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征高昌
10 高昌王麴文泰听闻唐朝出兵,对他的国人说:“唐国离我七千里,其中二千里是沙漠,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他的军队过得来吗!往年我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跟隋朝时没法比。现在他来讨伐我,发兵多了,则粮食运输跟不上;如果兵力在三万以下,我的力量足以制服他们。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坐收其弊。如果他们顿兵城下,不过二十日,粮食吃尽,必然退走,然后我们跟踪追击,将他们全部俘虏。何需担忧!”等到听闻唐兵已经抵达沙漠边境,忧惧不知所为,发病去世,儿子智盛继位。
唐军抵达柳谷,侦探报告说麴文泰安葬日期已定,贵族们都聚集参加葬礼,诸将请求发动袭击,侯君集说:“不可,天子因为高昌无礼,所以派我讨伐,如今袭击他们于坟墓之间,那就不是问罪之师了。”于是鼓行而进,抵达田城,劝守军投降,守军拒绝,第二天早上发动攻击,到中午就攻克,俘虏男女七千余人。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里向高昌都城进军,高昌军出城迎战,战败,唐军主力随即兵临城下。
智盛写信给侯君集说:“得罪于天子的,是我的先王,上天已经降下惩罚,他已经去世。我刚刚即位,请尚书明察,赐予怜悯。”侯君集回复说:“如果能悔过,就把自己绑了,到我军门前谢罪。”智盛还是不出来。侯君集下令填平护城壕沟,攻城,飞石抛入城中,如雨而下,城中人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唐军又制造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中。路上出现行人及被飞石砸中,就高声报道。之前,麴文泰与西突厥可汗结盟,约定有紧急军情时,相互援助;可汗派他的叶护进驻可汗浮图城,为麴文泰声援。等侯君集大军抵达,可汗惧怕,向西撤退一千余里,叶护献出城池投降。智盛穷途末路,八月八日,开门出降。侯君集分兵攻略土地,下其二十二城,八千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人,土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皇帝想要以高昌为州县,魏徵进谏说:“陛下初即位,麴文泰夫妇最先前来朝见,其后稍微骄倨,所以陛下才加以诛讨。罪只在麴文泰一个人身上,应该抚慰他的百姓,保存他的社稷,还是立他的儿子做国王,则威德加于蛮荒,四夷都能悦服。如果贪图他们的土地,设置州县,则常须一千余人镇守,隔几年要换防一次,往来死者十分之三四,供办衣服物资,士兵们远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人民将虚耗而陷于穷苦。陛下最终也得不到高昌一把米、一尺布以供奉中国,这正是把有用的东西用到无用的事物上。臣看不到有什么可行之处。”皇帝不听,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有属县,九月二十一日,设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守。
侯君集押解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杰而还。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
侯君集讨伐高昌时,遣使约焉耆与他合兵,焉耆喜悦,听命。等到高昌城破,焉耆王到军门谒见侯君集,并说焉耆有三座城之前被高昌夺走,侯君集上奏皇帝,连同高昌所掠走的焉耆人民,全部归还给他。
11 冬,十月十日,荆王李元景等再次上表,请求封禅泰山,皇帝不许。
12 当初,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因为犯罪,被关进监狱,自恃官阶较高,谩骂陈仓县尉、尉氏人刘仁轨,刘仁轨将他乱棍打死。州司奏报朝廷。皇帝怒,下令将刘仁轨斩首,还不解恨,说:“县尉是什么东西,敢杀我的折冲!”下令把他押到长安,当面诘问。刘仁轨说:“鲁宁当着我治下的百姓,对我侮辱如此,我确实是愤而杀之。”辞色自若。魏徵侍奉在侧,说:“陛下知隋朝为什么灭亡吗?”皇帝说:“为什么?”魏徵说:“隋末,百姓强而侵凌官吏,就是像鲁宁这种人。”皇帝喜悦,擢升刘仁轨为栎阳县丞。
