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眩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眩晕为什么和耳朵有关——耳的功能

眩晕为什么和耳朵有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说说耳朵的功能。

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我们可以把耳朵比喻成一套房子,耳朵的三部分就是这套房子的“一室一厅”:外耳——“走廊”,中耳——“客厅”,内耳——“工作室”,每间房间有不同的作用。

外耳:收集声音

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耳郭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耳朵”了,民间有云:“耳大有福”“耳薄命苦”“耳有贵相,富可敌国”,耳郭可不是单单拿来看相,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外耳道收集。外耳道类似一条狭长的走廊,进一步将声音传递至中耳。外耳和中耳之间有一层膜,称为鼓膜,相当于间隔走廊和房间之间的门。当声音传递到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此转为振动波。至此,外耳完成了它传递声音的作用。

中耳:扩音

中耳是一个带扩声系统的封闭小房间,这个扩声系统的核心是3块听小骨。当声音由外耳的空气内传播转变为内耳的淋巴液内传播时,声音的强度会被削弱,中耳的作用就是补偿这部分损失。中耳的3块听小骨可以通过互相震动起到放大器的功能,将声音信号放大10倍左右,从而补偿声波从气体进入液体造成的强度损失。

这个带扩声系统的封闭小房间只有一个通道和外界相连,称作“咽鼓管”,它就好像一个通风管道,用来平衡耳内外的压力。通常这个通风管道是关闭的,在做吞咽、打哈欠等动作时,咽鼓管会开放。当耳膜两侧压力不同时,耳朵就会觉得不舒服。举个例子,坐飞机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乘客会有耳闷、耳痛、耳胀的感觉,那是因为在飞机快速上升或下降时,中耳内的压力和外界的大气压不等。这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吞咽或打哈欠的动作,让咽鼓管开放,使中耳和外界压力相等,耳部不适的症状就会改善。

内耳:感音和平衡

耳朵最内侧的房间就是内耳了,内耳深嵌于头骨的骨质中,长度为1.5~2 mm。虽然内耳只有一节手指头的大小,但其结构却不简单。内耳犹如一个复杂扭曲的管道,里面充满液体,形同迷宫,所以又被称为迷路。内耳迷路又分为两部分,外层坚硬骨性的结构被称为骨迷路,内层膜性的囊管被称为膜迷路。内耳的功能基础就在于膜迷路上成千上万的感觉纤维。

对于内耳,大家熟知的功能就是感受声音。内耳的感音器将中耳传递来的振动波转换为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内耳的这个感音器呈螺旋状,螺旋大约转两圈半,形状类似蜗牛的壳,所以被称为“耳蜗”。

内耳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前庭器来感受运动。前庭器在工作时会和眼睛、肌肉联动,帮助人体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平衡。前庭器包括三个半规管、一个球囊和一个椭圆囊,左右耳各有一套前庭器。半规管主要对旋转产生的角加速度产生反应,比如点头、摇头;球囊和椭圆囊又被称为耳石器,主要是对直线加速度产生反应,比如坐电梯、汽车的加速减速。当人体开始运动时,前庭器内的淋巴液开始流动,带动淋巴液中的纤毛也开始运动,从而将运动信息传递给大脑,告诉大脑刚才向哪个方向运动。

正常人的头部在各个平面和任何方向上既有线性变速,又有角变速的运动,因此四个耳石器和六个半规管能够感受任何平面和任何方向的头部复杂运动。头部在运动时,两侧的半规管会同时感受到运动并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当一侧前庭器病变时,两侧传入大脑的运动信息“不对称”,人就出现了眩晕感。

内耳性眩晕

内耳迷路虽只属于平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大部分眩晕/头晕可能都与它有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会在头位变化时出现短暂性的眩晕。这种眩晕和半规管中脱落的耳石有关。本来应该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脱落,进入了半规管中。头部在运动时,耳石在充满淋巴液的半规管内部“微波荡漾”,导致外部的人感觉“摇晃起来”——这就是小小的耳石引起的“蝴蝶效应”。

梅尼埃病也被称为内淋巴积水,也就是内耳迷路内的液体量增加,拉伸或膨胀膜迷路,这些额外液体产生的压力会损伤膜迷路,同时累及到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因此,梅尼埃病患者会出现眩晕发作和听力损伤。

迷路炎是内耳迷路的炎症,为耳部感染侵犯到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所致。和梅尼埃病一样,迷路炎患者除了有脓性的耳炎,还会有眩晕、恶心、呕吐和耳鸣、听力下降。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眩晕疾病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了吧。当医生怀疑你是“内耳性眩晕”时,会建议进行内耳前庭功能和听力的检查,以明确眩晕是否由于内耳损伤所致以及损伤的程度。在后面的《眩晕为什么要做听力检查》章节,我们还会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

好了,那我们接下来聊聊内耳的前庭器,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