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条一池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奏衍楼上多才俊

7.奏衍楼上多才俊

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

这一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自中条山上而来的清风掠过水波荡漾的盐湖,径直奔向池神庙所在的卧云岗。一大早,歌熏楼边的平台及周边的空场上就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来自四村八乡的百姓,挑着担、推着车、拎着篮子背着篓,葱蒜瓜果、零食小吃、器具日杂等等等等,各种小贩三五成堆,早早就占据了各处有利位置,吆喝声、讨价声、驴嘇马叫、狗追鸡逃,清冷许久的盐池神庙大门口一下子喧嚣热闹起来。

辰时三刻,数辆汽车沿禁墙边大路驶来,停在庙西的“惊门”前,这里场地甚阔,当年康熙皇帝巡视盐池,自“乾门”而进,从“惊门”而出,就是由此处登辇出西禁门,前往解州去祭拜关圣关老爷。这些车辆一过来,人们都纷纷避让,车门开处,下来一簇人,“河东盐务管理分局”正、副局长刘健羽、龟荣带刀,驻守解州日军竹田少佐,驻守运城日军后勤经理部主计少尉江口,还有一些“管理分局”下设机构的管理人员及部分家眷。“新民会合作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理事白川秀男、盐池神庙住持尹道长还有郭栋及十来名盐场掌柜则已在门口等候,众人沿神道登六十级台阶而上,经海光楼穿中门过奏衍楼直上三大殿前的月台,日眷则由专人引领至东侧“官厅”处暂歇。

平坦畅阔的月台之上,早已清水洒扫,整洁一新,周边望板、望柱上插满了杏黄旗,左、中、右三门“铳脚(地炮)”擦拭崭新,油光锃亮,宽大的供案之上整齐放置着五牲祭品、糖果馔盒、饭羹茶酒等各样供品。刘健羽和龟荣带刀对望一眼,微微颔首,甚表满意。

巳时已到,住持尹道长先行祈祷。只见尹道长双脚略分,端立于蒲团之后,凝视前方,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祷毕,左手大拇指与右手大拇指呈左上右下相交,左手其余四指与右手其余四指也呈左上右下相交,正面看去,宛如一幅太极八卦图,先对神殿行一揖,然后双腿成马步式下俯,双脚尖垫起式蹲,屏息,轻叩首三下,然后,小吸一口气起身,如此三反。祥林叔对郭栋说,这就是道家的三礼九叩。

尹道长起身,双手平心,再对神殿行一揖,然后转身,面南朝向众人,长声喝道,“戊寅年辛酉月癸酉日,钦赐灵庆公及诸神奉祀盛典开祭,击鼓!奏乐!鸣炮!”顿时鼓乐喧天,唢呐高奏,炮声隆隆,震天撼地。

尹道长退身旁侧,刘健羽、龟荣带刀和竹田走向台中,江口及其他官员紧随其后,众盐商跟在最后。刘健羽站在最中间,双手持黄表,高声诵道:

地络之纪,莫宗於河;

阴潜之功,光启於汇。

既略太华,浸淫中条。

岳渎宣精,融为巨浸。

肇有元命,玄珪告成。

惟其润下,乃生舄卤。

……

典礼完毕,照例是掉过头来面向连三戏台看大戏。这连三戏台,面阔七间,台口三间,进深四间,普天下少有,开演时只有一个乐队演奏,三个戏班同唱一出戏,各呈其能,各显神通,这就是所谓的“连三对唱”。搁在往年,能登上连三戏台的,都是有名气、撂得响的戏班子,像蒲州义和班、荣邑新盛班、永盛班、杜盛班、仁义班、六和班、乔怀班、侯家班、山南六班、吉祥班、徐藕兴班、宝和班、同盛班、梨园班等等,一般以蒲剧为主,但也有眉户、碗碗腔、线腔等剧种。多年来登台亮腔的名家也不少,近年最常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猗氏县的郭宝臣。这郭宝臣艺名“元元红”,据说曾经进宫给慈禧太后唱过戏,被恩赐五品军功顶戴,进赏为四品衔,被时人誉为山陕梆子的“须生泰斗”,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庆祝河东军政分府的成立,安邑名士景梅九以秦陇复汉军参谋长的身份邀请郭宝臣来运城演出,当时郭宝臣在家赋闲已久,又曾被朝廷赏赐过功名,颇有前清遗老之风,本不愿为革命党人再度出山,却架不住景梅九的恩威并施,又听说要登连三戏台,便禁不住心中豪情,欣然而至。

