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交通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近几年来,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袁锦贵领衔策划、以钱林森为编剧的电视剧创作团队,深挖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创作了一系列旨在赓续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其中的“三绝”——《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这三部电视剧,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黄金时段播出后,以其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在屏幕上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得到广大观众和党史界、艺术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学习党史的荧屏好教材。

这三部电视剧覆盖广、观众多、影响大,编剧钱林森也因此备受瞩目、名声大振;但也须承认,观赏电视剧,大多是一次性的、稍纵即逝的,它不像小说,只要一册在手,便可以反复阅读、细嚼慢咽。这便有了出版热播剧同名小说的文化现象,本书就是如此。

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绝密交通线》,是钱林森以电视剧《绝密使命》为基础重新创作的。小说描述了土地革命时期,曾经有一条史称“沪港粤闽赣”的红色绝密交通线。在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调动优势兵力,对中央苏区施行了“不给赤区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严密封锁。这条绝密交通线的建立,不仅解开了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脑袋躯体分离”的困局,同时也为中央苏区军民五次反“围剿”战役提供了必需的物资保障、情报输送和人员护送,更创造了护送200多位从上海向苏区秘密转移的中央领导人和重要人员毫发无损到达目的地的奇迹。

无数个交通大站、中站和小站,连接成近3000公里的交通线,而每个大站、中站、小站,都是由周恩来同志直接布局的;每位站长,都是从全国全党的优秀党员干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条交通线从1930年10月建成,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撤离,交通员们为苏区采购运输了600多吨包括食盐、药品、布匹在内的苏区紧缺物资,护送了包括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叶剑英、董必武、邓颖超等在内的200多位党的领导人和重要干部。这一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交通员为完成一次次艰巨凶险的任务而舍生忘死地付出。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民英雄。

电视剧《绝密使命》侧重以视听方式重现当年交通线上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而小说《绝密交通线》侧重以文学语言讲述交通员们赤胆忠心的心路历程。对于作者而言,在文字思维与视听思维之间转换,殊为不易;而电视剧和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培根铸魂,所求一致,都是想呈现和重温那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还原和塑造那一个个有着崇高理想信仰却默默无闻的英雄交通员群像,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一幅精彩画卷。如今,小说与电视剧结缘互补,相映生辉,对于人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功莫大焉!

无论是电视连续剧,还是长篇小说,钱林森都是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过目难忘的细节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他珍视革命文化资源,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真正践行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最根本、最牢靠的一条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遍览革命史籍,走访红色根据地,以当年红色交通员的事迹为蓝本,塑造了潘雨青、邹叔宝、赖西诺、孙同阶、卢清泉、余良廷等有着真实生活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的英雄人物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剧中或是小说中人物的英雄壮举,是可信可敬可学的,也是一定能够感动观众和读者的。

这部小说的吸引人之处,还在于透过对交通线组织和个人那种表面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描述,呈现其种种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甚至“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斗争智慧。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美学风貌与艺术格调,无论是电视剧《绝密使命》还是小说《绝密交通线》,都因此大大增加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一点,对于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审美表达,尤为重要,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

权且充序。

仲呈祥

2021年11月于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