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疝
[风寒证]乌头桂枝汤 治风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体疼痛,灸刺诸药不能疗;及贼风入腹,攻刺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叫呼,阴缩悉主之。
大乌头一枚(实者,去皮尖,蜜一大盏煎减半出汤,切洗) 肉桂(去粗皮) 芍药各三钱三字 甘草(炙)一分半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三个,入前煎乌头蜜半合,同煎至七分盏,去渣,食前服。一法,用附子一个,不使乌头,为蜜附汤。
[寒证]仓卒散 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及小肠膀胱气痛刺,脾肾气攻挛急,极痛不可忍,屈伸不能,腹中冷重如石,白汗出。
山栀子四两(烧半过) 附子一枚(炮)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煎至七分,入盐一捻,温服即愈。暑证香薷散加瞿麦、木通,每服四钱,食盐少许煎服。
生料木香匀气散 治寒疝作痛。和气。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一两 甘草(炙)四两 缩砂(去壳)二两 白豆蔻仁 沉香各一两 藿香(去土)四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紫苏叶五皮、食盐少许煎,热服,不拘时候;或为末,炒茴香盐酒调亦可。
[七情]聚香饮子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檀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丁香(并不见火) 藿香叶(去土)各一两 玄胡索(炒,去皮) 片子姜黄(洗) 川乌(炮,去皮尖) 桔梗(去芦,锉炒) 桂心(不见火)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热证]加味通心饮 治肾与膀胱实热,小肠气痛,小腑不通。
瞿麦穗 木通(去皮节) 栀子(去壳) 黄芩 连翘 甘草 枳壳(去瓤) 川楝子(去核)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五茎同煎,空心温服。
八正散 治肾气实热,脉洪数,小腹、外肾、肛门俱热,大小便不利,作痛。每服四钱,灯心二十茎、枳壳半斤去瓤煎,食前温服。热盛,加淡竹叶二十皮。(方见秘结类)
[虚冷]五积散 治体虚膀胱小肠气作痛不可忍。每服五钱,生姜三片盐炒、茱萸五粒、茴香一撮、葱白五寸煎,空心热服。(方见前伤寒阴证类)
硇砂丸 治诸疝作痛大效。
木香 沉香 巴豆肉(全者)各一两 青皮(不去皮)二两 铜青半两(研) 硇砂二钱半(制如前,研)
上以二香、青皮三味细剉,同巴豆漫火炒令紫色为度,去巴为末,入青、砂二味研匀,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汤吞下,空心,日进二三服。
蟠葱散 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肾气;又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疗。
苍术(泔浸一宿,切焙) 甘草(炙)各四两 延胡索一两半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 缩砂(去壳) 丁皮 槟榔各一两 蓬术(煨) 三棱(煨) 白茯苓(去皮) 青皮(去白)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连根葱白一茎,煎至七分,空心热服。
[通治]荆芥散 治风疝阴肾肿大。荆芥穗不拘多少,新瓦上焙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效。
夺命散 治小肠疝气。
玄胡索不拘多少,盐炒过,入全蝎半钱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立效。
五苓散 治撮聚疝气。连根葱白二寸、灯心十茎、盐炒茴香一撮、川楝子三个去核,煎汤调下,大效。伤暑湿作痛亦效。吞青木香丸亦可。(方见伤暑类)
青木香丸 治膀胱疝气肿痛,及胸膈噎塞,气滞不行,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常服宽中利膈。
黑牵牛六两(炒香,捣末三两)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 槟榔(酸粟米饭裹,以湿纸包,火中煨纸焦,去饭)各二两 青木香一两
上为末,入牵牛末令匀,以清水拌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热水吞下。
又法用二百粒,斑蝥七个去头足翅,为末,同于文武火上漫炒令丸子微香,以磁碟盖铫上,顿在冷处,少顷,去斑蝥末,取丸子。每服五十丸,茴香酒下。
三茱丸 治小肠气痛,外肾肿坠。
山茱萸(去核) 吴茱萸(去梗) 石茱萸(去梗)各二两 川楝子一两(用斑蝥十四个去翅觜,同炒赤色,去斑蝥不用) 破故纸一两七钱(炒) 青皮(去白) 青盐各三两 黑牵牛一两(炒) 茴香(炒)三两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桃仁十五个炒酒送下;或茴香酒亦可。
失笑散 治小肠气痛,妇人血痛欲死者。
川五灵脂 蒲黄(隔纸微炒)各等分[3]
上锉散。每服二钱,酒半盏,水半盏,煎至七分,食前服。血痛,临熟入真米醋少许;未效,加玄胡索各等分。
葫芦巴丸 治大人小儿小肠气、蟠肠气、奔豚气、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
葫芦巴(炒)八两 茴香(去土,炒)六两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五两 川楝子(炒)九两 大巴戟(去心炒) 川乌(炮,去皮尖)各三两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送下;小儿五丸,茴香汤吞下。又方,加牵牛。