如今这郭宝臣已去世多年,又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大多戏班子都或迁或散,早些日子,郭栋就开始四处打听,看哪里能有合适的戏班子。说起找戏班子,还要回补一个事情,郭栋本来已遇到一个极具天赋的蒲剧苗子,却因机缘不巧,失之交臂。

那天午后郭栋再次前来池神庙查看场地布局,由于想找个刺杀龟荣带刀的最佳地点,他只是向尹道长打了个招呼,不让其陪同,自己一个人在大庙里转悠起来。刚登上三大殿前的月台,郭栋就听见前方奏衍楼上有人在吊嗓子,虽然声音有意地压低了好多,但仍掩盖不住其铿锵苍劲的腔调,激情四射,只是还没有拉上去却戛然而止了。郭栋不禁有些吃惊,但因戏台正面有扇门遮挡无法看到里面,便加快步伐,绕过看亭,从西面侧门登上戏台。

戏台前廊柱边的角落里,一个人身着戏装,头戴乌纱帽正侧身而立,他左脚出前,肩头抖动,全身微颤,一副心情激动的样子,突然头一上扬,右手推髯左手捋须,缕缕长须冉冉而起,弹向头顶帽翅,两侧帽翅微微颤动,轻轻弹拨,一大片白须如雪如涛般飘然而下。郭栋知道这叫做髯口功,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但眼前这人却在一起一落间将髯口功演绎得如此干净利索,仿佛满怀情绪都随着白须长髯在起伏间喷薄而出。

郭栋一时间呆了,屏息静气悄站于一旁。那人并没有发现他,又背过身去,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好半天一动不动,郭栋心头嗵嗵直跳,却不敢乱走动,忽然那人轻轻“唔”了一下,头上乌纱帽上左边的帽翅跃跃起舞,竟然开始上下甩动起来,而右边的帽翅却是一动不动,平稳如初,郭栋不禁睁大了眼睛,过一会,那人又“唉”地一声,左边帽翅骤然停顿,右边帽翅却随之跳动起来,上下甩个不停,郭栋愈加惊奇,感觉这人好像是在为一件啥事儿发愁,两种想法在脑子里相互冲突,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无法取舍,突又见那人猛地一跺脚,低声喜道,“有了!”,只见右侧帽翅猛地一停,随之两边帽翅一齐甩动起来,要上都上,要下都下,齐驱并进,左右迎合,仿佛一对蝴蝶在脑后相互飞绕,翩翩起舞,正显示出了主人疑团解开、如释重负的愉悦欢快心情。两支小小的帽翅竟然能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活灵活现,微妙传神,比起刚才的髯口功,这更是一种高超绝伦的艺术手段啊!郭栋只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两手忍不住狠狠地拍了几巴掌,大声道,“好!好!真是好!”

那人吓了一跳,回过身看清是郭栋一个人,神色才平静下来,郭栋赶紧拱手道,“冒昧打扰,深表歉意。实在是先生精湛的演技惊呆了在下,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哪!”那人也拱手还礼,“才艺疏浅,雕虫小技,兄台过誉了。”说着摘下行头,脸面上并未有彩妆,郭栋这才看清对方也就和自己年纪相仿,硕长身材,面容清俊,单从相貌看就已是梨园中的一棵好苗子。

边上放有几条长凳,那人抬手示意两人坐下,闲聊之间,郭栋得知此人姓阎名代蓉,民国6年生人,家就在附近的西姚村,和池神庙一南一北隔个盐池,相距不过8、9里。郭栋平日里也爱听些戏,只不过西安一带多以秦腔为主,秦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深得战士们喜欢,几乎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秦腔音调激越高亢,和刚才阎代蓉吊的那几嗓子极为相似。

