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旁支庶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1章 獠牙显露(二合一章节)

圣旨下达之后,就算王子腾有千般不愿意,也不能拒绝,走出紫禁城的时候,王子腾板着脸,一副别人欠了他二五八万的样子。

但是十万大军毕竟不是十个人,也不能说圣旨下了就得开拔,在这之前一些粮草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个时间也可以让出征的将领们提前熟悉一下。

——————

山西。

作为新上任的宣大山西总督,今天是黄彦军第一天上任的日子。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黄彦军应该把他治理下的官员都召集到总督府,接见一下他们。

可是他上任第一天见的却是几个商人。

“你们说这个黄大人叫我们过来是想干什么?”

“他找我们还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加税罢了!”

“这……”

到了总督府之后,黄彦军果然露出了獠牙。

“诸位,请坐,来人呐,给几位家主上茶!”

黄彦军一边把玩着手中的茶壶,一边坐着对着外面摆了摆手。

紧接着,几个衣着华丽的丫鬟,从外面端着茶盘走了进来,把几个茶杯送到了桌子上。

这曼妙的姿态把以李家家主李德贤为首的几个人都看呆了。

一直等到孙雨宁哼了一声,众人才反应过来。

“我说各位,今天我就长话短说了,如今你们也知道,朝廷任命我担任宣大山西总督,可是朝廷的经费给的并不充足,而你们都是些善良人家,相信你们也愿意主动替本督分担这些责任。”

一边说着,黄彦军一边用着玩味的表情来看着大家。

下面的这些家主虽然心里有些不愿意,但是此时也并不是把不愿意这件事情说出口的时候。

毕竟刚才进来的时候,外面可围了不少官兵。

一旦现在他们有不开心的想法,那些官兵冲进来就把他们都给抓了。

到时候随便给自家安排个罪名,那家里的财产不都被充公了?

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听着他接下来会怎么说。

“其实需要你们分担的也不多。只希望我们的合作方式变一变。”

黄彦军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

“按照之前的分成比例我还要再加两成,剩下的才是你们的。”

“大人,这……”李家家主站起来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怎么?你有异议吗?”

“岂敢,岂敢。小人没有,没有。”

“哼,晾你们也不敢有什么想法。以后我就按照这个分成来了。希望你们能尽快把第一批银子送过来,不然的话外面的那些人你们可是看到了。跑肯定是跑不了的,把你们的心思都给我放回去。”

“再让我发现你们有些人有让我开心的想法,别怪我刀下无情。”

说着,黄彦军对着一旁站着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紧接着那个人从后面拿出来一个盒子。

盒子里面装着的俨然是一颗人头。

众人看着这个人头很是诧异。

因为这是曾经跟他们一同做生意的一个人。

不过这个人后来傍上了山西的另一个官员,就不再掺和这边的事情了。

本以为他们家的选择是正确的,没想到这才上任第一天就把他的人头给拿了过来。

从宣大山西总督府出来之后,这些人就聚集到了李家。准备商量一下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清楚,这件事情想解决是解决不了的。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搬走。

谈的话只要这个黄彦军还在这边一天,他们以后的生意就不好办。

毕竟他们做的都是走私的生意,如果没有朝廷官员的支持的话,有些东西他们在当地是搞不到的。

之前就没有人像这个黄彦军一样贪心,毕竟这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

在李府谈论了半天也搞不出来一个结果。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地位就分的很清楚,商人的地位一直是最低贱的。

甚至说一些刚刚考中秀才的人就能够看不起一些做生意的。

毕竟这个规矩都流传了几百上千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

况且大陈朝的规矩同样是士农工商,这也是当年太祖爷定下来的规矩。

后面登基的皇帝,从来不敢改变祖先的规矩。

——————

孙家。

回到家中之后,孙雨宁就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屋子里。

刚刚从总督府出来的时候,总督府那边派出来一个人递给了她一封信。

信上面十分清楚的写着。如果她能够带领孙家整体并入总督府,那么总督府就可以给他们家一个方便。

而且给出的条件也十分苛刻。那就是让她去做黄彦军的小妾。

这她是肯定不能答应的。

不过嘛信上面也说明了。如果不答应的话,恐怕第一个解决的就是孙家。

这就不得不防范了,搞不好现在家里就有不少人都是那边派过来的奸细。

——————

辽东都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整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时间来到了建元十年二月,本以为今年的冬天很快就会消失。

没想到都二月份了,竟然还接连下了几天暴雪。

城外的路已经没有办法行走了。越是这样的环境,贾琼就越担心。

毕竟如今很快就要春天了,后金那边的那些人肯定会陷入粮食缺少的危机。

作为不事生产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只能够来这边抢。

估计很快就会有一场恶战,为了提早防范,贾琼专门把成立了没多久的夜不收给派了出去。

让他们把平时训练的地方逐渐向后金的地盘靠近。

这样的话平时也能够监测一下那边的动向。如果有不对劲的地方好及时防范。

在最开始的时候,接连几天都没有任何情报传回来。

贾琼对此也表示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拥有系统的。

可是在派出去十几天之后,夜不收那边传来了一个令他感觉到有些震惊的消息。

那就是有人通过他们杨家台子百户所管辖的地方,向后金那边运送铁器等违禁物品。

这些东西其实贾琼是并不想管的,据他所知有不少人都在做着这个生意。

但是通过他管理的地方运送那就不行了。

一旦朝廷那边追究下来,他是要被治罪的。

所以肯定要找一些人去跟踪这些商队,查一下他们究竟是从哪边过来的?

