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2009年年初,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使得物联网成为时下热门话题。2009年8月,我国启动“感知中国”建设,随后物联网在我国进一步升温,得到了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电信运营商以及设备提供商等的高度重视。
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无线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对现有物体信息进行感知、采集,通过网络支撑下的可靠传输技术,将各种物体的信息汇入互联网,并基于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决策、安全保障,以及管理与服务的全球公共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物联网如图1.2所示。
图1.2 物联网
物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并在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是指运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智能嵌入式等技术,使信息传感设备可以感知任何需要的信息,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可能的网络(如Wi-Fi、3G、4G)接入方式,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通信,在进行物与物、物与人泛在连接的基础上,实现对物体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管理。物联网的应用结构如图1.3所示。
以控制和采集设备为主的设备或网络,统称为感知层;以数据汇总和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的这一类设备或网络,统称为网络层;服务器在系统中虽然没有展现,但在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服务器主要承担数据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这一层统称为平台层;最终接入网络的方式就是使用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完成对整个物联网的接入,这一层称为应用层。传统的物联网结构也是由这四层构成的,物联网架构如图1.4所示。
图1.3 物联网应用结构
图1.4 物联网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