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危机解除,文旅名城打造计划
孔方看向李载,道:“敢问知州大人,自我大宋立国以来,齐州籍正奏名进士有几人?”
正奏名进士,即正科进士,不含荫封特赐。
李载惭愧一笑:八十余年,四十一次科考,仅四人而已。”
“如果下次省试,齐州获得解额的士子皆进士及第,且无任何作弊嫌疑,朝廷会有何恩赏?”
听到此话,李载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这种如同天上掉下金元宝的神迹,他做梦都不敢梦到。
大宋贡举,有解试、省试、殿试三道程序。
其中解试,由州军举行,获得解额者,便可参加省试,不同地域,解额也不同。
近年来。
随着科举大兴,各州解额不断提升。
当下的齐州约有十个解额。
要知——
大宋取士,每届的正奏名进士仅有二三百人。
全国可是有二百多个州。
齐州籍十名获得解额的士子全部进士及第的概率。
几乎相当于两个相隔八百米的盲人同时射箭,两把箭的箭头撞在一起,然后在掉落后各自扎在一片树叶上,而这两片树叶还长得一模一样。
完全是齐州读书人的祖坟全都冒青烟了!
简而言之:
若出现此种可能,那将会创造科举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为齐州主官,李载必然会受到重赏。
李载想了想说道:“若能全中,天下士子必然尽学我齐州学风,齐州地位将迅速上升,而我极有可能升官进京,或成为国子监祭酒、或成为礼部侍郎。此功绩,足以彪炳史册了!”
说罢,李载笑了笑。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咱齐州学子才学过人,即使试卷是糊名誊录的,但当官家看到齐州籍士子全部及第时,为了避免地域斗争,定然也会拿掉几个名额!”
孔方微微一笑,又问道:“如果每次科举,齐州籍士子都能全部进士及第呢?”
“这……这……怎么可能?”
“有可能!极有可能!”
“当今的科举考试侧重贴经、墨义,策论之言又流行诘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这些都是可以靠经验和技巧能掌控的!”
“一直以来,进士及第者多为开封府、应天府、江宁府、两浙路这些富庶地区的士子,究其原因,他们有名师指导,有充裕的时间学习,论天赋悟性,他们并不比其他士子强!”
“若我建立私学,请名师,钻研考题,解决学子们的一切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全力读书,进士及第的几率必然大增!”
“只要钱砸的足够多,取得的效果就不会令人失望,直到有一天,在我的书院里,我想让谁进士及第,谁便能进士及第!”
“考进一甲、二甲或有难度,但考个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应该没什么难度!”
李载的面色变得深沉下来。
孔方所言,细思极恐,这是有可能存在的,且有很大几率。
钱,确实能解决很多事情。
不过,大宋乃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掌控了科举,岂不是掌控了大宋未来的士大夫们,朝廷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如此做,朝廷定然是不允许的,这……定然会逼得朝廷改良科举制度!”
孔方不由得笑了,其话锋一转。
“没错。我的目的就是让朝廷看到当下科举制度的漏洞,不得已进行变法改革!”
李载的眼睛顿时亮了。
原来孔方所言的新政变法竟是反其道而行。
破而后立!
孔方接着说道:“官家仁善,且有大格局。他若从我齐州士子的表现看到科举弊端,必然会再行新政之策。到那时,知州大人便是首功,而齐州定然会作为科举改革的试点。”
“齐州三年升府,可能夸张了一些,但若依我的‘以泉富州‘’和‘以钱兴科举’之策执行,文化与旅游,双管齐下。”
“数年后,齐州的商业贸易绝对有质的飞跃,到那时,百姓富裕,州城安定,还有名士齐聚,坐而论政,齐州将成为北方第一州,升府还算是难事吗?”
“好……好策略,好策略啊!”李载被孔方彻底打动了。
在孔方讲述“以泉富州”之策时,李载还将孔方当成一个有仁善之心的商人。但当孔方讲到“以钱兴科举”之策的时候,李载看到的是孔方对大宋的一片赤子之心。
砸自己的钱,办朝廷的事儿。
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而像孔方这般年轻,便有如此惊世之策的人,就更是齐州唯一了。
李载激动地站起身来,道:“孔方,齐州有你,甚幸焉,你放开手脚去做吧,本官为你兜底!”
孔方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作为一个普通商人,做大做强实在太难,一个历城知县便能让他无计可施。
如今抱上齐州最粗的大腿,孔方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小民定不辜负知州大人期望,与您一起将咱们齐州建设成为一座文旅名城!”
“文旅名城?这个词倒挺新鲜,孔方小友,你真不考虑去参加科举吗?此等文采与谋略,不做官真是朝廷的损失啊!”
“我还是擅长经商,读那些经史子集会瞌睡的……”
二人越聊越是相见恨晚。
李载看孔方是越看越喜欢,若不是年龄相差太大,他都想和孔方结为异姓兄弟了。
二人足足聊到吃罢晚饭,才满意离去。
……
翌日。
齐州知州李载带着一众官员,连同历城知县宋三丰,来到了孔家超级市场。
他巡视一番后,站在大门口,告诉众官员。
“这是个好买卖呀!不但增加了我齐州的商税,而且帮助窝窝巷的穷苦百姓们创收,孔家父子,是仁义的商人,谁若与他们过不去,便是与本官过不去!”
说话时,李载还刻意看了一眼宋三丰。
这里的官员都是老油子,自然知晓知州大人是何意,以后自然不敢针对孔家。
下面的小吏们更是聪颖,一下子就明白孔家的靠山乃是知州大人。
当日中午。
未等宋三丰通知,孔家超级市场和孔家饮子铺找茬的衙役们便撤走了。
在撤走前,他们还去铺子里赔了罪,将所有过错都推在宋三丰身上。
宋三丰很快就要离开历城了,而他们这些小吏却会在历城干一辈子,自然是谁的权势大,他们就亲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