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紧急出差
电话接通。
“李想,你明天有安排吗?”电话里面张远的声音传来。
“师父,我明天没有安排什么紧急事情。”李想回复道。
明天就是周四,李想本来是想着安排准备一下下周二上午去R城大学法学系讲课的事情。讲课内容他已经基本打好了腹稿,就是有些东西还需要再打磨一下而已,但是这个事情目前不算紧急。
至于猛虎公司的案件,目前裁判所还没有通知第二次开庭的时间,毕竟被告那边还要重新更换代理人,应该也没有那么快。而且,上次开庭前自己就已经把开庭的所有材料也都准备好了,因此,这件事情也不算是很紧急。
“那我们明天一起去一趟越广省那边吧,有一个比较急的非诉项目,我们明天两个人开车过去,怎么样?”张远道。
“好的,师父,那我们明早从律所出发吗?这个项目有基本资料吗?”李想问道。
“这个项目情况比较特殊,目前没有什么纸质或电子的资料,具体项目情况我们明天车上再说吧。明早7点,我们从律所楼下出发吧。”张远说道。
“好的,师父,明天见。”李想回道。
李想思忖着,张远这么迟给他打电话,肯定张远本身收到这个项目邀请的也很着急,才会这么迟给他打电话。
从师父张远本身对事情的安排来说,只让自己和他一起去越广,也没叫上肥鱼,说明这个事情比较重要且要控制一定的参与人数。同时,师父需要一个能够直接辅助他的人,而不是仅仅做一些程序性的工作。
M省和越广省是相邻的省份,在地图上两省交界,从R城开车去越广省的话,至少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这还是全程走高速的时间,走其他道路自然花的时间更久了。
从时间安排来看,明天要开这么久的车,今晚一定要休息好。算了,先不想了,具体事项明天看情况再说。
李想一直觉得当律师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能睡得好。
能睡得好的前提是要能睡得着,就是可以达到“不做亏心事,不怕诡敲门”的心理境界。李想觉得自己做律师的话,心中坦荡,不恰烂饭,不赚忽悠钱,自然有能睡得着的前提。
说睡得好,那这个主要就是看天赋了,李想关于睡觉这块还是有点天赋的。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只要是李想觉得自己真的需要休息了,啥地方沾到枕头就能睡,从来不会挑床铺或者挑环境。
事实上,也只有具备这一个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出差的环境,也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项目要求。
比如,曾经在实习的时候,为了做一个非诉项目,李想和韩重师兄跑到山沟沟的一个矿产做尽调,生生呆了一个月。住的就是矿区提供的房子,师兄韩重会挑床铺,刚开始一周天天夜里辗转反侧,李想则是从来不受这个影响,每天都能呼呼大睡,引得师兄韩重一阵羡慕。
月悄悄爬上了树梢,城市的喧嚣在夜晚逐渐沉静下来,梦中的李想嘴角微微翘起,应该是做了一个好梦。
“叮铃铃~~”
早上6点20分,闹钟准时响起,李想从床上一蹦而起,排完废水、洗漱完毕,拿上手提包,李想叼了两片面包,拿了一杯豆奶就往律所楼下飞奔赶去。
律所楼下的地面停车场,张远和李想差不多同时间到,还没到七点,但是话不多说,上车,启动,出发。
此时的R城还没到早高峰,李想开着车在略显狭窄的城区道路间穿梭,看着阳光逐渐为这座城市染上金黄。
李想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早晨的空气,汽车尾气含量很低,空气质量良好,早起赚钱,心情不错!
“师父,我们去越广是做什么项目啊?”车终于上了高速,李想这个时候可以边听边开了。
在张远的讲述中,李想才明白这个非诉项目的大概背景。
这是一个关于股权的非诉项目。
张远的堂哥名字叫张义顺,张义顺早年毕业后被分配到M省本地的航空公司工作,但是张义顺始终有种M省人说的“自己当老板”、“即使当个小老板也是我做主”的梦想。
在当时的创业浪潮中,越广省是无数人淘金的梦想之地。不甘寂寞的张义顺在时代的浪潮中辞职下海,到越广进行闯荡。
刚到越广的张义顺在自行车厂干过,也当过保安,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到了一家灯具厂。当时,张义顺就敏锐的发现灯具生意是一条好赛道。
由于张义顺长期的工作经验都侧重于工厂管理,但是做生意不能光有工厂管理的经验,此时还急需一位具有市场营销经验的创业伙伴。
于是张义顺就想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古勇,古勇当时正在小家电行业打拼,有着十余年的市场营销经营,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
但是,两人发现资金上还有一些缺口,于是另外一位高中同学郑刚也想着加入这次投资。
于是,在一个盛夏的烧烤摊,在啤酒与烤肉的碰撞中,在嘌呤增高、尿酸飙升的夜,三个人定下了各自的股权和负责的内容。
张义顺出资45万元,持股45%,主要负责工厂管理;
古勇出资27.5万元,持股27.5%,主要负责市场营销;
郑刚出资27.5万元,持股27.5%,主要负责资金安排和管理。
在互相有控制、互相有制约的模式中,三个人带领着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在创业第一年,在当时还极为混乱的照明行业,三个人创立的极光照明公司就在一片昏暗中“杀”出一条血路,此后每年销售额节节攀升。
但是,钱赚多了,股东之间的声音便多了起来。
赚多的钱,怎么用?
张义顺主张,这个时候正是抢占市场的时候,担任是要把钱都投入企业,把企业越做越大。
但是古勇、郑刚都觉得这样不行,钱赚了要先分,不能一直投入企业的生产当中。
于是,第一次股东矛盾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