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中学文化校园营建路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校园建设与文化校园营建

1.1.1 中学校园的形象定位

著名的博弈论模型“囚徒困境”准确地描述了人心与人性:两个被分别关押的囚犯因为无法建立信任关系,最终会放弃以合作隐瞒罪行来谋取无罪释放的共赢机会,选择以相互揭发来确保刑期较短的次优结果。这个经济学模型,也可以引入教育学领域:相互提防并攀比的家长们,因为无法预知和控制他人的行为,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无奈地做出貌似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不断给自己的孩子补课,最后大家一起倒在起跑线不远处。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囚徒困境”,导向的结果连“次优”都算不上,而只能是人人皆知却无力摆脱的内卷化——非良性的内部竞争引发的人们无端的自我焦虑和内耗差不多就是努力的“通货膨胀”赵洁。“自我异化”与人的复归:“内卷化”的实质、成因和纾解[J].理论导刊,2021(10):101-105.

其实,今天的教育还处于另一种“囚徒困境”,同样令人扼腕。

倘若有某个服刑20年的囚犯出狱重返社会,他必将产生巨大的陌生感:购物和支付是难题,面对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与网购扫码支付,他会手足无措;看病是难题,信息化的挂号、就诊、取药流程和高科技医疗器械已超乎其想象;甚至上街也会是难题,车水马龙的交通和智能信号系统让他举步维艰……回归的阻力不仅在于心理障碍,也源于真实的认知难题。然而他一旦回到学校,大概率会顿觉昨日重现:笔直的走廊,方整的教室,排列整齐的座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切仍如旧贯,校园中时间像静止了一样,仿佛与他一同“关”了20年。

找得到过去,有传统,知源流是好事。然而,作为培养未来人才之地,学校反而成为整个社会中相对封闭守旧的地方,这无疑是种悖谬。慨叹之余应当有所思考:原因何在,出路何往陆激,周欣。读懂教育、设计未来——基于教育理念更新的中小学设计探索[J].城市建筑,2016(1):20-24.

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罗素的老师,认为教育是一个节奏分明、相互衔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幼儿园、小学的浪漫期,中学的精确期,大学的展望期。许峰华,岳伟。浪漫、精确与综合——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5):3-7.

按怀特海的说法,浪漫期是直接认识事物并开始领悟的阶段。儿童通过认知事实,断续、零碎、模糊地了解这些新事物,并意识到与之相关的各种可能,从而引发认知兴趣,激发情感体悟,产生浪漫遐想。由这种一知半解、若隐若现的模糊状态而瞬间迸发的兴奋,可以使儿童产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纷繁而活跃的思想。因此,幼儿园、小学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孩子们以了解为基础对世界有所理解。浪漫期的知识还不具备条理,对未来也无明确认识,却是一生认知乃至价值观形成的起点。

中学属于承上启下的精确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掌握精确知识,学会分析,对此前萌生于大脑中纷繁而活跃的思想进行梳理,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知识进行补全和增益。相对于幼儿园、小学时期,中学教育的内容更明确、更清晰,是对浪漫期所获得的知识的梳理、排序和理解,是群育和智育的全面培养。“儿童缺乏经验的新鲜感已消失;他们具有以客观事实和理论为基础的一般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能够在直接经验中进行独立的漫游,包括思想和行动方面的探索。这时,精确的知识所给予的启发能够为他们所理解。”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展望期则是从青年迈向成人的阶段,开始将一般概念应用于具体事实,用逻辑的方式思考并表达自己,将孩童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再埋首苦读就不够了,应当起身高瞻远瞩。这就是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做的事:放开心胸,走出自我,把个人与社会连接起来,进而连接到国家、人类、历史、宇宙,乃至信仰。

与之相对应,属于教育浪漫期的幼儿园和小学的校园形象很自然地趋向活泼多变,这与现实相当吻合;而属于教育展望期的大学,则普遍重视自身校园形象的塑造,是文化校园研究和建设的热点;而夹在中间的属于教育精确期的中学,则既无启蒙教育的天真烂漫,也无高等教育的意气风发,其校园形象也仿佛陷于“困境”中,与其说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确性,还不如讲与刻板生硬更接近。怀特海的三阶段分期本身或者可以商榷,却像是给中学校园形象的刻板生硬提供了某种解释。

众所周知,中学教育真正的困境或许在于应试教育,校园也难逃此罗网。当绝大多数的注意力被分数掌控,老师们和学生们都忙于考试,中学校园能有何种形象不问可知。

温州中学·在教学楼架空层眺望毓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