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人们总是抱怨规则3的繁多。这些规则既令那些创作艺术的艺术家,也令那些评判艺术的艺术爱好者感到为难。在此,我不想再增加其数目。我的计划截然不同,即减轻负担,让路更好走。

对艺术品的观察令规则变得愈加繁复。应当简化规则,把这些观察归结为一些共同的原理。让我们效仿那些真正的物理学家。他们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系,将数据归结为原理。

我们有着颇为丰富的观察。自从艺术诞生以来,直至今日,这个矿藏每天都在增长。可是对我们而言,这一如此丰富的矿藏与其说是一种帮助,不如说是一种干扰。我们阅读、学习、渴求知识。然而一切都在逃避我们,因为该矿藏各部分4的数目无限巨大,彼此又毫无关联。它们所构成的,就只不过是未定型的一团,而非有规则的整体。

所有规则均为从同一树干长出的树枝。如果追根溯源,会发现这样一条原理:它足够简明,立刻就能被掌握,又足够宽泛,能包含所有细小的规则。情感便足以令人认识该原理,而理论除了干扰心灵之外,并不会使之更加明晰。该原理能够一下子选中那些真正有艺术天赋的人,令其摆脱种种虚妄的顾虑,只服从唯一的最高法则。一旦充分理解这一法则,它即成为其他所有法则的基础、总结与解释。

我当初开始这本书的写作时,仅是为了厘清自己的一些观念。倘若该计划在此书中哪怕可以勾勒出一个概貌,我便极为欣喜了。催生本书的是诗。

我曾经按照惯常的方式,通过校勘本研读过一些诗人的作品。我自认为对这一文学体裁已颇有了解,很快便会转向其他领域。然而,在改换对象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对所获得的知识加以组织,以确保自己表达得清晰。

先从一个清楚而明晰的观念开始。我问自己,什么是诗,诗又如何异于散文呢?我本以为能轻松地给出回答:两者的区别轻而易举就能感觉到。但是,仅仅感觉到还远远不够,我要的是一个精准的定义。

我意识到,此前在评判作家时,自己所受的指引与其说来自理性,不如说来自某种本能。我能感觉到,由于未能将精神之光5与情感相联结,自己曾冒了哪些危险,又可能出现哪些谬误。

我深深责怪自己,以致我会臆想,这理性之光和这些原理本应出现在所有讨论诗学的书里,而我是出于疏忽才无数次错过了它们。我向前追溯,翻开罗兰先生的书。6在有关诗的词条中,我看到一段颇为中肯的论述,谈及诗的来源和目的应完全服务于美德。其中还引用了荷马史诗的优美段落,并就神圣之书的崇高诗篇7提供了极为恰切的观念。可是,我要的是定义。

我们去达西耶8、 勒·博叙9、 多比尼亚克10等人的著作中寻求帮助,去重新翻阅著名作家的各类评论、思考和论述。但我们四处寻觅,所能找到的只不过是一些类似于神谕的说法,可谓“晦涩难明”11。它们讲的是圣火、热情、亢奋、狂喜,都是一些如雷贯耳却对精神毫无助益的宏大词汇。

经过了众多无谓的追寻,我不敢独自闯入一个近看显得如此混沌不清的领域。于是,我斗胆翻开亚里士多德的书。我听人夸赞过他的《诗学》。我原以为,艺术方面的所有权威学者都曾查阅和传抄他的书。可是,有些人竟然连读都没有读过,从中吸取过养分的更是寥寥无几,只有几位注释者除外。即便是这些注释者也并未履行其职责,对这位哲人的文本做系统性的解读,而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些观念的雏形。这些观念如此灰暗,如此被遮蔽,又如此晦涩,让我对于能在某处找到该问题的确切答案几近绝望,而此事起初曾显得那么容易。

然而,亚里士多德这位希腊哲人为美的艺术而确立的模仿原理触动了我。我已感觉到,这一原理适用于绘画,而绘画正是沉默的诗。我从模仿原理出发,联想到贺拉斯12、布瓦洛等另外几位权威,并加入了若干条与该内容相关但被其他作家所忽略的准则。贺拉斯的箴言“诗如画”(ut pictura poesis)是经过了检验的。这表明,诗就像绘画一样,完全是模仿。我更进一步,试着将同一原理应用于音乐与动作艺术13,惊讶地发现它竟然如此适用。这便是我撰写这本小书的出发点。我强烈地感觉到,诗应当占据此书最首要的位置,既因为其高贵地位,又因为它是本书之缘起。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审视艺术的本性,及各个分支和本质不同。该部分通过人类心灵的特点,说明各门艺术的共同对象应是对自然的模仿,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为实现模仿所运用的媒介14。绘画、音乐和舞蹈的媒介是色彩、声音和动作,诗的媒介则是话语。由此可见,一方面,所有的艺术亲如兄弟,15都是自然之子,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依循相同的原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具体的不同,因而相互分隔,彼此区别。

创造出艺术的是人的天才。在通过这份天才确立艺术之本性后,自然而然便会想到我们在情感中所能找到的凭据。更何况,趣味生来便是所有美的艺术的裁判。精神在确立法则时,只能参照这位裁判,并试图取悦于他。若是趣味恰与天才相一致,赞成给所有艺术和每门具体艺术确立相同的法则,就会为最初的凭据增添新一层的确证。这就是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该部分证明,艺术中好的趣味与第一部分所确立的观念绝对符合,而趣味的各种法则只不过是模仿原理的推论。因为如果艺术从本质来讲是对美的自然之模仿,以此类推,美的自然之趣味从本质来讲就应是艺术中好的趣味。在多个章节中,这一推论将会得到进一步阐发。我们力图呈现,趣味是什么,取决于什么,又怎样会失去,如此种种。所有这些章节均证明,普遍的模仿原理适用于一切。推理的种种论据便包含在这两个部分之中。

此外还有第三部分。该部分所包含的论据来自艺术家的例子和行为: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当普遍原理应用于具体艺术门类时,大多数已知法则皆可归于模仿,并形成某种链条。通过这一链条,心灵得以同时把握该原理及其各种推论。它们就如同一个完美联结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均相互支持。

由此,几乎是无预先计划地,本书便在寻求诗的唯一定义的过程中写成了。一个个观念渐次推进,第一个观念成为所有其他观念的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