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张顺手牵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8章 共谋

这样的愿景非常美好,但现实却是无比残酷。

皇甫嵩虽然带兵打仗非常出众,但皇甫嵩绝对不是一个搞政治的好手。

他甚至没有意识到,在王允等人刺杀掉董卓,让董卓旧部方寸大乱,即将陷入董卓旧部的围攻的时候,附近的诸侯却都几乎按兵不动,冷眼旁观背后蕴含着什么。

可以说,在只有陈封军,曹操和朱儁这几个小股势力出兵支援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彰显出天下世家对于长安中朝廷的态度是什么了。

就连汉室宗亲刘表,刘焉,刘虞这三个独占一州,兵力不俗的州牧都不愿意派兵前来支援,甚至连样子都不做的时候,就已经是宣布的大汉王朝彻底失去了世家的认可了。

皇甫嵩的制衡举动和忠心,对于大汉王朝而言几乎是没有任何用处。

即使他限制住了陈封军,陈封也完全可以带着部队在王允的帮助下索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随后陈封就可以拍拍屁股前去空出来的州郡上任太守了。

何须要在朝廷之中与那些诏书都出不了司隶的朝廷进行妥协和争斗呢?

说到底,现在的朝廷,已经完全没有了对其他州郡的威严存在。

话说回来,陈封其实也明白皇甫嵩的心思,他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反对皇甫嵩招降张绣部。

一方面张绣的残部确实还有不小的战斗力,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战斗,张绣部将所有残兵散勇全部凑齐,差不多也能有着近两万的兵力。

想要全歼这样一支还有着战斗力的部队,皇甫嵩和陈封势必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反观直接招降张绣部,陈封与皇甫嵩就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激战,并快速结束掉眼下的这场混战,为后续叛军主力抵达进行准备和防御。

可别忘了,张绣军只是叛军的先锋而已,叛军的主力依然是有着八万多的庞大规模。

面对这样的敌军,陈封也绝对不敢再和敌人正面交锋了,后续如何布置防线,如何让贾诩部发动背刺,如何里应外合彻底覆灭掉叛军,都是需要时间进行计划的。

若是能快速结束郑县城中的战斗,将能最大程度上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应对不久后抵达的叛军主力。

不过,虽然陈封一定程度上认同招降张绣部,但陈封认为张绣部投降可以,但张绣必须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行。

以杨定远和张绣看来,他们自然是希望保留编制和兵力,继续带领自己的部队作战的。

但陈封不可能允许在这一战中惨败的张绣能在短时间内缓过气来。

他不在乎自己离开后朝廷如何重用张绣,但在接下来对抗叛军主力的时候,陈封不希望看到张绣依然能够成为他的队友。

若是前一刻血战的敌人变成了队友,不仅陈封的心态上过不去这关,他也无法给自己的部下进行交代。

除非张绣军是被当作炮灰使用,否则陈封绝对不会允许张绣在他还在长安城的时候,继续带着部队作战的。

不仅如此,陈封认为在战斗结束之前,张绣必须进入迎来一次审判,以告慰牺牲士兵的在天之灵。

他可以不要求对张绣进行死刑,但张绣必须要为他反叛的行为进行买单。

后续戴罪立功或者是其他的惩罚,陈封都能接受。

但陈封绝对无法允许张绣这个先前的反贼,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大臣这种令人作呕的事情发生。

后续的时间里,陈封也和皇甫嵩就以上几点进行了讨论。

得知陈封的限制条件后,皇甫嵩先是有些不满,后续则有些迟疑,并就一些条件上进行了一番拉扯。

这次谈判他们是当着杨定远进行的,二者也都没有给杨定远提条件的机会。

先前张辽的激进行为,已经让皇甫嵩明白,陈封这一方绝对不会允许作为败者的张绣军提条件的。

不仅如此,此后张绣军的投降也将会被定性为战败后被迫投降,而非是改邪归正,主动投诚。

这两点陈封也是以斩钉截铁的态度表达出来,皇甫嵩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

皇甫嵩也很清楚,张绣部现在完全就是瓮中之鳖,他们之所以不对张绣军发起决战,只是担心损失过大而已。

不仅如此,皇甫嵩和陈封也都明确了一个观点,若是张绣不同意他们提出的条件,那么接下来在交战的时候张绣将不会有投降的机会了。

后续即使他们生擒了张绣,张绣也将作为典型的战犯,被推到长安城中与其他战犯一同被当众斩首。

不过陈封和皇甫嵩认为张绣多半还是会投降,年轻气盛的张绣虽然有些骄傲,但张绣却并不是一个不怕死的人。

否则现在张绣早就开始殊死一搏了,何必要派杨定远过来谈判呢?

一番讨论之下,时间也是缓缓的流逝,转眼就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

而皇甫嵩和陈封之间也终于是达成了一个共识,一个针对皇甫嵩投降的共识。

首先,张绣军必须无条件投降,丢掉所有的武器等待皇甫嵩大军的发落。

其二,张绣军在投降后,张绣要主动帮助皇甫嵩,将城内的所有反抗力量劝降,并直到战斗结束。

其三,张绣军投降之后,俘虏将分别由陈封军和皇甫嵩部管理,比例为三七开,陈封军三,皇甫嵩七。

不仅如此,在战斗结束之后,张绣将暂时被陈封率军关押,直到战斗结束之后,陈封军才有义务将张绣交给皇甫嵩处置。

可以说,这个跳跃对于张绣军几乎是毫不留情,除去能够活命外,就几乎没有其他有利的东西了,与张绣和杨定远最开始谋划的有条件投降可谓是天差地别。

当陈封和皇甫嵩拟定好投降条件,将其拟定为信件并交给杨定远后,杨定远也不禁有些傻眼。

他担心自己拿着这个条件回去,张绣或许会直接拿他泄愤。

当然,这一点就不在陈封和皇甫嵩的考虑之中了。

派人将杨定远送回张绣军的同时,陈封也与皇甫嵩暂时告别,回去通知自己的部队注意警惕。

皇甫嵩的队伍也做好了战斗准备,若张绣部真的要死战到底的话,他皇甫嵩也绝不会怯战。

或者说,对于曾经亲自带兵歼灭了数十万黄巾流寇的皇甫嵩而言,消灭一支兵力只有一万左右的残军,这种程度都无法在皇甫嵩这个老将心中掀起一点波澜。

只是,看着陈封离去的身影,皇甫嵩也不禁眼神有些凝重,有些残酷,最终却是化作一声叹息。

“还是老了,这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啊。我这把老东西,就做好我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皇甫嵩喃喃自语了一番,随后摇着头开始带着部下进行战斗准备。

不久后,杨定远也带着皇甫嵩的投降条件返回了张绣军,并无比忐忑地将两封书信交给了张绣。

其中一封是陈封和皇甫嵩共同商定的投诚内容,另一封则是皇甫嵩亲自书写的密信。

在看完密信的时候,张绣就已经是皱起了眉头。

待看完信件的所有内容后,张绣更是涨红了脸,怒斥道:

“无耻小儿,欺我太甚也!”

一旁的杨定远也不禁是吓了一跳,连忙劝说起张绣,让他不要气愤,并重点述说了陈封的态度。

拿着两封信件,张绣的脸色也是不断变化,思考了足足半个时辰后,张绣才长叹一声,做出了决定。

张绣部于是也在张绣的命令下,纷纷丢下了武器,对皇甫嵩部队进行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