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石灰炸弹的克星
赵俨接到王浑的加急求援信,立刻召来郭淮商量。
“王长源已经在信中写得很明白,这次前来的敌人只是刘文枢和姜伯约带的两万胡人。”
赵俨将求援信递给郭淮:“这二人如此胆大妄为,怕是背后定然藏着什么诡计。”
提到这里,他不免想起之前的爆炸竹筒,以及那些莫名其妙从地底下炸裂出来的白灰。
“西都城转瞬之间便沦陷敌手,看来这批胡人的攻城能力不容小觑。”郭淮也紧皱眉头,“再想孤城自守,恐怕是不行了。”
这个坚壁清野、各自为守的战略本没有错。
在郭淮看来,上一次蜀寇能够借道羌中偷袭陇西,靠的就是周边羌氐部落提供粮食补给。
所以他之前扫荡周边胡人部落,除了复仇之外,还要要彻底斩断蜀寇这条偷袭之路沿途的补给线。
没有沿途补给,以步兵为主的蜀寇绝无可能再次翻山越岭,绕那么大个圈子过来。
只不过刘瑶这次没有带蜀军,而是依靠自带补给的胡人骑兵来袭。
但这种情况,并非没在郭淮的预判之内。
他当时也认为就算刘瑶只带胡人过来,可凭胡人的攻城能力,根本无法拿下任何一座城池。
郭淮万没想到的是,胡人在刘瑶手下竟能掌握挖掘地道的技术,迅速攻下西都城。
这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敌人这么做,就是逼迫我们与之野战。”赵俨眨了眨眼睛,忽然问道:“伯济,这段日子你对蜀寇那会爆炸的武器研究得如何?”
一提石灰炸弹,郭淮就又气又恨。
为了破解这种威力惊人的武器,他一回到上邽就亲自带人进行研究。
他很快便在伤者和战马的身上发现了大量石灰残留物。
但一来魏军并没有缴获任何一枚石灰武器样品,二来又受科学知识所限,实在搞不明白区区石灰是怎么炸得那般惊天震地。
所以,郭淮并未彻底搞清楚石灰爆炸的原理。
不过,通过仔细观察陇西惨败时士卒们所受之伤,郭淮还是察觉到,石灰并非直接伤人的利器。
士卒们伤口里还存有不少铁砂、铁片。
这才是导致他们重伤、身亡以及自己瞎了一只眼睛的原因。
得到这些信息后,郭淮立刻想出来个应对方法。
既然是被铁器所伤,那就用全身重甲来无死角进行防御。
只要自己血条够厚,防御够硬,就不怕这石灰炸弹。
“蜀寇的武器吾已想到破解之法。”郭淮言辞信誓旦旦,“这次定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据凉州刺史王浑在信中所说,这次来的敌人只是将近两万的胡人。
武器仅有长矛短弓,身上穿得只是简朴的皮甲。
摸清楚敌人的兵力和装备后,郭淮赫然决定率自己手下最为精锐的五千重甲铁骑驰援凉州。
这五千骑兵堪称武装到了牙齿,除了一双眼睛露在外面,浑身上下全是厚重铠甲。
而且他们的坐骑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健壮战马。
不仅久历战阵,还同样披着一身重甲。
这次,为了避免像赵俨、夏侯霸追击蜀军那次被石灰地雷所害。
郭淮还特地在马腹下面也罩了一层硬皮甲。
以防止战马被从地下崩裂而出的石灰损伤,从而混乱自馈。
赵俨见郭淮准备如此充分,极为放心。
放眼整个雍凉,智勇双全又久经沙场的郭淮,还真是他唯一能依仗的干将。
看来,就算曹爽有心剪除这个司马懿的铁杆手下,但自己,包括雍凉二州如今还真离不开郭淮。
“伯济,这次是你洗刷耻辱的好机会!”赵俨咳嗽几声,拉过郭淮双手,由衷寄托期望。
他虽不是司马懿一帮,却从社稷考虑,真心希望郭淮能赢。
郭淮也知道,此次自己若能击败胡人大军,就可将功赎罪。
若能擒杀刘瑶、姜维其中一人,那他就能重新在雍凉恢复往日的声望。
面对如此关键的一战,郭淮临行时跟赵俨又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夏侯霸跟随自己一同出征。
有击败蜀寇的机会,夏侯霸自然当仁不让。
但老狐狸赵俨心头可泛起了嘀咕。
他手下这两员虎将素来不和,没有自己从中调节,他二人能配合好么?