等到查清了他们的地方之后,尽量给他们进行一番惩处。

贾琼心里清楚的很,这些人是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的。

既然能跑这么远来贩卖这些东西,就说明他们背后肯定站着朝廷的重要官员。

有可能是某些宗室王爷。也有可能是一些尚书之类的大官,亦或者是当地的一些主要官员。

如果是像县令一类的这种小官,那么这种生意是肯定不会做到这边的。

所以说为了保证自己的前途,贾琼还是要探查一番再做打算。

毕竟在这个世界自己也不是单打独斗,终究也要考虑家人的情况。

很快消息就传了回来,大概几天之后,这些商队就会再次经过杨家台子屯堡。

到时候就可以看一下他们的具体动向。

贾琼准备找机会让他们在附近休整一晚。

借着检查的名义看看他们究竟是从哪边过来的。

贾琼此时还不知道,他竟然会在这个商队里遇见之前见过的人。

两天的时间一闪而过,二月十七,一支商队浩浩荡荡的从北方走了过来。

随行的马车上仍然拉着不少东西,估摸着是准备卖到山海关内的。

商队到了城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这么多人人吃马嚼,再加上行走的路程拉的很远,估计在天黑之前也赶不到下一个城外。

所以,就有人去找贾琼,准备在城外安营扎寨,休息一晚。

其实这种事情原本来说不用特意告诉贾琼。

但是有可能是为了打通商路,也有可能是为了拉一些人下水。

总之专门有人去城里请求贾琼,给他们在城再批一块儿地方。

答应这个要求的确十分容易。正好可以借着这个由头来检查一下他们的商队。

主要就是想看看他们返程的目的地。

贾琼亲自带着人走了出去。到了商队之后竟然发现带头的人是上次在城里避雪的那些人。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些人是从山西那边过来的。估摸着就是那些晋商了。

在上辈子的时候,贾琼记得他听说过一些短视频网站上博主剪辑的视频。

把清朝入关很大的一笔功劳分给了那些晋商们。

按照那些博主的说法,清朝之所以能够入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源不断的铁器从中原流入辽东。

还有一些其他的战略物资也是一样的。

事情的真假贾琼并不关心。他此时只想找到这些人是哪里的就行。

现在看来倒是不用找了。

虽然不用找了,但是抓人也是抓不到的。

估计他们返程的车队里也没有什么朝廷明令禁止售卖的东西。

如果能够在下次他们来的时候抓个正着,到时候可就立功了。

就是不知道在这边有没有和他们牵扯到的人。如果有的话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罢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亮,商队的人就启程了。

——————

宁远卫后千户所。

孙明难得的亲自接见了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人。

“本家小姐那边可好呀?”孙明笑呵呵的看着中年人说道。

“都好,都好,一切都好。小姐还让我们替他向你问个好。”

“多谢小姐的抬爱。我们一家就在这边过的也挺好,还要多谢本家那边替我们谋划了这个前程,不然我们家几个辈子都要在泥里打滚。”

孙明这句话说的都是情真意切。

“哈哈哈哈哈,明兄,时间紧急。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以后家里的生意会慢慢的向这边转移。”

“这边的路线希望你能够替我们磨平。如果以后有困难的事情还需要你出面解决。”

一边说着中年人一边将一沓银票放在了桌子上。

孙明虽然嘴上答应着但还是用眼睛瞟了一眼银票的厚度。

眼看着是厚厚的一沓五十两银子。估摸着有五百两左右,这才赶忙应下来了。

等送走了中年人之后,孙明立刻站起来,把那些银票揣进了怀里。

然后笑呵呵的走进了后堂,换衣服,有了这些银子,他又可以出门快活一段时间了。

——————

紫禁城,文华殿。

经过了这么久的准备,出征的大军所有准备的物品基本上都齐全了。

建元帝准备等到黄道吉日就下令发兵。

很快时间就到了钦天监选择的黄道吉日。

建元帝带领着一众文臣武将在神京城外亲自送别出征的将士们。

为了彰显他对将士们的重视。以及对这场战争的看重。

建元帝亲自把手中的佩剑交给了王子腾。

并且给予了他临机专断之权。如果有特别紧急的需求的时候,可以由他本人做主。凡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先斩后奏。

可以说这个权利已经十分的大了。如果有这么大的权利,王子腾还是不能够赢的话。那不就说明他在战争方面真的不适合。

大军开拔之后,建元帝随即又增派人手,密切关注辽东以及西北方向的局势。

毕竟为了确保南边战争的顺利进行,辽东和山西那边尽量还是不要发生问题。

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朝廷方面就要南北两边作战。

这样的话很容易被分而击之,容易影响他的统治地位。

“辽东那边怎么样?”

批阅奏折的时候,正巧看到了一封从永平府那边送上来的奏折。

建元帝看完之后顺便问了一嘴辽东。

夏守忠听完他的话连忙回道。

“回陛下的话,那边如今一片正常。前段时间又下了一场暴雪,估计女真贼人那边又要有行动了。”

建元帝听完他的话点了点头,按照以往的惯例,确实在大雪过后,女真偷袭的几率会增加。而且蒙古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

别看今年一整个冬天都没有什么异动,那是因为前两年把他们给打怕了,只不过是在休养生息罢了。

估计几年之后他们又要卷土重来,到时候恐怕还是一场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