玄附汤 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
玄胡索(炒,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立效散 治疝气。
川芎 川楝子 青皮(去白) 茴香(舶上者) 桃仁 黑牵牛(炒)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八分,温服。
金铃丸 治膀胱肿痛。及治小肠气阴囊肿,毛间水出。
金铃子肉五两 茴香(炒) 马蔺花(炒) 海蛤 破故纸 兔丝子 海带各一两
上为末,加木香、丁香末各一两,糊丸,梧子大。酒下三十丸。
去铃丸 治疝气。用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约姜汁尽,入茴香内,以好食盐二两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罗为末,无灰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或五十丸,温酒、米饮任下。此药专实脾胃,以其有盐引入下部,遂大治小肠疝气,服之累有效。寻常治疝气药,多是疏导,久而未有不为害者。此药用姜汁专一发散,而无疏导之害,所以为妙也。
三增茴香丸 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肤囊拥肿,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怪肉。累治不痊,致令肾经闭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皆由顿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以至如此。此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养肾经,能使复元,一应小肠气寒疝之疾,久新不过三料。第一料:
茴香(舶上者,用盐半两同炒焦黄)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参(洗锉) 木香(洗)各一两
上为末,水煮米粉稠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盐汤空心食前,日进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尽,可服第二料。
第二料加下项药:
荜拨一两 槟榔半两
上入前药共六味,重五两半,依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若病久未愈,便服第
三料。
第三料又加下项药:
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秤,或作一两)
上通前药共八味,重十两,并依前法糊丸数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此三料可愈。小肠气频发,及三十年者,寒疝渐至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消坚丸
牡丹皮(去骨) 桂心各一两 川乌(炮,去皮尖) 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别研)各五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川楝子丸 治疝气。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肿痛缩小,虽多年,服此药,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净肉。四两用麸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麸黄色,去麸、斑蝥不用;四两用麸一合、巴豆四十九粒同炒麸黄色,去麸,巴豆不用;四两用麸一合、巴戟一两同炒麸黄色,去麸、巴戟不用;四两用盐一两、茴香合同炒黄色为度,去盐及茴香不用) 木香一两(不见火) 破故纸一两(炒香为度)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甚者,日进三两服,空心食前。
海藻丸 治偏坠小肠气效。
海藻 海带各一两 斑蝥二十八个(去足) 巴豆二十八个(去壳,完全者)
上斑蝥、巴豆二味一处生绢袋盛,用好醋一碗,以瓦铫盛四味同煮,将干,去斑蝥、巴豆不用,只将海带二味细研为末,以淡豆豉一百粒以煮药,余醋略浸,蒸研为膏,和末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用麝香少许、朱砂三钱,乳钵细研至无声,却入麝香再研匀为衣,日干,以新瓦瓶收之。每初服七粒,二服十粒,三服十五粒。若未愈,再进三两服,皆用十五粒,仍用盐炒茴香细嚼,酒吞下,空心服。忌鸭子并鲊酱动气等物。久病三五服效。此药贵新合效速,若合下稍久,多服为佳。
敷法 治肾囊偏坠。
牡砺一两(煅) 良姜一两
上为末。津唾调,敷大偏处,须臾如火热著痛即安。
灸法 治诸气心腹痛、小肠气、外肾吊痛、疝气小腹急痛不可忍。足大拇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灸五壮,男左女右,极妙。又治疝气偏坠。
量患人口角,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傍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壮,若灸两边亦无害。
治肾气外肾肿,小肠气痛,腹内虚鸣,灸风市穴五七壮,灸气海穴七壮,灸脐左右各去一寸半两穴各七壮,灸之立效,后永不发,名外陵穴。(风市穴在膝上外廉五寸,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