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刘羽发现易小川踪迹!

冀州赵王府邸。

当刘羽做出对渤海郡袁绍出兵,一个月后进攻渤海的决定,冀州宛如机器般开动起来。

这个决定,并不是说只需要对渤海袁绍出兵,还需要防备西侧太行山的黑山军,南侧黄河对岸的曹操,北侧公孙瓒等势力。

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员运动起来,四面出击,时时刻刻都在燃烧钱粮。毕竟战争打得就是金钱!

刘羽身为赵王,主公,自然不用亲自率兵出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算刘羽想要过一过征战沙场的瘾,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不会答应的。就算刘羽本身也是精通武艺,也无济于事。

用杠精田丰的话说:战场之中,瞬息万变,数万人冲锋陷阵,各显神通,个人的勇武决定不了战场的最终走向,主公您还是待在后方,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吧!

赵云也是劝谏:若还需要主公亲赴险境,上阵杀敌,那我等将士还有何颜面立足?

如今的刘羽,已经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还需要对部下的文臣武将,对依附投靠他的每一个人负责。无可奈何下,他只能坐镇后方。

再也不能像以前黄巾之乱、讨董之战的时候,亲赴险境,带兵冲锋陷阵,征战沙场了。

当然刘羽也不可能闲着,手下文臣武将虽然各司其职,但很多重要大事都需要他批阅,他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白天日理万机,晚上也要日理万机,已是精疲力尽。

正批阅的时候,手下禁卫统领典韦来报,瓮声瓮气道:“主公,郭嘉和荀彧求见,您要不要见他们?”

“召他们进来吧。”

刘羽揉了揉太阳穴,自从决定出兵渤海后,牵一发而动全身,杠精田丰等人不是没有过来劝谏过,现在难道要轮到郭嘉和荀彧了?

“诺。”

当郭嘉和荀彧两人联袂而至后,刘羽丑话说在前头,道:“若是劝谏本王不要讨伐渤海袁绍,尔等还是省省心吧。”

郭嘉和荀彧对视一眼。

郭嘉言行吊儿郎当的笑道:

“主公,虽然我等确实不太赞同您强攻渤海袁绍,毕竟可以坐看袁绍慢性死亡,何必强攻与之交战呢?浪费兵力钱粮,还恐被宵小趁火打劫了。

不过您是主公,您说什么就是什么,您让我们上刀山下火海,我们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劝谏?怎么会呢!”

刘羽心下无语,严肃的神色缓和下来:“奉孝这是阴阳怪气本王呢?”

郭嘉立刻假装严肃的说道:“主公,那我换一种说法,莫说是渤海袁绍,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都义不容辞。为人臣子,自当为君分忧。”

刘羽无奈,但心情倒是好了不少,比起杠精田丰,郭嘉明显更懂得察言观色,更理解刘羽的想法性格。平日里吊儿郎当的缓解气氛,正事时出谋划策靠得住!

记的当初郭嘉北上投靠,第一人选其实是袁绍。

刘羽其实主动派人寻找过郭嘉,但他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弱冠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很难寻找。

等到刘羽收到郭嘉踪迹消息,已经是他北上投靠袁绍。好在袁绍此人外宽内忌,好谋无断,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按照郭嘉的说法:“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是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

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

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

不过这一世,郭嘉不是如同原历史那般赋闲了六年,最后被荀彧推荐给了曹操。

而是被刘羽截胡了!

当时郭嘉并没有瞩目刘羽,因为对袁绍的失望,准备离开这个伤心地。但刘羽强行将之留下,几乎就是软禁。后面主臣交心,郭嘉方才真正归心。

可以说,刘羽和郭嘉两人是经历相识、相知、相了解的过程,有过共患难的经历,这才最后让郭嘉有种“得遇明主,此生无憾”的感怀了。

对于郭嘉这种吊儿郎当、行为放纵、不治行检的性格,刘羽也没有怪罪,但他嗜酒如命,以及吸食五石散的做法,直接被刘羽强制禁止了。

刘羽自然知道,历史上的郭嘉死在曹操征讨乌桓之路上,其实不仅是舟车劳顿的缘故,还有他嗜酒如命和吸食五石散,导致身体亏空,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这一世刘羽既然收郭嘉入帐,自然要调理好他的身子,不能让他英年早逝了。

看郭嘉脸不红、气不喘的插科打诨,比起一开始那种一句话咳几声、喘几次的病怏怏姿态,明显是身体已经恢复正常的征兆了。

刘羽欣慰,哑然一笑道:“你们两位联袂而来,所为何事?不会是过来拍本王马屁的吧?”

荀彧无奈摇头:“奉孝若是继续油嘴滑舌,那就由我来为主公解释了?”

