孤独

所谓“孤独”,大体来说,有三种。

第一种是没有伴侣、没有知己,因缺少必要的联结而感受到的孤独。这并不是一个人自己选择的,而是不容分说地被生活逼到了一种“非选择性孤独”当中。

也许一个人在亲密的人离世以后,一直孤独地在绝望中徘徊;也许一个人被爱人或恋人抛弃,被信赖的人背叛,一个人忍受着孤独。如果一个人持续这样生活下去,那其身心就会慢慢被侵蚀。

在我作为心理治疗师接待的来访者中,有很多人失去了亲人、爱人或恋人,而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种痛苦,有些人甚至会在咨询室里放声大哭。

这种程度的孤独会对一个人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在以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长寿化”加剧了“孤独化”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8年英国任命了“孤独大臣”,这象征着解决孤独带来的危害已成为一个国家层面的重要课题。某项调查显示,孤独带来的死亡风险是肥胖的两倍,与每天抽15根香烟的死亡概率相当。对于配偶依赖程度很高的日本男性来说,这种风险在失去配偶的时候会增高。失去配偶的男性患糖尿病的人数是有配偶者的一到两倍,患肝脏疾病后的死亡率也是有配偶者的八倍。

因此,孤独在每个人的人生中,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中,都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在我的临床经验中,与他人的联结和生存意愿之间是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会带动一个人积极地活下去。

第二种同样是一个人生活,但是其心理却是“已经是一个人了,那不妨就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时间吧”,这是选择性孤独。

在日本,有很多人平时被与工作伙伴、家人、恋人的关系所束缚,而处于同伴压力中。那些因同伴压力大,既希望隐身于芸芸众生中,又渴望有集体归属感的人,难免会身心俱疲。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拥有独处的时间,无疑是解放身心、享受自由的珍贵机会。独处的时间,正是自由和解放的时间。

最近在日本兴起了“一人食”热潮。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之所以广受欢迎,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一直以来,做任何事都要和他人一起行动,就连想吃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索性一个人更轻松”!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顾忌别人的眼光,一个人去吃烤肉,一个人站着吃荞麦面。这也算得上一种健康的生活!

第三种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孤独,一个人在静默中深刻直面自己内心的“存在的孤独”。

我们有时候非常想完全一个人待着,比如去断食道场,一周左右不使用手机,切断与世俗社会的联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去参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坊等也有相同的意义,就是通过在这种“非日常的空间”里独处,让忙碌的生活得以“暂停”,回归真实的自己。

在这样的场合中,独处就成为紧密联结自己的内在、回归真实自我的探索机会。真正的醍醐灌顶往往出现在一个人安静地面对自己的时候。

一个人不能真实地面对自我,与自我对话,就无法真正地成长。一个人只有与自己的内在深度联结,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探索活出自我的生活方式。

此外,深刻的孤独对于创造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已有的思维认知的内在部分融合碰撞,可能会衍生出某种新的东西。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跨越多领域的思想、艺术和科学发明等,都是人在极孤独的状态中创造出来的。

一个人只有在深刻的孤独当中,才能恢复与少数人亲密的深度联结。懂得享受深刻的孤独的人,会尽力避免浅层次的表面联结,而满足于与少数人之间的亲密的深度交流。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极其亲密的深度联结中,才能深化真实的自我,探索自己的内在。

非选择性孤独会让我们陷入困境,选择性孤独会给我们带来自由和解放。重新与自我的内在联结,打开一条通往新的联结的道路,这是一次成为真正的自我的机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等变故,即便是因为这种非选择性孤独而痛苦至极,如果能在某个时刻改变想法,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孤独就成了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诞生出新的自我的契机。

总的来说,只有把这三种孤独分开论述,才能深化关于孤独的讨论。

1.由于生离死别、失业等,一个人被切断与他人的联系及来自社会的支持而被孤立的心理状态,就是非选择性孤独。

2.一个人从与他人关系的束缚和同伴压力中解放出来而变得自由自在的心理状态,就是选择性孤独。《孤独的美食家》中的主人公就是如此。

3.一个人安静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内在深度联结,看到自己内在的“深度孤独”。参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坊就是和自己的内在深度联结的方式。克尔凯郭尔创造的“单独者”概念中“单独”一词的内涵就是深度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