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胸有成竹
翌日,清晨。
永乐年间的早朝不似洪武年间,毕竟工作狂人朱元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得来的。
朱棣在登基之后,一是出于挽救自己名声的想法,二是因为靖难对大明的影响过大,他必须提早稳定局势,所以效仿自己的父亲。
不仅事必躬亲,更是每日早午晚三朝,可谓是相当敬业。
然而没过多久,朱棣就有些遭不住了,先是取消了晚朝,然后又取消了午朝,再到后来甚至将部分政事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但即便如此,早朝还是要上的。
只不过,今日的早朝,格外的不平静。
看着眼前如同菜市场一般吵闹的朝堂,再看看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文臣和武将,朱高燧低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心,装作看不到。
一切如同昨夜朱瞻坺要求的那样,老爷子借着朱高燧父子进京一事,先是从商议给朱瞻坺的赏赐开始,将话题引到了朱瞻坺草原遇袭上。
一说草原遇袭这件事,人们的目光就放在了鞑靼的身上,毕竟鞑靼先杀明使,又伏杀大明的一公四侯,前科在身,所以文武百官都认为是这事儿是鞑靼做的。
所以,很快,事态就按照朱棣的预料,话题从草原遇袭就变成了北征。
文臣反对北征,理由也算是充足,而武将则反对文臣,理由也同样充足,双方自然而然地吵了起来。
而坐在那个最高位置上的朱棣,好像是什么都不关心一样,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的文臣武将们吵吵。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一个太监从后面的后门中进了奉天门,走到了总管太监的身边,附耳说了两句,然后总管太监走到了朱棣的身边,将话转述了过去。
“好了!”
随着总管太监的退下,朱棣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表情迅速从饶有兴致变为了愤怒,就连语气也是怒不可遏。
“你们当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朝堂!”
“微臣知罪……”
随着文武百官躬身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朝堂上安静了下来,在一旁低着头的朱高燧也抬起了头。
他知道,正戏开始了。
“你们吵来吵去的也没个结果,朕今日找了个人,他说他能给出一个让你们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看着文武百官们安静了下来,朱棣再次开口。
“来人!宣赵王世子觐见!”
“宣,赵王世子觐见!”
……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寂。
首先就是朱瞻坺出现在朝堂上这件事。
朱瞻坺进京,而且还是朱棣特意召进京的,这事儿谁都知道,但没想到朱棣会让朱瞻坺出现在朝堂上,这是不是代表了什么?没人知道。
其次,朱棣用的是赵王世子这个称呼。
虽然都知道,朱高燧原本的正妃徐妃因为无嗣被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都知道和朱棣亲口说出来那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这个当口。
最后,朱棣说让朱瞻坺来解决这件事情。
到底是朱瞻坺说服了朱棣,还是朱棣让朱瞻坺来充当这一把刀,谁也不知道。
这三条,只有第二条算不上什么,因为这是早就被默认的事情了,但如果和其他两条一起出,那就不一般了。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什么结果,文武百官也只能暂时停下来,视情况而定。
“孙臣朱瞻坺,拜见皇爷爷,皇爷爷圣躬金安。”
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中,朱瞻坺身着一袭浅黄色的宗室常服,自门口走了进来,跪地行礼。
“朕安。”朱棣摆了摆手,示意朱瞻坺起身。
“跟大家说说吧,你的看法是什么。”
“是。”朱瞻坺起身,微微欠身,但却并未着急开始。
“皇爷爷,在此之前,孙儿想先问几个问题。”
面对着朱瞻坺那请求中带着几分笃定的目光,朱棣没有说话,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开始。
“诸位。”得到了老爷子的允许,朱瞻坺转身看向了文武百官。
“对于北征一事,支持者请到中间来。”
随着朱瞻坺的话音落下,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但在朱棣的目光中,支持北征的人还是都站了出来。
朱瞻坺扫了一眼,几乎都是武将,文臣极少,仅有兵部尚书金忠一人。
“瞻坺见过金尚书。”朱瞻坺向前一步,走到了金忠面前,躬身一礼。
按照大明礼制,官员只有在面见皇帝和储君的时候需行跪拜礼,面对其他藩王时无需跪拜,只需以同级相待便可。
但朱瞻坺大小是个世子,是宗室血脉,断然是没有他给官员见礼一说。
不过,金忠比较特殊,他是靖难老臣,更是靖难一役中除却姚广孝外最大的功臣,可以说没有他,老爷子靖难不一定会失败,但肯定会难上不少。
“世子殿下客气了,下官当不得。”面对朱瞻坺的见礼,金忠赶忙回礼。
“金尚书,瞻坺有一问题,还望金尚书代表所有支持北征的官员们回答。”接受了金忠的回礼,朱瞻坺将话题带了回来。
“下官不敢代表所有人,但既然是世子殿下所问,下官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说话上,金忠很是谨慎。
“那么还请金尚书为瞻坺解惑,您认为大明为什么要北征呢?”朱瞻坺微微一笑,开始将话题带入他的计划中。
“原因有三。”金忠看了看大殿上的官员,然后将目光转了回来。
“第一,鞑靼杀我明使在前,此乃藐视我大明天威,如若选择和平解决,势必会让其他人轻视我大明,认为我大明是软弱可欺之辈。”
“合理。”朱瞻坺微微点头。
“第二,我大明针对鞑靼杀我明使一事出征,鞑靼不仅没有任何解释,反而直接出兵,伏击我大明将士,致使我大明一公四侯战死沙场,此仇若是不报,无法平息将士们的愤怒。”
“合理。”朱瞻坺再点头。
“第三,世子殿下奉皇命前往草原,迎我大明将士们归朝,却屡遭对方伏击。”
“往小了说,这是意图歼灭我大明将士,往大了说,他们是在袭击宗室。”
“藐视大明宗室,罪加一等,不可不罚!”
“合理。”朱瞻坺再点头。
“那么……”听了金忠的三个理由,朱瞻坺再次转身看向了文武百官。
“请支持北征的诸位暂且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请反对北征的诸位到中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