皇帝将要前往同州打猎,刘仁轨上言:“今秋大丰收,但百姓收割才十分之一二,这时候派他们去准备围猎等事,修补道路桥梁,动则需要一二万人,实在是妨碍农事。希望陛下能延后十来天,等秋收完成,则公私两便。”皇帝赐给他玺书,嘉勉他,不久,再擢升他为新安县令。
闰十月二日,皇帝前往同州;闰十月十七日,还宫。
13 闰十月二十三日,吐蕃赞普派他的宰相禄东赞献上黄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件,以请求联姻。皇帝许诺,将文成公主嫁给他为妻。
14 十一月一日(甲子日),冬至,皇帝在南郊祭天。当时《戊寅历》以癸亥为初一,宣义郎李淳风上表称:“古历,两天的分界线在子时的一半,今年甲子日正是冬至,而故太史令傅仁均减除得稍多,以子时之初为初一,所以相差三刻,不是正确的时间,请重新考定。”众人论议,都认为傅仁均确定初一的时间有些微差错,李淳风的推算更精密,建议按李淳风的历法,皇帝听从。
15 十一月四日,礼官上奏,建议修改丧事礼仪,高祖父母去世穿齐衰丧服五个月(原来是三个月),嫡子妇穿丧服一年(之前为九个月),嫂、叔、弟妻、夫兄、舅都穿小功丧服;皇帝听从。(齐衰、小功,是不同等级的丧服。)
16 十一月十三日,百官再次上表,请封禅泰山,皇帝下诏批准。下令诸儒详细议定仪式细则;任命太常卿韦挺等为封禅使。
17 司门员外郎韦元方,发给奉命出宫的宦官们通行证过于迟缓,宦官上奏;皇帝怒,将韦元方外放为华阴县令。魏徵进谏说:“帝王震怒,不可妄发。之前为了宦官的事,连夜发出敕书,简直跟发生了什么军机大事一样,谁不惊骇!况且宦官之徒,古来难养,轻易拨弄是非,容易成为患害,尤其是派他们独行远方,非常不合适,此风不可长,陛下应该深为谨慎。”皇帝采纳了他的话。
【华杉讲透】
读史至此,颇有感慨,李世民贵为天子,而且是事实上打天下的君主,但是他脑子里始终有一点敏感:你们不尊重我身边的人!那就是不尊重我!反反复复好几次这样的事,三品以上官员不尊重他的皇子,县尉不尊重他的折冲都尉,现在又是司门员外郎不尊重他的宦官。皇帝总是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官僚们就难做了。
18 尚书左丞韦悰,调查司农采买的木材,价格比民间市场价高,上奏弹劾他拿了好处。皇帝召大理卿孙伏伽草拟司农的罪状。孙伏伽说:“司农无罪。”皇帝觉得奇怪,问他缘故,孙伏伽回答说:“只因为官家采买木材贵,所以才显得民间木材价格便宜。如果官家采购价低,民间木材就更得贱卖了。我只看见司农能识大体,看不到他有什么过错。”皇帝醒悟,反复叫好;回头对韦悰说:“你的见识格局比孙伏伽差远了。”
19 十二月五日,侯君集献俘于观德殿。摆设庆功宴,大吃大喝三天。不久,任命智盛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皇帝得到高昌乐工,送交太常,增九部乐为十部。
侯君集击破高昌时,私取其珍宝;将士们知道了,竞相盗窃,侯君集不能禁止,被有司弹劾,皇帝下诏,将侯君集等逮捕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认为:“高昌王昏聩,陛下命侯君集等讨伐,将他攻克。侯君集凯旋回来,还不到十天,就被投入监狱。虽然是他犯法,但恐怕海内之人怀疑陛下只记得他的过错,而不记得他的功劳。臣听说,命将出师,主要是在于战胜敌人,如果能战胜,就算是他贪污,也应该赏赐;如果战败,就算他廉洁,也要诛杀。所以汉朝的李广利、陈汤,晋朝的王浚,隋朝的韩擒虎,都身负罪名,应受惩罚,但君主因为他们有功,都受封赏。由此看来,将帅之臣,廉洁谨慎的少,贪婪求财的多。所以黄石公《军势》说:‘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勇敢,用他的贪婪,用他的愚昧,让智慧的人乐于设计立功,勇敢的人能够逞勇得志,贪婪的人急于趋利,愚昧的人不怕死亡。’希望陛下能记得他的功劳,忘记他的过失,让侯君集能够回到朝臣行列,以备驱驰,虽然他不是清贞之臣,也是一个贪愚之将,这样,陛下虽然没有执行法律,而仁德更加彰显;侯君集等虽然得到宽恕,而他们的过错更加彰显。”皇帝于是释放了侯君集等。
【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说:“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曹操注解:“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杜牧注解:“使士见取敌之利者,货财也。谓得敌之货财,必以赏之,使人皆有欲,各自为战。人知胜敌以厚赏之利,则冒白刃,当矢石而乐以进战者,皆货财酬勳赏劳之诱也。”侯君集等出生入死,为国家开疆拓土,皇帝不能跟他们计较他们贪了多少钱财。对侯君集来说,他把高昌国王都抓回来了,被这些文官弹劾说他偷了钱,凯旋十天不到就进了监狱。那以后打仗你们去吧!