比起郭嘉这种吊儿郎当、行为放纵的姿态,荀彧就是正人君子,道德典范。

当初豫州混乱,四战之地,荀彧举家搬迁准备投靠冀州牧韩馥,当时韩馥在袁绍和公孙瓒夹攻下,正准备让与袁绍。谁知道当时赵王刘羽黄雀在后,强势霸占冀州。

此时举家搬迁过来的荀彧,宛如羊入虎穴,刘羽岂能让他离去了?后面荀彧和郭嘉难兄难弟,从一开始的百般不愿,到后面的逐渐接受,渐渐了解,主臣交心。

刘羽礼(软)贤(禁)下(强)士(迫),让郭嘉和荀彧感(委)动(屈)不(求)已(全),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最终终于归心辅佐刘羽。

郭嘉嘿嘿笑着,取出一份情报:“主公,袁绍军中细作传来情报,有一个消息属下觉得有些可疑,但又有些把握不住,特来请示主公。”

郭嘉执掌军情机要、情报刺探,刘羽十分信任,允许他任何事情可自行处置。但郭嘉深懂为官之道,小事处理,大事必定上报刘羽。

如今既然亲自上报,显然非同小可!

刘羽伸手接过情报,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是郭嘉的字迹,显然他已经将细作的情报解密、归纳、总结了一遍。

原文比起翻译后的文字,简陋且字少,宛如稚童涂鸦,其实是密码文字。毕竟间谍这份工作朝不保夕,还要避免重要情报被人截取,将计就计,反而会误导友军。

合肥之战,蒋济当初就是靠着一封诈书,故意让吴军缴获,孙十万信以为真,放了一把火后率军撤退了。因此荣获蒋一封称号!

正所谓兵不厌诈,细作的情报有时候也会被敌军误导。所以军情机要、情报刺探的工作,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管中窥豹,可见郭嘉的智谋才干!

难怪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评价!

刘羽大致扫了一眼情报信件,旋即又有些疑惑的在看了一遍。

情报上面说:

“不久前,袁绍军中来了一位毛遂自荐的易姓男子,此人面若冠玉、气宇不凡,因此门将帮其引荐。入营议事后,细作职位低微,难以接近。

但听闻厅内传来打斗声、旋即又是欢声笑语的宴会庆祝。但不久后,袁绍军中又暗中离去一支数百上千人部队,由其外甥高干统率,乘船离去,不知去向。”

郭嘉笑问道:“不知主公如何看待此事?”

刘羽猜道:

“这位易姓男子,想来是一位人才,应当是将帅之才,毛遂自荐后,袁绍当面试验其武艺,这才有刀兵之声传来。后面许是武艺不凡,袁绍大喜宴请,这才有一系列举措。

“不过忽然派遣军队离去执行任务?还是其外甥高干?难道得到什么消息了?亦或者就是这位易姓男子透露的?乘船离去,那么要么是北上幽州、要么是南下青州。

“在本王即将大动干戈的时候,都不惜派兵离去,这件事情看来很重要了。近期各处可有其他情报传来?

“不过袁绍都穷途末路了,竟然还有将才前去投靠?此人要么眼界不行,没有长远的打算。要么有更大图谋。”

君臣议事,各抒己见,刘羽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在与部下的交流中提升着自己的军事素养。毕竟手下都是一群文韬武略、经国济世之才。

郭嘉闻言后双眼一亮,就是亮的有些夸张,瞪大如同铜铃,旋即感慨道:

“主公英明,属下深思熟虑后,竟没有想到这等关键。果然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次我们来对了,主公就是主公,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非常人所能相提并论。”

“别拍马屁了。”刘羽无语,但眼神更加柔和,“说正事,莫让文若笑话了!”

郭嘉望向一脸无语的荀彧,揶揄道:“文若啊,看你一脸埋汰样,这是觉得我说的不对吗?还是认为主公不行啊?”

“奉孝,我还有事情要做,前线粮草辎重都等着我调配,若是你继续油嘴滑舌,浪费时间,挑拨我与主公的君臣情谊,我可就不奉陪了!”

荀彧慢条斯理的说出最重的话。

郭嘉这才收敛,又取出一份情报上交:

“主公,不久前青州传来消息,袁绍部将高干率军在青州北海登陆,后直奔徐州琅琊郡方向而去。此次任务,应当是青州、兖州和徐州有关。不过属下有一个疑惑的地方......”

刘羽接过情报,看着青州北海、徐州琅琊郡,莫名想起了曹嵩。曹家就是避祸琅琊郡,难道......

“不可能!这世上除了本王熟知历史,先知先觉,其他人怎么可能猜得到曹嵩之死?猜得到陶谦胆敢下手对付曹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