赵俨重重打了个喷嚏,他如今受了风寒,身体有恙,实在是无法随军出征。
“还望伯济与仲权此次能够精诚合作,共退强敌。”
“赵监好好在冀城养病,且等我们凯旋的好消息!”
郭淮信心满满,率领部曲马不停蹄向凉州武威驰援。
姑臧乃凉州第一坚城,体量乃非西都可比。
为了预防胡人们挖掘地道,王浑让士卒们在城中各角落埋入数个大木桶,并昼夜派人监听。
只要地底下传来丝毫动静,他的人就能通过木桶听到。
不过就算这样,王浑心中依旧没底。
严苞告诉他,胡人们挖地道的速度十分惊人。
倘若敌人从好几个方向同时开挖,以姑臧城区区三千守军,还真不一定能防得住。
姑臧城外。
刘瑶的胡骑大军已经围城十余日。
每天,城外四面八方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拿着铁铲埋头苦干的胡人。
直看得王浑愁眉苦脸,心惊胆战。
生怕哪条地道就是悄悄通入城底的。
他一面派人加紧防守,一面天天望着东南方向,期盼郭淮赶紧来救自己。
果然,这一日,从天水方向气势汹汹赶来一队人马。
王浑和严苞一齐扒着城头,远远望见土黄色的魏军牙旗,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只见这支援军浑身上下一套玄色重铠,胯下战马也用铁甲包裹得密不透风,好似一大块能够行走的铁疙瘩。
还没到近前,就给人一种喘不上气的压迫感。
刘瑶用远望镜早就观察到了郭淮的重甲铁骑,他提前安排正在挖沟的胡人们做好撤退准备。
此刻,见魏国援军步步逼近,刘瑶打了声口哨,率领胡骑大军上马便逃。
而望见刘瑶逃走,郭淮连忙命令手下加速前追。
但他们为了提升防御力,难免牺牲掉一部分机动力,速度远远赶不上刘瑶的轻装胡骑。
郭淮命人朝姑臧城方向摇动大旗,示意王浑协助自己拦住敌人。
王浑立刻明悟,他快速召集一千骑兵,出城门直奔刘瑶的退路,准备将其拦腰截下。
一千魏兵肯定打不过万余胡骑。
但只要能迟滞对方片刻,郭淮的大部队就会及时赶到。
那时,两股魏军形成合围之势,刘瑶和胡人们便插翅难逃。
可等王浑率军出了城门,却直接傻了眼。
只见姑臧城外五百步处。
一道道壕沟赫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横七竖八歪歪扭扭,毫无章法可言。
这些壕沟正是十多日来,胡人们辛苦挖掘的成果。
面对两丈来宽的壕沟,王浑勒住缰绳,无法再跃马前进半步。
他刚想带着手下换条路走,可往另一个方向一看,那里也有一堆同样的壕沟。
这些壕沟战马无法跨越,仿佛画地为牢般将他们拦在姑臧城下。
王浑低头往沟内望去,暗吃一惊。
只见这些沟虽宽,却仅有五尺来深,挖的方向也不是朝着姑臧城去的,哪有半点儿地道的样子?
原来,胡人们自从开挖的那天起,目标就不是挖地道,而是要整出这九曲十八弯的壕沟来。
“该死的刘文枢!”王浑似乎察觉到一丝不对劲儿。
对方既然不挖地道改挖壕沟,明显就从未打算过要攻城,而是特意为了拦住此时的自己。
难道,刘瑶早就算好郭淮会来救援武威?
早就算好到时候自己要出城拦截他们?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岂不是说刘瑶把他们算计得明明白白?
既然如此,那他接下来会不会去算计郭淮?
想到这里,王浑后背一凉。
他刚想派人前往给郭淮报信,让对方多加提防。
却见天水来援的数千重甲铁骑,早已追敌而去,完全不见了踪影。