又有人告薛万均私通高昌妇女,薛万均不服,皇帝下令把已经没入皇宫的高昌妇女交付大理,与薛万均对质,魏徵进谏说:“臣听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今让一位大将军与亡国妇女对质床笫之事,如果对质得实,也不是破了什么大案;如果不实,那损失就太大了。当初秦穆公饮盗马之士,楚庄王赦绝缨之罪,何况陛下之德,应该高过尧、舜,难道连秦穆公、楚庄王都赶不上吗!”皇帝于是释放了薛万均。
【华杉讲透】
嫉妒啊嫉妒!侯君集、薛万均立了大功,告状的人就蜂拥而上撕咬。
魏徵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论语》里孔子的话,君王对臣子要尊重,要有礼,臣子才能竭诚尽忠。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是一个意思。
引用两个典故,秦穆公饮盗马之士: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老百姓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吃了。官吏追捕到这些人,准备绳之以法。秦穆公说:“君子不会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于是就给他们酒喝。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个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国军队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用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食马饮酒的恩德。于是,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楚庄王赦绝缨之罪:楚庄王在宫内大宴群臣,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许姬漂亮,出来给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正当她给大家一一敬酒时,大厅里的烛火突然熄灭。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袖,调戏她。许姬没有声张,而是一把把那人的帽缨扯断,请求楚庄王查出这个人后处治。楚庄王听后,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大家把帽缨都摘下来。大臣们都摘下帽缨后,楚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楚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有人酒后失礼情有可原,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将士感到心寒。
侯君集的马前额长疮生蛆,行军总管赵元楷亲自用手指沾脓来嗅,御史弹劾上奏说他谄媚,他被贬为栝州刺史。
平定高昌,诸将都即刻得到赏赐,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因为没有接到皇帝敕旨,独自拒绝,等到敕令颁下,他才接受,也只取老弱人口及破旧器物而已。皇帝嘉勉他的廉洁谨慎,以高昌所得宝刀及杂色绸缎一千段赏赐给他。
20 十二月十一日,皇帝在樊川打猎;十二月十三日,还宫。
21 魏徵上疏,认为:“在朝群臣,担当枢机大任的,虽然委以重任,陛下对他们却并不完全信任,所以他们心怀疑惧,苟且敷衍。陛下对大事宽恕,对小罪却严厉,随时暴怒责罚,未免以自己的爱憎为标准。把大事交给大臣,小事交给小臣,这是为治之道。如今在委任职责的时候,器重大臣而轻视小臣;但是一到有事的时候呢,则相信小臣而怀疑大臣。相信自己所轻视的,怀疑自己所器重的,要想天下大治,能实现吗?如果委任以大官,又挑剔他的小过,那些刀笔吏就会观察陛下的风向,顺着陛下的旨意,舞文弄法,给他构成罪状。当事人为自己分辩吧,陛下就会认为他不老实,不服罪;不说话呢,陛下则认为他被控的罪全是实情;于是进退维谷,不能自证清白,只好苟求免祸,虚伪糊弄就成了风气。”皇帝采纳。
【华杉讲透】
“皇上采纳”,这是同样的谏言第二次被“采纳”了,可见上一次被“采纳”之后,还是没“采纳”。《论语》说颜回之德,“不迁怒,不二过”,这是最难做到的。魏徵说李世民的,就是“迁怒”和“二过”。
不迁怒,是为什么事发怒,就对什么事发怒,不把那怒气撒到别的地方,或别的人身上去。比如你发怒,把手里拿的杯子摔了,如果并不是为杯子的事发怒,这就是迁怒于杯子。写不出方案,恨不得把电脑砸了,这也是迁怒于电脑。小李找你汇报工作,你正为女朋友的事生气,把小李骂出去了,这是迁怒于小李。
君子任道,小人任情。颜回是按道理来处理人和事,不因自己的情绪而变,该怎样,就怎样。我们则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心情好的时候啥都行,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就地取材,找人找物发泄,谁碰上算谁倒霉。魏徵说李世民“急于小罪,临时责怒,未免爱憎”,因为小罪就在眼前发生,惹他发怒,皇帝的怒气要发泄,要迁怒,拿人出气,就有人要掉脑袋。所以,越是位高权重的人,“不迁怒”三个字就越重要,应该写一个条幅来挂墙上。
不二过,就是同样的错不犯第二遍。这个,也是千难万难,因为我们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错误,几乎是一种“基因”,我们错了,知道了,提醒自己,下次别犯哦!到下次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又犯了。
如果一个人能“不二过”,错误只要犯过一遍,就永不再犯,用不了几个月,他就没有错误可犯了,都被他改完了,他想不成为圣人都不行。因为我们能犯的错的种类实在是很少,掰着指头都能数完,我们犯错多,是每个错一辈子都要犯上很多次。
我们读历史,也是为了“不二过”,古人犯过的错,我们不要再犯一遍。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人们从不吸取任何历史教训。”
22 皇帝对侍臣说:“朕虽平定天下,但守天下很难。”魏徵回答说:“臣听说,战胜易,守胜难,陛下能说出这个话,真是宗庙社稷之福!”
