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十一章:开卖
“明日我要运点吃食去镇子上卖,不知道能不能包下您的车,帮我运一趟。”团圆儿说着,还有点不好意思,“就是可能要麻烦您早点来,最好刚刚天亮就来,我还得去镇子上抢位置。”
老汉一听是这事儿,合计了一下,反正早起一趟还能多挣些钱,快点回来,也能赶上拉人的活儿,便答应了,“成啊,那我明日早上便拉着车去你家门前等你,剩的你还得把东西搬过来。”
团圆儿一听更满意了,那感情好啊,“那就劳烦叔伯了,明日天亮便到村子最西边的海滩处等我,我家就在那边不远。”
“没问题。”
解决完车的事情,团圆儿菜没什么顾虑了。
其实她也可以花五个积分开通系统收录功能,但是她想了想,还是算了。
毕竟到时候镇子上人来人往的,一个碰巧就会被村里人瞧见,她带着那么多东西,还没做牛车,说不定就会有人起疑心。
而且穿穿也说过,生活方面的事情,还是不能过于依赖系统,她觉得很有道理。
跟赶车老汉商量完,团圆儿没急着走,而是到李大壮家走了一趟。
这回大壮爹娘都在,大壮出门了。
团圆儿也不是专门来找他的,便把打包好的红薯饼拿了出来,“叔伯婶子好,这是我新做的吃食,拿来给婶子叔伯尝尝,看看合不合胃口。”
大壮爹大壮娘对视一眼,这孩子懂事啊!!
大壮娘笑着走过来,嗔怪地笑道:“你这小丫头,有东西自己留着吃就是了,还想着我们这两个老的,真是有心了。”
自从上次团圆儿待着白米来求助,大壮娘就觉得程家这一家人能处。
每次大壮去帮忙,从来没有说空着手,或者空着肚皮回来的。
他们从儿子口里就知道了,这小程家日子好过了。
他们没眼红,毕竟得了便宜的还是他们不是?
这不,上回儿子帮忙修了窗户这回礼就来了,还真是个懂道理的人家。
团圆儿不知道大壮爹娘想了那么多。
她还真不是为了上次李大壮帮忙才来送礼的。
纯粹就是想多积攒些人缘,日后在村里也能说的上话罢了。
送完大壮家,团圆儿又往村长家里去,照例是送了一份红薯饼。
村长儿媳妇就客气多了,跟团圆儿推来推去的不好意思,半天才肯收下,嘱咐团圆儿有空来家玩。
最后一份,团圆儿送到了村西的张家手里。
这户人家其实跟团圆儿一家也不熟,只是住的离团圆儿家近,团圆儿听说过不少。
都说这张家是村里人户
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住的越远人越穷。
当然,原先住的最远,家里最穷的人户是团圆儿一家,不过如今她家不是情况好多了吗?
现在自然就轮到张家了。
毕竟他们家人口多嘛,老母亲老父亲都健在,儿子生了四个,女儿也生了四个,加上张家两口子,那就是十二个人了。
这十二个人村里就分了一亩田,张口闭口都要吃饭,日子过得很艰难。
但没办法,这一家人是出了名的老实,做事也实心眼,做不了生意,也没有钱给儿子们学手艺。
一家人只能是靠打鱼,勉强维持生计。
团圆儿送红薯饼来的时候,他们都不敢收,后来还不容易收了,又拿了一把自家种的青菜,硬让团圆儿带走。
团圆儿看着手上的青菜,再看看张家破碎到漏风,却紧紧关着的大门,有点凌乱。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被人给打出来的呢。
太实诚了……
其实团圆儿来这一趟,并不是单纯发善心,她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她想着若是明日点心卖的好,她就大规模做点心来卖,而且也想试一试做白糖生意。
这一来二去的,她自己一个人肯定弄不完,就需要人手了。
旁人她也不放心,目前看来,就老张家这一群人合适。
张家人老实,人数又多,还是一家子,不会起什么大冲突。
万事安排妥当了,团圆儿就回家了。
今晚吃过晚食,团圆儿就早早洗漱睡觉了,她明日还得早起,不能起不来床。
程大郎和程三郎也早早就睡了。
第二日天不亮,团圆儿就醒了,按照昨天的步骤做了两锅红薯饼,还有一锅姜撞奶。
天便悄然亮了,拉开了一天的好时光。
团圆儿留了两碗姜撞奶,和六个红薯饼,还有一小蝶南瓜牛奶小方给家里人做早食。
自己则是费劲巴力地抱着姜撞奶,和装着红薯饼、南瓜牛奶小方的竹筐出门了。
赶车老汉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准时,已经停着牛车在张家附近了,海滩牛车过不来,他便自己下车帮团圆儿搬东西。
姜撞奶只有一桶,红薯饼和牛奶小方各有三筐,摆了满满一牛车。
老汉怕这些吃食凉了,便掏出了压箱底的毛毡被,看起来崭新崭新的,铺在竹筐上面。
时辰还早,大家都没吃早膳,团圆儿大方的抓了一个红薯饼给老汉吃,自己也拿着一个吃起来。
寒风呼啸,刮在团圆儿脸上,她的小脸冻的通红,因为冬日干燥,她脸上还有些干裂的纹路,看起来怪让人心疼的。
到了镇子门口,老汉也没急着停车,反正也没别的客人,他尽职尽业的把团圆儿送到了镇子里面,等她找到了满意的摊位,才帮着她把货卸下来。
团圆儿都看在眼里,这一趟也不能让老人家吃亏,便一次性付了三十文钱,才开始摆弄自己的东西。
她这次卖的不是鱼,而是甜点,自然不能再在原来的地方摆摊。
所以她来到了镇子中心,乐香园对面的小巷子里。
这附近没什么人摆摊,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地界不适合摆摊,不体面。
类似甜点这类的吃食,那都是专门开个铺子售卖的,甜食是金贵物嘛。
但团圆儿暂时还没有开铺子的资本,只能先摆摊了。
她还跑到附近的杂货铺买了一打油纸,专门用来包甜点。
打开竹筐的盖子,属于牛奶和糖的香甜的气味在寒风中弥漫。
万事俱备,只欠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