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海瑞,贺表来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4章 变革 新政

“听说海元梁著的新书出了?”

“怎么,你一个奴婢还想着买书看呢,连字都认不得几个罢。”

“我只是想买一册给我家幼弟看,听人说这本书看了能通算数,学成后至少可以出来做个账房,若是我幼弟学了,日后纵是念不出书来也可有份本事吃饭。”

“你想的倒是好,可现下也买不着啊,六合斋那儿的书全都卖光了。”

“说起来海元梁和你幼弟年纪一般大罢,怎么就能鼓捣出什么实学来呢?”

“这有什么奇怪的,他是天上的文曲星,咱们家的子弟只是普通人……”

徐璠行在廊道间,耳边忽然传来几名婢女奴仆的说话声,他侧身看过去,只见三名婢女手中拿着巾帕擦拭着廊边花园中的石凳石桌,一边闲聊着海中砥新书的事儿。

他冷哼了一声,惊得三名婢女腿一软,看到是神色不愉的徐璠,下意识便跪在青石子铺就的地面上。

她们不知徐璠为何不高兴,但什么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是签了身契的奴仆,主家即便打死了她们也问题不大,所以一见到徐璠不高兴立即跪地告饶。

‘哼,海中砥小儿!’

徐璠心里骂了一句,冷眼看着跪在地上三名婢女,连理由都懒得找,直接道:“滚去管家那儿领三十鞭子。”

“谢少爷赏。”三名婢女脸色苍白道。

徐璠拂袖,往后院走去,回到自己的书房后,一名僮仆将一本精装版的《初等数学》呈了过来,“少爷,您之前叫小人订的新书拿到了。”

徐璠接过来道:“我倒要看看这海中砥的书里写了什么东西!”

简单翻了翻,徐璠眉头便皱了起来,“怎么是大食文字?不过也不全然是,海元梁在里头加了许多自己的东西。”

看了一刻钟,徐璠心里小小的吃惊,他虽然不喜海中砥,但是基本的眼光还是有的,“他这所谓的数学,还真是有点门道,娓娓道来,比起现今的算学几乎是另开了一道……这是一门完整的学问啊。”

在徐璠看来,算学不能被称为一道,因为它过于的零散,不成体系,而海中砥所写的《初等数学》,虽然研究的不够深,但完整的体系已然初见端倪,只要按照初等数学的框架往下继续研究,数学就能逐渐取代算学,成为一道体系完备的学问。

可如此有潜力的数学竟然还只是被划在实学的范围里,听说实学里头还有“物理”和天文地理,可见海中砥的野心之大!

“这小儿,莫不是真的想效朱子、阳明公故事,另开山门?”

徐璠沉默了会儿,摇头失笑,“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古往今来大儒何其之多,他海中砥算老几,无非就是在算学一道上比常人强些罢了……”

他将《初等数学》扔到一边,不再多看,免得心烦。

~~

“这《初等数学》还真是有趣!”

乾清宫,隆庆帝捧着一本散发着油墨味的初等数学称赞道,“比起朕早年学的算学,确实更易学懂,而且极为严谨,无怪海元梁敢说自己的书可不易一字。

唯独可惜的是,海元梁只著了数学这一册,听闻他那门物理更为神奇,不知何时才能看到。”

隆庆转过头看着陈洪道:“话说如今京中士民对海元梁这书是如何评价的?”

陈洪笑着道:“好评居多,那些个商人、乡民抢着买,或是为了附庸风雅,或是为了学得一些算学的道理,除了他们外,许多士子也买了……”

隆庆想起来了:“再过几个月就是乡试了,想来京中的士子人数不少罢?”

“确实很多,这些士子除了真正闭门不出一心苦读的,这几日大多都在聚会谈论海元梁的数学,听说他们对此书的评价甚高。”陈洪说道。

隆庆呵了一声,“总有不喜欢的罢?”

陈洪讪笑一声。

不喜欢《初等数学》的肯定有,而且不在少数,有些人不喜欢是因为他们对海中砥年纪轻轻就闻名四方不爽、嫉妒,连带着对《初等数学》也讨厌起来。

但这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说数学不是要紧的学问,仅仅只是俗务,纵是学了也作用不大,说到底治国还得看四书五经、圣人之言。

嗯,“数”本就是君子六艺之一,然而被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

隆庆说道:“你不说朕也知道,这世上读昏了书的士子不在少数,他们眼高于顶,自以为读了些许圣贤书便能安邦定国,实则让他们去做点正经事,一个个全然不知从何下手,非得请幕僚从旁协助才行。

可是如果事事都听幕僚之言,那朕要他们做官何用?朕何不干脆让那些个幕僚来做官?”

看到隆庆微微发怒,陈洪小心地说道:“这个……他们到底是读圣贤书出来的,总有些忠君之心。”

“是啊,若不是他们大抵还是忠君的,朕何必用他们为官呢?”隆庆叹了口气,“朕只希望他们这些秀才举人进士们能够踏踏实实的为官,能理清俗务,能办些实事,不要成天空言圣人之道、天地性理。”

身为高拱的学生,隆庆在登基前长期受到高拱的影响,而高拱向来推崇实政,隆庆因此很喜欢实干之人。

在他看来,大明若想好好的发展运转,就必须提拔更多讲求实干的人才,比如说高拱,比如说张居正。

至于徐阶……

隆庆之所以不喜徐阶,不只是因为徐阶和高拱不对付,也有其不重实学的因素在。

这里的实学,不是指海中砥创立的实学,而是经世致用之学的意思。

隆庆认为大明走到如今是时候需要进行一场大变革了,当然,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朝野上下早在嘉靖庚戌之变后就形成了共识:

大明朝再不变革、推行新政就得完蛋!

只是嘉靖太能活、权术水平太高,压得大臣们完全抬不起头,所谓的变革自然无从谈起。

而隆庆登基后,他是想着将高拱扶到首辅的高位,再让他推行新政的,可惜,徐阶棋高一着,将高拱赶回了老家。

而徐阶自己又是个不愿意变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