聊起秦腔,阎代蓉也来了兴趣,原来他是出身蒲剧世家,父亲阎金环就是位相当出名的蒲剧须生,他自小耳濡目染,16岁就登台表演,并对晋陕豫一带的地方戏曲颇有研究,尤其是秦腔。“晋秦互通,蒲剧和秦腔本就是一母同源。蒲剧以前就叫‘蒲州梆子’,秦腔也叫过‘山陕梆子’,都是以枣木为梆,铿锵有力,磅礴大气是其共性,都可以叫‘梆子腔’。”

两人相谈甚欢,郭栋见这个阎代蓉如此精通戏曲,技艺又高超,心中不禁暗喜,“真是天助我也。”因为奏衍楼的连台戏,是盐池庙会的重头大项,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当下便盛情相邀,欲请阎代蓉在池神庙会上一展风采。阎代蓉一开始听说是让他就在这个大舞台上为老百姓演出,心里挺高兴。因为这连三戏台在这一带太有名了,三戏同台唱,能见识很多名家。他自小就知道这连三戏台的大名,所以一有闲暇便向尹道长打个招呼,独自在此悄默练功。但又听说这次庙会是日伪“河东盐务管理分局”主办,好些日本人要过来观看时,阎代蓉不禁犹豫起来,如今日军侵占河东,大小戏班纷纷远走他乡,唯恐避之不及,自己怎么能在家门口为日寇登台演唱呢,如若强而为之,不仅自己要被西姚村人在背后指着脊梁骨唾骂,恐怕阎家几代也会声望扫地、颜面尽失。

主意既定,阎代蓉便拱手向郭栋连声抱歉,说自己嗓音目前出现了“倒仓”,一两句还能凑合,唱词一多就拉不上去了,近期已计划绕道去西安发展,一是为疗好嗓音,二想是结识些名家进一步提升自己。

郭栋见他良久沉思,隐隐感觉有些不妙,又见他说得如此坚决,再有不舍却也不好勉强,但毕竟相识一场,心中还是有惺惺相惜之意,便向阎代蓉推荐了李逸僧。这李逸僧又叫李翼生,兄弟中排行老二,其父辈是西安南院门天德成银号东家,家中富有,本人对文学、戏曲、音乐尤为爱好,又行侠仗义,乐善好施,识才爱才,深得艺人敬重,西安戏曲界人人尊称“李二老爷”。因为李逸僧早年曾进入清廷做过宫内侍卫,参加过辛亥革命,陈树藩督陕时,又混迹军界数年,因此郭栋熟知此人大名,了解此人秉性,叮嘱阎代蓉到了西安如有难处可以求助于李逸僧。阎代蓉铭记于心,再三谢过。

其后阎代蓉辗转来到西安,加入了“晋风社”,凭其过硬底功很快就在戏曲界出露头角,却因嗓音“倒仓”而痛苦万分,无奈之下想起郭栋之言便去投奔李逸僧,李逸僧果然是古道热肠,怜惜阎代蓉才华,安排其住在自己家中,并出钱请汉调二簧的名教练帮代蓉恢复嗓音。凭借科学办法巧练,依靠超人毅力拔音,半年以后阎代蓉吼出了一股独特喉音,刚劲沉稳、扣人心弦,不仅好听,而且省力,终于能再登舞台,重现风采,阎代蓉喜极而泣,遂改名“逢春”。

阎逢春后来继续博采众长、精研创新,利用髯口功、梢子功、靴子功尤其是帽翅功等特技来刻画和丰富戏剧人物形象,以充分的选择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独树一家的阎派艺术,最终成为一代蒲剧名家。多年以后,阎逢春重归故里,再次登上池神庙奏衍楼连三戏台,回想自己在这里苦练技艺的岁月,还有那个与郭栋倾盖交谈的午后,又听管理人员讲起神庙与郭栋、与抗战有关的往事,才意识到那个仅有一面之缘却影响自己一生的小伙子竟也是一位英雄,一部传奇,但却是相识于瞬间,相别于久远,江湖茫茫,白云苍狗,不复再见,不禁感慨万分,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