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堂兄弟
在和户部的夏原吉交接完成之后,朱瞻坺倒是没有再起什么波澜,而是在赵王府中安安静静的度过了今年剩下的时间。
一直到除夕这天。
去年是老爷子特意下旨的不算,在此之前,朱瞻坺其实都没有参加过除夕晚宴的,因此他也习惯性的忘记这件事。
倒也不算是忘记,只能说是习惯成自然,因为哪怕是听到有人谈论除夕晚宴的事情他也会下意识的忽略,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这件事和他没啥关系。
但是……
“你还在磨蹭什么?”看着还在慢悠悠地品着茶的儿子,朱高燧皱起了眉头。
“啊?”朱瞻坺抬起了头,看向自己父亲的目光中满是茫然。
“我磨蹭啥了?”
“除夕晚宴啊!”随着朱高燧没好气地招了招手,一个侍女从门外走了进来,手中还托着一个托盘。
“你忘了前阵子你爷爷让尚衣局的人来给你量了尺寸了?”
“So?”朱瞻坺小心翼翼地摊了摊手。
“搜什么搜?”朱高燧没好气地呼了儿子一个脑瓜瓢。
“衣服换上,去除夕晚宴!”
……
坐在马车上,朱瞻坺满脸的怨念。
追问之下他才知道,今年老爷子虽然没有特意宣旨,但他的名字也在除夕晚宴的名单上。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他已经不只是皇族宗室了,他身上还有个官职呢,市舶司指挥使啊。
要知道,但凡是带指挥使这三个字的,在大明基本上都是正三品的官员。
除夕晚宴本就是皇帝宴请群臣的,朱瞻坺可是大明正三品的官员,按照后世某电视剧中于谦的话来说,他已经是身穿百姓血染的绯色官服的人了。
只不过,因为是皇孙,所以朱瞻坺平日里都是穿宗室常服的,这就导致他没能将这两件事给联系起来。
一如既往的乘车至宫门,然后换乘软轿,来到兴庆宫,朱瞻坺跟在自己父亲的身后,随着太监那尖利的喊声走进了宴会场。
和去年不同,今年的赵王父子俩没有吸引到太多人的目光,相较于文臣,愿意走上前来见礼的还是武将居多。
一年多的相处,官员们都知道朱瞻坺的脾性。
如今赵王父子俩已经确定要就藩去了,文官们也不愿意节外生枝,免得像之前的胡广一样被一顿乱喷,面子上不好看不说,还有可能引起变故。
与其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远不如安安静静的让事情成为既定的事实。
而武将们则不同。
虽然没有明说,但明里暗里的,他们还是对赵王父子俩,尤其是朱瞻坺前去就藩一事感到颇为惋惜。
好不容易出现一个有勇有谋还有功劳的宗室,武将们原本还指望着朱瞻坺替他们出头,带领武将压过文臣呢。
谁曾想,朱瞻坺竟然主动要求随父亲去就藩,而且还将封地改到了云南。
大起大落,没有什么词比这个词更能够形象的形容武将的心情。
不过,即便如此,武将们对赵王父子俩,尤其是对朱瞻坺,还是保持着很高的敬意。
“听说之前浙江一带倭患的事情,皇爷爷在我回京之后将其交给了安远侯?”
看着面前的柳升,朱瞻坺笑着说道。
“根据我的人回报说,倭寇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还得看安远侯了。”
“世子殿下哪里的话。”柳升闻言赶忙躬身,姿态摆的很低。
“若非果断如世子殿下您,柳升此刻怕是也会很为难。”
“幸亏有殿下,柳升才能不去考虑那些令人烦躁的问题,专心地修缮防倭的城墙和堤坝,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没这么严重。”朱瞻坺摆了摆手,语气有些唏嘘。
“可惜半道上让皇爷爷给我揪回来了,不然的话我非得把那些倭寇给杀干净了不可!”
……
不只是柳升,在一旁围着的郑亨和陈懋等人都不敢说话了。
一旁的朱高燧也是一脸的无语。
有些话,知道就行了,说出来干什么?而且还是在眼下的这种场合,你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哟,瞻坺弟弟的戾气很重啊。”武将们正沉默着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时候,一道带着几分意外的声音响了起来。
柳升等人转头看去,在看到朱瞻基的时候立刻侧身让出了一条道路。
“臣等拜见皇长孙殿下!殿下福寿安康!”
“免礼。”朱瞻基摆了摆手,走到了朱瞻坺面前,伸手递过来了一个杯子。
“喝点儿?”
“还是算了。”朱瞻坺摇了摇头,伸手压下了朱瞻基手中的酒杯,拿起一旁的茶壶,给二人倒了两杯茶。
“这酒虽好,但喝酒容易误事,更何况你我二人年龄尚小,还是喝茶吧。”
“你啊你……”朱瞻基笑着摇头,毫不客气地坐到了朱瞻坺的位置上。
“按照寻常百姓家里来说,咱们俩的年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顶梁柱了,可你却连酒都不喝了。”
“再说了,这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在说起赵王世子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的猛将,结果却不喝酒?”
朱瞻基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但还是端起了茶杯。
“这样行了吧。”
朱瞻坺微微欠身,端起茶杯和朱瞻基喝了一个。
“瞻坺啊,这马上就要去就藩了,以后这脾性可得改一改。”
喝了茶,朱瞻基看着朱瞻坺,“苦口婆心”地劝道。
“云南天高路远,当地又都是土司部落,虽有黔国公在,但还是小心些好,毕竟那里山穷水恶的,不比京中。”
“再说了,你这么做,毕竟不合仁义,容易让人诟病。”
“我不这么认为。”低着头,看着坐在自己位置上的朱瞻基,朱瞻坺平淡地说道。
“这个天底下永远都不会存在君子之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汉人一样崇尚仁义,多的是的人将利益至上奉为第一信条。”
“我曾经发誓,一定要让我们大明拥有一个让敌人闻之丧胆的武将,如果没有,那我就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以杀立威,哪怕会带来质疑和争论,但我们大明必须要这么做,因为这是应对侵略的准备。”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以钝示人,以锋策己,藏锋慰忠骨。出鞘……”
说着,朱瞻坺的双眼眯了起来,浑身散发着一种难言的气息。
“镇山河!”
“我们可以有剑不出,以仁治世,但不可手中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