23 皇帝听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次谏争,擢升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曾经在宫中击鼓,张玄素到门前切谏;太子拿出鼓来,当着张玄素的面,把鼓砸毁。太子很长时间都不出来见官属,张玄素进谏说:“朝廷选俊贤以辅佐至德,如今动则一个月都不见宫臣,怎么能对您有帮助呢!况且宫中只有妇人,不知道其中能有樊姬那样的人吗?”太子不听。
张玄素年轻时做刑部令史(官阶低微,在文官最低级别“从九品下”之下,俗称“不入流”或“流外”),皇帝曾经当着朝臣的面问他:“你在隋朝时做什么官?”张玄素回答:“县尉。”皇帝又问:“没当县尉之前呢?”张玄素回答:“流外。”皇帝又问:“哪个部门?”张玄素觉得非常羞耻,出门几乎走不了路,面如死灰。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认为:“君主能对他的臣子有礼节,才能让臣子尽力效忠。张玄素虽然出身寒微,陛下器重他的才能,擢升到三品,辅佐太子,岂能当着群臣的面穷追他以前的门第!抛弃对他之前的恩情,造成他人生耻辱的一天,让他郁结于怀,怎能让他为节义而效死呢!”皇帝说:“朕也后悔问他这些问题,你的上疏甚合我心。”褚遂良,是褚亮之子。孙伏伽与张玄素在隋朝时都做令史,孙伏伽则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自陈往事,毫无隐瞒。
【华杉讲透】
张玄素所说的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王后。樊姬为了劝阻楚庄王不要因打猎玩物丧志,就不吃禽兽肉,以此来打动楚庄王。而楚庄王从此改过自新。樊姬还向楚庄王举荐贤才,为楚国的强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张玄素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耻,到了“出阁殆不能步,色如死灰”的地步,那真是他自己的问题。孙伏伽跟他一样的出身,但孙伏伽公开说、到处说,这叫“举灯照亮自己的暗处”,我的短自己揭,不用麻烦你们。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和尊严。
24 戴州刺史贾崇,因为他的部属中有犯“十恶”大罪,遭御史弹劾。皇帝说:“当初尧、舜是大圣人,贵为天子,也不能教化自己的儿子。何况贾崇是刺史,他能挨家挨户地让百姓都是好人吗!如果因为这就被贬黜,那各州各县都要互相掩蔽,包庇罪人。自今往后,各州有犯十恶者,不得弹劾刺史,但令他明加纠察,依法判罪,肃清奸恶。”
【华杉讲透】
李世民这个管理理念,非常重要!这是博弈论思想,如果因为有人犯“十恶”重罪就弹劾刺史,那以后不仅不能惩罚刺史,反而会让全国“十恶”重犯都得以脱罪,因为县令、太守、刺史都会帮他隐瞒。笔者将这一理念引入公司管理,公司员工犯错,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不管损失多大,只要不是故意破坏,都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也不影响年终分红和奖励。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们也会犯错,公司应该允许犯错;另一方面更重要,如果出错就要被罚,员工就会隐瞒,错误得不到纠正,继续发展,直到“爆炸”,那损失更大。
25 皇帝亲自检阅部队,因为部伍不整,命大将军张士贵杖打中郎将等;又因为他打得太轻而发怒,将张士贵下狱。魏徵进谏说:“将军之职,是国家爪牙,让他去拿刑杖打人,已经不妥,更何况因为他打得轻就下狱呢!”皇帝立即将张士贵释放。
【华杉讲透】
再谈“不二过”,改过有多难!一个月之内,李世民再次“急于小罪,临时责怒,未免爱憎”,并再次“采纳”魏徵的谏劝。
26 很多上书言事的人,都请皇帝亲自阅览表奏,以防被人蒙蔽。皇帝问魏徵,回答说:“这些人不知大体,如果陛下一一亲自阅览,岂惟朝堂,州县之事也要陛下亲力亲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