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谈谈《知道了》
好读书,遣闲而已,不求甚解。然而,手头这本书名颇奇而引人注意的《知道了》,却每每引发思考。想了又想,不禁喟然而叹:太迟了!倘若早若干年见此书,将可能是另一样较精彩丰富的人生。
早些年流传一些说法,很时髦很酷,比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豪情满怀,颇为动人。不过,世界这么大,五光十色,路又这么多,四通八达,看什么?如何走?遇到疑惑和困难时又将如何?其实,所谓“看”或“走”,原就是生活的本身。
诚如著者相飞先生句,“静定心,心明理,理体仁”,有着特殊的人生履历和际遇,相飞先生于经年“看”与“走”的历练中,精微细密思考,日积月累记录系列篇章,汇集成这册充满人生哲理的《知道了》。这些过来人的深切体悟、经验之谈,弥足珍贵。借用武侠小说常用语,或可以“秘籍”“宝典”视之。
书中所谈,大多为职场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遭遇或偶遇的一些问题。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感悟,从存身立志的基本理念到日常处事待人,几乎都指出了处理的观念原则与方式。涉及面广,挖掘也深,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随感,于现实生活中所谓白领、精英,乃至成功人士,甚至初出校门目光迷离的“寻路者”,都有实际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知道了》阐述的一些理念,未得其中深味是道不出的。比如《谈熬炼》《谈争让》《谈慎密》诸篇,皆精到而深刻,读后不跟着作者的文字想想都不行。不信?你仔细读读看,必定欲罢不能。
人生如登山,俗言“人往高处走”嘛。孔子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按照古人的观点,十五岁该是起点吧。现代所谓人生起跑线,已是大大地提前再提前了。起跑时,大都意气风发,雄赳赳气昂昂,立志立愿勇攀高峰、高歌猛进,一路上繁花似锦、风物宜人。及至半途,则渐渐人影稀疏、境况凄迷了。此时仍矢志不渝负重奋进的人,最想寻觅的就是前行者的足迹。这册《知道了》,正是登山程途的指向标。
登山的人,待得一路艰辛登上山顶陡见天阔地远,不免志得意满,大有“一览众山小,绝顶我为峰”之慨,由此披风狂呼,一舒久蓄之浩然气。不过且慢,也许所登之山只是平原小包土丘,或丘陵的奇峰。如果去祁连、昆仑、喜马拉雅等地登山,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今已八十五岁,早年有幸爬过这些高山,虽几近丧生,却由此有了一些切身感受。此生奇诡,而今回望,真可谓侥幸之至难以言之。
真正的登山,绝不是画片上一线斜坡的漫步而行,也难如攀岩般一鼓作气。那将是弓着腰、屈着膝、喘着气,举步维艰真正的负重前行。曲曲折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屡经悬崖绝壁深沟断涧,时见熊踪狼影惕然惊心。几度危命备尝艰辛,终于筋疲力尽挨上山顶,只见又是一座奇峰突兀在面前!纵目而观,远处近处,前后左右,一层层一重重,如海浪般绵延无尽,都是山峰!
眼前一片苍茫,心中一阵迷茫,长吁一口气,惶惶惑惑颓然而默语:到底上来了,终于知道——了。
杨荣华
庚子夏于扬州
(杨荣华,南京人,祖籍皖,家扬州,自号“舞林外客”,现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