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为何我做不得
二月天气,北平还是春寒料峭,金陵已经春暖花开。
如今已经是永乐二年,朱棣在大明皇帝宝座上已经坐了快两年的时间。
据说中国历朝以来统一天下都是从北往南打,唯独朱元璋从南往北驱除鞑虏,建立大明。结果这从北到南的这一仗最终还是被他的四儿子给补上了。
在金陵登基的朱棣依然放不下龙兴之地的北平——或者说,防备乃至进攻被朱元璋赶到北方草原的鞑子,是朱元璋交给燕王朱棣的任务,哪怕朱棣如今已经进了金陵做了皇帝,也依然放不下这个重任。
所以虽然朱棣作为皇帝坐镇金陵,他的三个嫡子却依然留在北平——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任务就这么一代一代父子相继。
不过东宫之位不可久缺,皇帝的儿子也不能一直不明不白地被叫做“公子”。所以永乐二年二月,朱棣遣隆平侯张信、驸马永春侯王宁召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到南京接受册封。
朱瞻圻如今就坐在朱高煦的马上,随着马背的起伏,晃晃悠悠进了金陵城。
跟着这兄弟三人进京的“皇三代”就俩,一个是三代中的“老大”,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另一个便是朱高煦的次子朱瞻圻。
这个从小流落在金陵,一直到四岁靖难功成才被寻回的朱高煦次子在北平城那是大名鼎鼎。一方面,这个垂髫幼童极为聪明,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让北平负责皇室子弟教育的大儒纷纷称奇不已;另一方面,这个小家伙与他亲爹看起来十分不对付,经常说不了两句话就会吵起来。偏偏这个小家伙嘴巴厉害,经常搞得朱高煦哑口无言。而除了朱高煦这个亲爹,朱瞻圻对其他所有人都是一副春风拂面的和善样貌,上至大伯朱高炽三叔朱高燧,下至王府的夫子侍卫,都是一视同仁的礼敬有加。但怪就怪在这里,这小子整天和他爹吵,他爹偏偏并不讨厌他,反倒时常将他架在脖子上在北平城的街上溜达。
就像现在,朱高炽带着儿子朱瞻基坐马车,朱高煦却把朱瞻圻拥在身前,同乘一匹马。小家伙对于他爹时不时就故作豪放的哈哈大笑看起来极不感冒,时常露出嫌弃的样子。
皇帝的亲儿子进京,场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么一个队伍走在街上还是很引人瞩目的。很快这对看起来十分奇葩的父子就被人看在眼里,父子俩却看起来毫不在意地样子,一个惯常大声说笑,另一个习惯性地一脸嫌弃。
不过皇三代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如今的朱瞻圻比刚离开徐家小院的时候高了不少也胖了不少,一张小脸圆滚滚胖嘟嘟,虽然不甚白净,却也是个可爱地童子模样。
但从北平将一行人接来的隆平侯张信却不敢将这个看起来十分可爱的小家伙当成普通孩童。从北平到金陵三千多里的路程,小家伙没叫苦没叫累,每日必然操持木刀与朱高煦对战一刻钟,舟船之上依然手不释卷,彬彬有礼有礼有节。更难得的是,不管对叔伯侯爷,还是对船夫车夫看起来都是极有礼貌的样子。这一路上不管是朱高炽还是张信、王宁,都对这个孩子赞不绝口。朱高煦这个亲爹虽然时常被这小子怼的张不开嘴只能举巴掌,但也在众人对他儿子的夸赞中忍不住咧嘴大笑。
只是可惜了,是个庶子。
张信看了看那个坐在马背上显得小小的、却依然挺直着脊梁的身影,忍不住看了一眼驸马永宁侯王宁。
要知道,永宁侯王宁和淇国公丘福就是劝皇帝立朱高煦为太子的靖难武将集团的首脑人物。已经在朝中和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的解缙、黄淮、金忠、尹昌隆等起了许多次冲突。而解缙劝说皇帝立朱高炽为太子的理由之一便是“好圣孙”!
张信心中转着万般念头,忍不住又看了看队伍中那辆庞大的马车。正好看到一个白净的孩童正好掀开车帘,从窗口探看着金陵街头的热闹与繁华,与张信的目光一碰上,便露出一个略显羞涩的微笑,缩回了马车里。
张信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不是撞上了么?
从北平风尘仆仆赶路进京城的一行人并未立即进宫觐见皇帝,而是被安排在皇宫旁边的一处大宅中沐浴休息。
这也不知道是建文帝哪个忠臣的宅子,看起来虽然近日打扫过,却依然掩不住长时间无人居住的破败。不过皇帝陛下自然也不能苦了自己的儿子孙子,伺候的人早就安排好了,一进门便有极为丰盛的饭食与滚烫的热水。
朱高煦惯常拎着个酒坛子大口吞咽,流出来撒在衣服上的比喝到嘴里的还多。朱瞻圻也不知道这家伙从哪儿学的,好像不这样喝酒显不出他朱高煦的豪迈来。但在朱瞻圻看来,就是挺能装的。
朱瞻圻却也不理他,正抱着一个硕大的猪肘子啃得满脸是油。正啃得起劲儿,却见房门被推开,一个看起来和朱高煦有五分相似的青年走了进来。
“嘿,小家伙吃得挺香啊。”青年捏了捏朱瞻圻油腻腻的小脸,笑道。
“三叔好!”朱瞻圻咽下嘴里的肉,朝青年问候了一声。
“吃你的,我找你爹说说话。”青年拉了把椅子坐下,凑到朱高煦身边,压低了声音道:“二哥,张信那家伙到底什么意思?”
“还能什么意思?”朱高煦斜着眼睛冷哼了一声,“人家可是拜倒在咱爹床前的大忠臣!如今是大明隆平侯,自然是咱爹说什么就是什么。”
“嘿,这不长眼的老小子!”朱高燧怪叫道,“那就是准备支持老大了?”
“这倒不是。”朱高煦摇了摇头,道:“就是谁都行,咱爹点谁他支持谁!”
朱高燧张了张嘴,却也没说出啥来。
朱瞻圻又啃了一口肘子,咽下去才道:“爹、三叔,你们就是瞎胡闹!皇爷爷已经把你们仨都叫到金陵来了,自然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决定,准备一锤定音。你们现在还想搞串联,小心皇爷爷打你们屁股。”
“你小子懂什么?”朱高煦瞥了一眼儿子,不悦道。要说起来,他们父子俩之间所谓的“矛盾”绝大多数就是因为朱高煦想要争太子味,朱瞻圻作为儿子却偏偏一点都不赞同。
“我是不懂,可你懂?”朱瞻圻翻着白眼对他爹说道,“你一个赳赳武夫,当了太子又能如何?你懂怎么做太子?将来怎么做皇帝?”
“小子,这就是你不懂了。”朱高燧转了转眼珠,笑眯眯地对朱瞻圻道:“现在立了太子也没关系,哪怕将来做了皇帝都没关系。你爷爷……嘿嘿……”
朱瞻圻又翻了个白眼,不想搭理他。老朱家这兄弟仨,主打一个智商递减。
朱高煦却对弟弟这话很是赞同,瞪着眼睛却压着嗓子道:“就是,当老子的做得,做儿子的难道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