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南辕北辙

回到自己的房间,朱瞻坺轻轻地舒了口气。

他并不怪自己的父亲,一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虽然话里的确是带着点儿责备的意思,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他好的。

二则是因为自己的那个父亲对自己也不够了解,他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远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甚至……多到了整个大明王朝的未来。

在后世,明史,或许不是种花家历史上最璀璨的一段历史,但绝对是最深入人心的。

不管你对历史感不感兴趣,基本上只要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永乐盛世,直到郑和下西洋,知道永乐大典。

而朱瞻坺,知道的更多一些。

他知道永乐之后有一个在位不足一年就驾崩的洪熙皇帝,知道仁宣之治,知道堡宗的土木之变。

同时,他也知道自己那个堂哥将自己的二伯给闷成了一道菜。

所以,朱瞻坺很清楚,不管自己那个堂哥在历史上的名声有多么的好,但却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别说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了,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就算是自己的二叔一再挑衅,但那毕竟也是血亲。

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将自己的血亲活活炙烤闷死的?

更何况……

想到这里,朱瞻坺转过头,看向了窗外的明月。

“自己那个堂哥,真的是一个出色的皇帝吗?”

“如果他足够出色,为什么后期要采取收缩防御的策略,放弃了安南不说,还放弃了对抗草原的两大重镇?”

-----------------

就在朱瞻坺望着明月陷入沉思的时候,在顺天皇宫西侧的行宫之中,朱棣也在看着明月沉思。

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虽然大明的皇太子是他的嫡长子朱高炽,但朱棣清楚,他最疼爱的其实还是幼子朱高燧,关于这一点,在朱高燧的履历上就能多少看出来一些。

永乐二年受封赵王,次年就前往顺天府,朱棣不仅让这个幼子镇守他的龙兴之地,还将顺天府周遭,乃至北方边关的相关事宜都交给了这个儿子。

同样的,爱屋及乌,对于这个最疼爱的儿子的嫡长子,朱棣也是较为疼爱的。

或许朱瞻坺在受重视程度上远不及皇长孙朱瞻基,但朱瞻基可是皇长孙,是未来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别的不说,光是能够和朱瞻基这个皇长孙相提并论,就足以证明朱瞻坺很受朱棣疼爱了。

但疼爱归疼爱,因为其永乐二年就随其父朱高燧迁居顺天府,所以朱棣对这个孙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基本上仅限于时常送些赏赐,顶多就是过年前后召朱高燧进京时顺带着关爱一下,询问一下功课和生活之类的,再给些赏赐。

而现在,朱棣发现,对于自己这个孙子,他所了解的远远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少得多。

别的不说,就今日朱瞻坺开口的时候……

这么说吧,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朱高燧当时一是因为担心儿子,二也是担心因此而影响自己,所以没能看得清楚。

但朱棣不同。

作为大明这个偌大帝国的最终决断者,他虽然也是一个饱含七情六欲的人,但却能够在面对政事时将这些感情压下去的能力。

所以,朱棣看到,在自己那个孙子开口建议的时候,隐隐有一种兴奋,一种期待,以及……

一种了然于心的自信!

这究竟是一个十三岁孩子的盲目自信?还是说他真的就如同今日提出建议时给自己的惊讶一般,有着不同于这个年纪的稳重成熟,甚至是……谋划?

朱棣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拿捏不稳。

突然,朱棣晃了一下神,怔怔的望着头顶的明月,随后低头,自嘲地笑了笑。

“这皇位啊,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这才几年?面对着自己的亲孙子,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怀疑?而且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想到这里,朱棣的神情中带上了几分悲凉。

高处不胜寒,但这种感觉又有几人能懂?

就算是有人能懂?可他呢?这天底下,就算是算上鞑靼瓦剌,算上其他大明所不知道的王朝,皇帝又有几人?

因此,又有几人能够和他共情呢?

“罢了,罢了……”朱棣微微的摇了摇头,伸手关上了窗户,将天上的明月与自己隔绝开来。

“无论是年少的热血冲动,还是心怀鬼胎的另有谋划,其目的无非就是掺和进来。”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掺和进来吧……”

“毕竟,是老三的孩子……”

“若是没点心气儿,也活该他这辈子做个碌碌无为的藩王了……”

……

随着夜越来越深,行宫中的灯火也慢慢的晦暗了不少。

但也不知道是朱棣忘了,还是他刻意忽略了。

无论是按照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所定下的祖训,还是按照他朱棣起家的经历,给朱瞻坺太多的空间去成长,都算不上是什么好事儿。

-----------------

翌日,清晨。

天刚微微亮,赵王府的大门就被急促地敲响。

作为大明藩王,而且还是相当受宠的藩王所居住的府邸,赵王府的大门不是谁都敢敲的。

敢敲的,都不是一般的人,或者背后站着不一般的人。

赵王府的门房迅速通知了府中守卫,然后打开了府门。

电视剧中那种狗仗人势颐指气使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恰恰相反,作为赵王府的家仆,他们深知一旦惹了麻烦,他们这种小人物就是最快被撇出去的。

而事实证明,的确不是什么人都能惹的。

“陛下手谕!”

府门一开,一名身着飞鱼服的人就走了进来,左手按着胯间的马刀,右手托举着一封信,四下张望。

“这……小人这就去通知殿下迎接圣上手谕。”

门房先生看了看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又看了看身后的护卫,赶忙朝着后院跑去。

很快,朱高燧就出现在了前院,快步朝着那名锦衣卫走来。

“卑职拜见赵王殿下。”锦衣卫先是躬身行了个礼,然后双手托起那封信,呈到了朱高燧的面前。

“陛下已经于今早反京,临行前嘱托卑职,将这封手谕亲自交到殿下手中。”

“辛苦了。”朱高燧微微点头,接过了那封信。

其实对于老爷子今早返京的事情他并不意外,此次北征失利影响颇大,对于边关以及顺天府周遭的影响只是第一步的,后续的影响仍旧会有,并且没一个比眼下的好处理。

如今大明虽然有太子监国,但太子终究是太子,在这种时候还是需要朱棣这个皇帝回去才能镇得住场面。

只不过,朱高燧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在离开前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